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大胆引进人才创造特色品牌——兴化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一点体会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地方文献工作在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及对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本馆借助引进人才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引进人才 地方文献 特色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B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最显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源。它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其它类型图书馆与其无法竞争。地方文献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大量的现行文献资源还在不断产生。它包容着人类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的总体性存在,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长存。

当前,一些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难有起色,少见作为。其主要原因除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资不力等外,也与图书馆自身的因素有关,如无专职人员的设置,无工作成效的检测与激励机制,无收集范围及重点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收藏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公共图书馆长期开展读者信息服务,使得图书馆员具备对读者需求较为了解、对各种信息资源容易把握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在“文化事业单位”模式下的图书馆,很大程度上如同一个机关。要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等特色工作,必须彻底改变封闭式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允许和鼓励具有专业技能者以“社会人”身份自由地流动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行业内外,增添图书馆的活力与后劲。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而地方文献正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取其精华而用之,必将对社会的文明、人类的进步产生独特的作用。为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我馆勇于创新,在财力和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开设“楚阳文化服务部”,引进人才,筑巢引凤,聘用我馆读者张培元为资料员,实现了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将静态的书籍资源与动态的读者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读者爱好兴化文史和擅长谱牒学研究,长期利用图书馆,日积月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吸引了我市一批较有名气的文史研究者,对我馆在开发、利用、研究、收藏地方文献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楚阳文化服务部”不仅是我馆开展地方文献征集、研究和服务的机构,而且成为我市文史爱好者和广大文学青年进行学术活动和交流的“沙龙”。

1 积极开展文史研究,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成果累累。

我馆古籍馆藏丰富,有2万多册。如何开发研究古籍,已成为我馆的工作重点。读者张培元在整理古籍资料过程中,发现了若干颇有研究价值,被学术界认为已不复存在或不为学术界所知道的史料。如发现了世界老年保健及食疗创始人宋代兴化籍人士陈直的《奉亲养老新书》,为中科院院士、国家老年保健学专家陈可冀教授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见的珍贵资料;发现了在清代乾隆年间“文字狱”中被毁的王仲儒编年体诗集《西斋集》中部分作品,对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徐述夔《一柱楼诗稿》案”、“王仲儒《西斋集》案”颇有参考价值;发现了“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老师陆种园的《陆仲子遗稿》,有助于研究郑板桥诗词传承情况,并改变了过去学术界认为陆种园诗词仅有手抄本的成见;发现了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的有关资料,对确认周恩来母亲祖籍及万青选在淮阴的藏书对少年周恩来人生的重要影响大有裨益。相信这些弥足珍贵的研究成果,将会引起国内史学界乃至世界老年保健学领域的关注。

研究文史需要追溯历史,静态的文史资料需要与动态人物资料相联系。由于各地人物具有流动性,地方文献中有很多重要的资源流传于本地区,图书馆仅仅借助于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走访外地的名人或名人后代、馆际互借、实地考证等等,挖掘流传于民间的史料。同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不断完善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馆地方文献,让读者充分享用图书馆馆藏,经过读者提炼加工再创作,来充实地方文献,形成良性循环。张培元同志在整理古籍,征集地方文献,开发二、三次文献的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考察,结合已有的地方文献,共同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张培元与文友张从义合写了《昭阳十二景》、《儒学街史话》、《兴化十家百年老店》等100多篇文章,先后发表在《泰州日报》、《扬子晚报》、《泰州晚报》、《兴化日报》、《兴化快讯》、《楚风月报》、《泰州通讯》、《中国盐业》、《今日商报》、《都市圈》以及《楚风》等报纸及刊物上,并被新华网江苏频道兴化站、兴化政府网站、兴化教育网“人文兴化”等众多网站转载,部分文章传往台湾,勾起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产生较大影响。张培元撰写了《“儒学街明清文化街区”资料》等,还计划与张从义合作撰写《兴化十大名镇》、《东营话旧》、《兴化古街巷文化》、《兴化市河、古桥述旧》等若干系列文章。此外,张培元个人计划撰写和编纂《兴化百家姓寻根》、《泰州主要姓氏探源》、《施耐庵家族史研究》、《郑板桥家族渊源》、《京剧大师梅兰芳家族史与泰州祖系》等姓氏学、谱牒学论文集。

