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地方文献工作初探
(摘要)提出了儿童地方文献的概念,对儿童地方文献的作用、特点、征集范围、征集工作、整理方式、利用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邹华享同志的《中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概述》一文中计算出如下数据:从1949年到1998年,有关论述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文章共有761篇,这一数字说明图书馆学界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取得相当的成果。然而,从笔者所收集到的关于该论题文章的提要看,只有一篇涉及到儿童地方文献的范畴,不能不让人感到有所欠缺。因此,笔者想在本文专题探讨有关儿童地方文献的一些基本问题。从本人在少儿图书馆的工作实际看,探讨儿童地方文献工作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1. 1 为与儿童工作有关的部门和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由于儿童地方文献全面反映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学习、身心状况、需求等一系列信息,既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对照资料,也有各儿童工作部门的组织状况和活动情况,这些资料经过有序化整理,可为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1.2 为儿童产品单位提供经济信息。儿童产品单位在了解本地区儿童心理、生理状况、儿童民俗、宗教礼仪等文化背景及教育等需求信息后,可有的放矢地开发、生产、推销其产品,另外,本地儿童产品企业的信息经少儿图书馆收集后加工整理提供上网,也可为外地的同类产品信息需求者提供产品信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便广大儿童用户。
1.3 为其他类型的儿童工作者提供素材。儿童地方文献中许多本地儿童的详实信息可为儿童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开展文学创作、组织教学等活动提供良好的素材。另外,可为各种儿童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资料,某些本地优秀儿童事迹也可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素材等。
1.4 保存儿童地方文献,收集儿童地方文献有助于保存当地儿童自身状况、儿童工作状况及儿童研究成果状况的时代写真,从而与其他类型的地方文献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地方
文献体系。
总之,将地方儿童工作及活动的记录收集、整理并提供使用,对于本地区儿童工作的决策、规划及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也可为后人考查、了解当时的儿童教育、心理、政策等方面的资料,提供真实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对儿童地方文献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深入探讨。
2 儿童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探讨
2.1 儿童地方文献的概念
儿童地方文献是地方文献与儿童文献的相交部分,用图形来表示即为:
地方文献包含两个基本词,即“地方”、“文献”。前一个词是对后一个词的修饰限定。在这两个词中,“文献”一词在图书馆学界已有比较一致的定义,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中将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拓展说即指以文字、符号、影像、声音为主要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写、刻、印、录、制等)“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地方”一词的含义界定对“儿童地方文献”概念来说至关重要。笼统他说,“地方”一词反映了文献的区域性,它指一个地区范围,反映本地特色。细致地探讨,“地方”所指的区域范围可分为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范围,自然区划是按自然地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区分的。行政区划一般结合着自然地貌区划(如
山、河等)。对于儿童地方文献而言,笔者认为成人论述有关儿童的机构、政策、活动等的文献资料应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原则,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变化、疆域沿革进行统一考虑。而有关儿童本身特征及儿童自述的文献资料,应以自然区划为主,因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儿童文献”一词包涵两层含义:①儿童自身产生的文献资料,如儿童作文集,获奖儿童图画集等。②论述有关儿童的一切文献。因此,在上述界定的前提下,儿童地方文献的概念可简单归结为“记录有关本地区儿童信息的一切载体。”
2.2 儿童地方文献的特点
2.2.1 文献内容的童龄性。不论是出自儿童本身的资料抑或是成人论及儿童工作的资料,其年龄特性都十分明显。出自儿童之手产生的地方资料自然反映出其年龄特征,文献将具有较多童趣特征。而成人论及儿童工作的资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反映儿童年龄特性的文献资料,如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服饰、玩具用品等,另一类是间接反映儿童年龄特性的文献,如儿童机构设置、儿童工作与活动的材料。尽管此类文献有较强的严肃性,但仍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为有关儿童的一切工作、活动都得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规律来展开。
2.2.2 工作对象的局限性。就文献本身而言,儿童地方文献仅指与当地儿童有关的文献资料;就儿童地方文献的服务对象来说,一般仅局限于儿童工作者,而其文献收集范围多数为社科文献。
2.2.3 收藏对象与使用对象的不一致性。儿童地方文献是记录与本地区儿童有关的信息的一切载体,其中心围绕本地区和儿童两个关键词;其主要使用对象并非儿童或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士,而是各地成人化的儿童工作者、家长或已成人的“儿童”自我。
2.2.4 文献形式的非正式性。由于儿童地方文献的生成来源主要是儿童工作者及儿童本身,并非专门的出书作者,因而,除一些儿童文艺作品外,大部分为非正式出版物,无法以订单方式采购,故文献资料较为零散,不易收集整理。
2.3 儿童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
2.3. 1 时间范围
理论上说,儿童地方文献包含古今,凡记录有儿童信息的各种载体,均为收集之列。但从事实角度看,除儿童机构及政策法规的文献资料可追溯收集得较早外,其余的儿童地方文献的收集重点应放在现代及当代。
2.3.2 空间范围
儿童地方文献的空间范围是指地理空间,具体范围论述参见本文“概念”部分的论述。但对收集空间的确定应坚持“宁宽勿窄,宁松勿严”的原则。
2.3.3 内容范围
儿童地方文献的出版形式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资料、声像资料、实物资料及电子出版物等。具体有:
(1)全面报道和反映地区儿童工作与活动的综合性著作,如手册、年鉴、报纸、期刊、百科全书、统计资料等;
(2)地方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编印的各种有关儿童工作的材料,如会议文件、公报、工作条例、法规汇编、讲话稿等 ;
(3)考察和研究地区儿童活动与组织的资料,如调查报告、研讨论文等;
(4)反映本地区儿童活动与组织的历史沿革、发展概况、机构设置与变化资料,如:机构(会、校、宫、馆等)简介、周年庆祝专刊等;
(5)历年来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少年儿童和儿童工作者的事迹材料及本地区现已成名人士及外地区现已成名但儿童时代曾在本地区生活的人士的儿童时代资料,包括照片、手稿、日记、信函、传记、回忆录、著作研究资料及代表作等;
(6)反映本地区儿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活动的文艺作品,包括本地区儿童创作的作品,如儿童诗歌、戏曲、散文、小说、故事、绘画、雕塑、歌曲、舞蹈、影视作品及市级以上的征文获奖作品等;
(7)本地区及长期在本地区工作的外籍人士所著的有关儿童著作。包括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科普作品及学术研究著作等;
(8)反映本地区儿童活动与工作的形象资料,如图片、照片、音像资料及实物资料等;
(9)以本地区儿童为对象的各种民俗、方言、宗教礼仪等资料;
(10)反映本地区的儿童卫生状况和儿童地方病及其防治的资料;
(11)本地区儿童用品设计、生产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企业简介、产品目录等。
2.4 儿童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
2.4.1 如何进行儿童地方文献的收集
儿童地方文献对少儿图书馆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万事开头难,儿童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是开头的开头,难度更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儿童地方文献收集工作,采用切实可行的收集策略。
(1)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呈缴本制度。儿童地方文献分布于许多行业,它们分别隶属各自的政府部门,要收集儿童地方文献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若少儿图书馆分别与之打交道以谋求支持,难度极大,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建立相应的呈缴本制度并以地方性法规或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到各有关部门,才能使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步入正规化,也才有可能收集得较为齐全。
《儿童地方文献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