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台湾家谱文献的收藏、特点、体例及研究意义


普遍,如柯蔡联宗、苏周联宗、张廖简联宗,甚至还有四姓五姓联宗的,如王尤游沈联宗、虞姚陈胡田联宗,有些地区还出现了新复姓,如张廖、廖简、范姜等,这也是联宗后的一种现象。[18]一些家谱也反映了联宗的情况,如《苏周连氏族谱》,这是三姓名联宗,它将三姓的始祖苏益公(唐)、周氏可安公(元)、连氏法进公(明)联合在一起叙述,该谱由基隆成光出版社出版。

3 台湾现代家谱的体例

对于旧族谱的体例,台湾学者中大多数人希望能对旧体例加以变通,如“小传”可以更详细一些。有许多旧谱规模偏小,仅数页,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对旧体例加以改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盛清沂认为:“族谱的编撰,究应取何种体例,窃以必先明其性属与功用,二者已明,始可加以论列,而推究其编著方法。”[19]他认为,家谱的属性为史书,其功用“非纯宗法,而为尊宗、敬祖、修身、齐家……”[20]

易熙吾先生曾提出现代家谱必须有以下二十目,即:书签、叙、凡例、目录、图像、谱名、世系表、家传、姓源、家训家规、科名、仕宦、坟墓、祀产、大事、艺文、家庭秘传艺事、人口统计、病历统计、死年统计等。盛清沂认为,此二十目不大适应现代社会,有些可以取消,有些可以修改。为此,他提出了十九目的设想。这十九目是:定名、题词、荣典、序、凡例、考、世系、世录、图像、志、家训、茔墓祭田、祠庙、胜迹、宗
族团体、杂记、统计、创作与发明、修谱本末等。实际上这些还是不脱旧例,所以易熙吾先生后来提出新家谱必须具备以下十点就算可以了,即:文献、怀旧、鉴古、遗传与优生、户口、社会、后嗣、移民、用宏等。[21]

其实争论的焦点在于双方对新家谱是否应沿袭旧谱体例有不同意见。时代变了,家谱体例要不要变?陈绍謦先生认为:“我们应尽量保持其(族谱)原来的体裁,因修改大多,恐会引起大多数宗亲的反感,或使他们失去兴趣;但无论如何,必须使它带有现代性意义,就是使它成为一族之生命史的记录。同时也能成为社会科学上之调查研究资料。”[22]

通过对台湾新家谱的阅读,我们发现大多数家谱在某些方面作了改进。如用了新式标点符号,行文用白话,地名沿袭历史原名(或加注现名),记时乃用朝代年号,但有中外历法对注,对儿童也记录在谱(旧谱11岁以下儿童死亡不记录谱,5岁以下儿童也不记录,这不利于人口统计),新谱对女性也很重视。对改嫁再婚等情况加以记载,对养子出赘入赘,族人出家为僧尼也应记入,对褒贬应该接近事实,如此等等。

林恩显先生为了响应台湾宗亲谱系学会制作现代家谱的呼吁,专门修撰了《林合吉堂家谱》,他说,作此谱“以供一般家族、家庭制谱的参考,同时就教于学者方家。”[23]林恩显编的现代家谱,体例如下:谱前是房屋分布图。然后分:一,源流。二,世系表及传略(这是家谱中的主要部分)。三,杂记。这份现代家谱在世系表中增加了一些内容,如表中先祖,除了文字叙述外,有照片的还须贴照片;表中增加了血型一拦,这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新家谱还设有学历、经历、人口迁移、葬地等。旧时女子不入谱,新谱却在“杂记”中有“嫁出部分世系表”,各房女子悉数收录。当然,新家谱规模宏大,如《平安高氏族谱》道林纸16开,300多页,内容收罗颇富,功夫很深,引用 文献也很多。

4 研究台湾家谱的意义

台湾家谱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献,反映了台湾地区家族与地域社会的发展情况。所以有人认为:“在地域与家族的选择上两者是互相影响的,家族根著在地域社会上,地域社会则是孕育家族发展的温床,”[24]因此,通过家谱的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台湾地区各种家庭的不同历史,更可以进一步研究台湾的地域社会和文化。

4.1 台湾家谱反映了中国人民开垦台湾的历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开垦、生产,现存的台湾家谱有力的证明了这个事实。

《邱强芝公派下族谱》说,乾隆二十二年丁丑,邱强芝听说台湾岛土丰饶 ,想去开荒,就和族中十二户年轻叔侄兄弟等乘夜携二子出海渡台,居住上淡水之八只屋,开辟田园。[25]《林氏九牧衍派台湾家谱》中说,林文进于乾隆十年秋抵台,在淡水牧牛耕田,那是他们婚后初次过年,除夕也吃的是甘薯粉糕,年初一即来“开田园,年复一年,子孙传为习惯。”[26]

家谱还反映了台湾先民开垦的艰辛历程,如《台湾陈氏族谱》记载陈樵于乾隆时携四子从厦门港渡海到台湾淡水河,因缺钱,忍痛将四子抵押作船租,在台开垦数年后,才向船头赎回四子。后几度迁移,风雨辛苦,将长子、次子代牛负重拖犁耙,才能耕种。[27]

