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的思考
摘 要:广西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文章分析了广西地方文献资源的特点,论述了广西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应从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整合网上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两方面进行,以使广西地方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广西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地方文献;网络;数字化;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5)03—0052—03
广西地方文献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情风俗、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的传播与利用。对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的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为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新的载体和传播途径。将具有鲜明地域性的广西地方文献资源建成适合用户需要的网络资源,并将各种已有的网络地方文献整合加工。为人们广泛地获取和利用,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是当前广西图书馆界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广西具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
广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史籍文献。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通志馆及其他文化研究部门均重视对地方文献的收藏,形成了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体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该馆经过70多年的积累,已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藏有明清以来的地方文献约4万多种、10万多册,主要有:
地方志、地方年鉴、地情资料。该馆藏有新中国成立前广西旧方志约260种,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新编地方志、各种专业志书及地方年鉴、地情资料、文史资料则基本收藏齐全。
广西少数民族资料。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典籍。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收藏的《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赤雅》等,是研究古代广西少数民族的珍贵资料;近现代出版的专著、丛书、集刊、调查报告等民族文献更是丰富多彩。
太平天国资料。广西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策源地.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等著名将领都是广西人,为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有《太平天国印书》、《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等太平天国诏书及清代官方笔记、诏令等珍贵资料。此外还有大量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专著、图集、论文等。
新旧桂系资料。桂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方政治军事集团,旧桂系以陆荣延为首,新桂系以李宗仁为代表,先后存续了4O多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新旧桂系的史料、研究、人物传记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地方报刊。广西出版的报纸、期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藏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内容是否涉及广西,也不论是否公开出版,均尽力收藏。
地方名人史料及著述。广西历代名人辈出,馆藏名人史料有《袁崇焕传》、《刘永福历史草》等,个人专著有《郑小谷全集》等。设有现当代名人专著陈列室。
上述地方文献,内容广博,种类浩繁,为建设广西地方文献数据库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二、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一)建立广西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
广西地方文献是有关广西地区的一切资料,表现为不同时期、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薄籍等.不仅涉及内容广泛、时间序列较长,而且具有资源来源复杂、存贮方式多样等特点,建立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将这些不同来源、不同内容、不同载体形式、存于不同介质的原始数据,以数字化形式组织成联机书目数据库并在互联网上提供给用户使用,既有利于各图书馆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情况.提高地方文献自动化管理水平,又便于用户快速、准确地检索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得到更充分的研究和利用,促进广西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为广西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广西地方文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对广西地区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客观描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史料性和专指性,因此,建立广西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时,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通过增加文献著录信息、加大文献标引的深度,全面、深入地揭示广西地方文献所具有的特征和文献价值。
(二)建立广西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范围内文献信息收藏的中心.担负着收集、整理、保管当地文化典籍的职责.已经设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文献征集、保存机制。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是国内唯一拥有两所省级图书馆的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两所省级图书馆建馆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的古籍珍本、地方志、家谱族谱及反映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情的地情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对于互联网而言是唯一的,因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遴选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中有学术价值、参考价值、长效价值和利用率高的地方文献编制成数字化的数据,建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并传输上网,供用户检索使用。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已建立了广西民族民俗资料库、太平天国资料库等全文数据库:广西桂林图书馆已建立了广西旅游、广西特产等全文数据库,这是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拥有“一席之地”的资本,可使地方文献在“以特色参与共享”的网络生存法则里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建立广西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影视技术、微电子技术、缩微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文献信息的生产、收集、加工、处理、贮存及传递,使得文献的载体不断发生变化,地方文献中的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缩微胶片等非印刷体资料逐年增多,通过对这些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建成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并传输上网,读者可登录互联网远程检索、查阅和下载。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收藏有新中国成立前的广西地方志260多种,从保存文献的角度出发.这部分地方志不外借,仅供读者到馆阅览,并不予复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宝贵资源的利用。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该馆通过扫描,将这部分地方志存贮成图像形式,建成全文影像数据库供读者阅览。又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把广西特有的桂剧、彩调剧、壮剧等地方戏曲及音乐、歌舞等建成多媒体数据库提供上网,实现了网上视听阅览。这些数据库的建立.既减少了阅览文献原件所造成的破损,有利于文献的保护。解决了长期以来珍贵文献的使用与保存的矛盾,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扩大了广西地方文献的传播范围,有利于扩大对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对提高广西的知名度,传播广西地域人文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互联网中广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建立与互联网联接的计算机网络,反映地方历史、现状和发展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图书馆工作者应将这些独具特色的信息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保存,更好地开展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
(一)提供广西地方文献信息的主要网站
广西各级政府网站。由于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行,各级政府及部门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主要介绍本地政务、经济信息及地情介绍。如广西政府网设有“广西政务”、“经济时讯”、“广西招商”等栏目,提供政协提案、广西政策、政府文件、经济信息等查询,并链接到各级各类政府网站。
广西新闻、媒体、资讯网站。主要是广西地方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主办的网站,如南宁晚报、当代生活报、南国早报、桂龙新闻网、人民网广西视窗、中新社广西分社、新华网广西频道等。
广西经济、科技信息网。这些网站提供广西经济、科技情况、政策、最新动态等信息,如广西科技成果项目库、广西各地投资环境查询、广西进出口企业商品数据库、广西进出口统计数据、广西中小企业、广西企业与产品、广西招商项目政策检索、广西农业信息数据库、广西企业数据库等。
广西文化信息门户网站。提供大量反映广西地情资料、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旅游资料、人物历史资料等信息。如广西公共图书馆网站、广西旅游在线、南宁图库等。
学术论文网站。包含全国各地建设的网站,如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内含与广西有关的学术论文。
(二)整合、保存广西网络地方文献资源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尽管有功能强大、受评价颇高的搜索引擎能帮助人们查阅信息,但其单纯的自然语言检索经常提供许多无用的信息,检中率低。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动态信息资源库,许多资源的产生、发布、更新、删除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自由完成的,今天的很多网络信息将在明天消失,这给资源长期有效的利用造成困难。广西公共图书馆应将反映广西地方内容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参考价值较高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序和加工,建成
《对广西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