已成为“楚风文化服务部”成员之一的郭保康、也创造了许多研究成果。他撰写了《西营述旧》、《兴化寺庙摭拾》、《四牌楼》、《兴化景范文化》等几十万字,并主编《兴化历代名人》。他还计戈撰写《金东门》、《兴化庙会文化》等系列文章。在今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我的图书馆情缘”征文中,郭保康的作品荣获优秀奖。

另一位服务成员张丙钊,是江苏语言学会成员,也是扬泰地区知名的方言专家。目前,他正在撰写《兴化民俗》及《兴化方言词典》,得到我省作家马春阳、我省语言学专家鲍明炜和泰州方言专家俞扬等支持。其中的《兴化方言词典》将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张丙钊还计划与张培元携手合作,共同精选具有较高价值的兴化籍历史人物的善本古籍,进行点校和注释,旨在弘扬地方文化。服务部取得的上述成果,均得力于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反过来充实了地方文献。

2 为地方决策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如何利用本地区特有的优势来振兴地方经济,成为各地政府部门优先考虑的课题。各地政府在制订各种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了解本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各产业部门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教训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进步等各个领域的重大进展信息,分析得失。而地方文献正是这些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我馆“楚阳文化服务部”在市旧城区改造过程中,为市旅游局、建设局提供古今地方文献服务,对旅游开发(包括线路确定)提出建议;还参加了《2004-2020年兴化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审议,并与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级旅游学科专家、学者就如何开发兴化旅游进行了分组讨论,受到了重视。

“楚阳文化服务部”的同志们,利用文史资料,深入城乡街道、村落,寻找和发现近2O处文物,如西汉樊哙墓、蒯通墓遗址北宋盐务关卡、元代楠木大厅、明代解氏宗祠、御史黄建中墓、吴生生宰相府、道观兼江西会馆“万寿宫”、许承家“大夫第”、明清陈氏进士第、杨家大楼、中堡“童德大”醉蟹加工厂坊遗址、清代进士陆殿鹏故居(即青年作家毕飞宇作品中的“陆府”)、乾隆年间王志广府第及其“万兴大典”等,并联系泰州市文管局文物专家黄炳煜教授前来兴化实地考察,进行鉴定,先后由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江苏电视台“大写真”和教育频道以及兴化电视台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他们向我市市政府提出保护建议,得到市政府及文化、城建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对城市建议规划及时做了调整,使原先拆字上墙的吴生生宰相府、陈氏进士第、明代文学家宗臣的“中原才子”坊等儒学街区成片古迹得以保存下来。

3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为配合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楚阳文化服务部”的张培元、张从义、郭保康等同志,承担了《兴化市民教育读本》的绘画、撰文工作,创作漫画72幅,配诗72首,撰文2万字。该读本于国庆节前编印成册,并将于1O月份举行首发式,为市委创建文明城市作出了贡献。

服务部应邀参加了市博物馆“兴化名人馆”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3O多种资料和2O余条实物征集线索,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设计方案,并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在我市进行第六批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中,服务部帮助市文管会、文化局提供文史业务服务,负责撰写吴生生故居、陈氏进士第二处文保单位推荐材料。同时,提供2O多个文物的情况,供上报市政府确定(包括国家、省、市三级)。

服务部参加了江苏特色文化与民间艺术资源调查。承担儒学街文化片、中庄醉蟹、四牌楼、十破画、竹泓船文化、明代黄氏木雕(佛作)、景范文化、板桥文化、沙沟饮食文化、安丰三腊菜等资料、图片的集成,受到省、扬州市及泰州市专家好评。年底,服务部还将参加资源调查的江苏卷编纂工作。

4 收藏、研究、开发家谱,丰富地方文献,服务社会大众。

家谱是一种收藏宏富、记事准确、有独特体例的历史文献,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对于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乃至于各个民族、氏族和家族的历史,具有其它文献无法取代的价值。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家谱,是一个巨大而又十分难得的文化史料宝库,为我们研究历史学、社会学

《大胆引进人才创造特色品牌——兴化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一点体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507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