罗香林先生讲客家先民在明末清初受满人南下及入主之影响,一部分客家开始迁及台湾。[28]

4.2台湾家谱反映了台湾人口变化和迁移的历史

由于各种原因,台湾早期的人口资料不全,但我们通过台湾家谱至少可以了解下面4种情况:(1)台湾每个时期人口的演变情况,(2)台湾家族内部人口变化的情况。(3)家族人口增减的速率。(4)人口的平均寿命。所以台湾王世庆先生说,台湾家谱可以探讨很多台湾问题,尤其是对婚姻制度、人口繁衍等有极大意义,台湾大学刘翠溶教授就曾用族谱资料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29]据台北《登嬴文澜渡台始祖族谱》所记,陈文澜于乾隆四十五年来到台湾,生三子,而至第三世时已有15人,第四世48人,第五世79人,第六世142人,第七世216人,第八世146人,第九世11人(谱为第九世时所修,统计未全),从陈文澜1745年生到1953年修谱,九世208年,从一人繁衍到660人,家谱非常详细而确切地记录了陈氏人口的历程,这对于台湾近代人口变迁的过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家谱中人物生卒年的记载,推算出历代人口的平均寿命。[30]

台湾大多数家谱都记载了先民从大陆迁移来台的过程。许多陈氏家谱就反映了陈姓迁台的情况,《绳武堂陈氏族谱》所记就是。陈姓入台,以明清两代为多,特别是郑成功复台后,陈姓人氏即随军入台,以后又垦荒经商,人口不断发展。

近几十年,学者对客家人口的迁移颇感兴趣,纷纷加以研究,但苦于资料不足。家谱正好补了这个缺口。曾平认为台湾人口中,有一部分则是从内地迁来的客家人,[31]客家研究权威罗香林先生说,台湾居民有三分之一属于康、乾间自广东所迁徙入台的客家中人,他举了多种家谱资料来印证这个观点。[32]刘善群先生也举了台湾北埔《邱氏家潜》说,宋末,邱氏家族人由河南迁居宁化,是为广东客家之首,以后迁居台湾。[33]

4. 3台湾家谱反映了台湾聚落的演变历史

我们在研究台湾聚落的历史时,最多利用的文献是古文书和古地图。但有些专家认为利用家谱资料更有助于对台湾聚落的研究。因为“聚落的建立过程,事实上就是土地拓垦的过程”,家谱正反映了几代人的“拓垦过程”。[34]

我们知道台湾汉佃在拓垦过程中,首先要向官府和社番请垦,然后积累资金,办理各种手续,一旦开垦完成,再按股均分给各家。其中有许多契约文书田批字据,比较完整地收录在家谱中。施添福先生在研究台湾杨梅坜长崎坑的聚落发展时,就利用了族谱资料,并以此来核准古文书中各种事实和人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对家族的追踪调查;掌握聚落开发的漫长历史。所以他说:如要了解台湾燕子窝这一部落的发展史首先要依靠黄家留下的一批古文书,“但是纵然有了这些古文书,如果没有利用黄家所编的族谱,就很难厘清古文书中人物的关系,以及家族成员在聚落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35]

台湾家谱还可以核准某些事实,同时,对某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进行补充,如史家在记叙郑和西航时,关于郑氏的出航时间均有所疏忽,而家谱则称郑和出航是在1405—1433年之间,早于哥伦布60多年。[36]

又如黄典权先生将郑氏时代的垦辟问题与家谱中所谓“三舍庄”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从征实录》中简单一提的史料。[37]

研究台湾家谱有很重要的意义,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展开。如台湾家谱反映了台湾灾害史,其中记录了不少有关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对台湾的影响。又如台湾家谱还记录了许多台湾民俗文化方面的史料。在讨论台湾歌谣第一人是谁时,《南阳邓氏族谱》就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邓雨贤先生,他是广东人,来台第六世。[38]台湾家谱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古文书资料,如诏书、布告、谕示、案册、指令、租税契约等。有人从家谱中关于财产分割、告状诉纸等材料研究本地土地沿革和家族财富变化情况。[39]

参考文献
1、36 唐德刚.序哥伦比亚大学之家谱收藏。见:编委会,庆祝蒋慰堂先生七十荣庆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68:265、267
2、6 成文编.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资料目录。台北:成文出版公司,1983
3、5、7盛清沂.国学文献馆现藏中国族谱资料目录初辑。台北: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 1982:2
4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编,中国家谱目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
8、29 张炎宪、陈美蓉.台湾史与台湾史料。台北:自立晚报社,1993:71、72
9 赵振绩,陈美桂.台湾区族谱目录。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出版,1987.1
10、19、20、21 盛清沂.台湾家谱编撰之研究。台湾文献专刊,14,(3)
11 罗香林.中国族谱之流传与保存。见:王秋桂,王国良.中国图书文献学论集。台北:明文书

《台湾家谱文献的收藏、特点、体例及研究意义(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485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