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地方文献的征集、开发与利用是公共图书馆承担的重要职责和核心工作之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业绩斐然。然而尚存在着一系列共性问题,亟待改进。

地方文献是以区域为中心的信息载体和知识源泉,反映一个特定地区的地理、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宗教、风俗、民情诸方面的综合性历史和现状,是该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智慧结晶。地方文献因其“一地之百科”的深刻烙印和“原汁原味”的显著特色而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为此,公共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优劣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地方文献的价值

众所周知,地方文献兼容并蓄,既可综观千年,又可横陈百科,集古今科学文化成果之大成。它上及天文,下及地理,旁及社会、人文诸事物的方方面面。在浩如烟海的地方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古往今来有许多重大社会变革和技术改造都得益于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事实证明,地方文献是某一地方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性。在知识经济渐显端倪的今天,人类社会对地方文献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其专业性、数字化的要求更高。

我国公共图书馆历来注重地方文献的征集、开发与利用,业绩卓著。浙江图书馆的作为和建材可以为证。已有百年馆史的浙江图书馆自其前身杭州藏书楼1900年11月创办开始,就十分重视浙江地方文献的征集入藏,据1902年刊行的《杭州藏书楼书目》揭示,当时拥有藏书718种9499册,报章14种,不少即为浙江文献,1916年,经浙江图书馆提议,浙江省省长公署发布通令,令全省各县拓送碑碣石刻、征集新刊志书径送浙江图书馆,至1917年底,送交府县志及碑拓片的县达32个,由此得以入藏大量珍贵资料,1924年浙江图书馆发函征集各机关出版物。1934年又仰仗省教育厅通令全省向浙江图书馆检送新出地图,收获亦颇丰。此外,对乡贤遗著、诸大寺院释道藏、各姓族谱、学校讲义、单位刊物、商店陈年物价簿据等无不留意征集。1935年4月,在钱塘江大桥建造过程中,浙江图书馆即致函大桥工程处和省建设厅,征求《钱塘江桥计划书》等工程文件。这批珍贵资料在时隔50多年之后,建造钱塘江二桥和三桥时,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1935年11月1~18日,浙江图书馆举办“浙江文献展览会”,展物2万余件,荟萃数百家之珍品,参观者达8万人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图书馆经常派员在城乡各地访求古旧地方文献,收效甚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登报征集全省各地各派编印的小报之类资料,竟得750余种。1984年在采编部内设地方文献组,配备专职人员从事浙江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自1985年2月起,贯彻国家《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开始接受全省10余家出版社的呈缴样书。1996年成立地方文献部,调集精兵强将,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日臻完善。随后又开辟地方文献阅览室,读者利用我馆地方文献结出了许多硕果。如海盐一位退休教师在查阅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后编纂出版了《浙江省古今人物大辞典》,作者将此书馈赠我馆以示感激之情。近年来,我馆地方文献工作,踵事增华,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稳步发展。

浙江图书馆历来将浙江地方文献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例如,1999年2月修订的《浙江图书馆文献采访条例》第三章即为“浙江省地方文献”。细分为:“第十三条:凡属浙江地方文献应尽可能全面采购、征集入藏。包括:一、主要反映浙江省地域和社会方面内容的文献;二、本省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物;三、浙籍人物的著述及研究资料。重点为:1、记载和反映本省各地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情况的有关资料;2.本省各级各类地方志、专业志;3.反映本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鉴、手册、汇编、大全、辞书等;4、本省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史;各类史书、文史资料、地情乡土教材;5.浙籍人物或外省籍人物在浙江的文字资料、图片、研究资料;浙籍人物的传记、年谱;6.浙江各学派的著作及其研究资料;7、本省各类地图,包括地图册、挂图、单页图;8.本省各类书目、索引、邮编册、电话号码簿等;9.本省出版的报刊;10.其他明显标示为反映浙江某个方面的文献。第十四条:认真执行国家及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主动、积极做好呈缴本的入藏,如有遗漏应及时催缴补齐。第十五条:本省各种难以通过接受呈缴获得的正式出版物,均应全面采订入藏。第十六条:省外各出版社出版的本条例第十三条的各种文献,应重点采购入藏。”据统计,2000年浙江图书馆收到全省各出版社呈缴样书:552种,1907册;主动征集各类地方文献1380种,1691册。

2 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

1982年文化部(82)图局字第5号文件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中就明文规定:“省馆应根据本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需要……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读者需要的藏书,本省(自治区、市)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的地方资料应尽全收集。”这足以说明,收集、整理和利用地方文献为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重任,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1998年11月2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省委办发[1998]53号文件《关于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和征集地方文献的通知》中指出:“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征集、管理和利用好地方文献,对于全面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政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重视这项工作,协调有关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这件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事情做好,并使之成为一项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这再次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所在。我们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地方文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必须认真履行这项重任,努力实施既定的工作目标。根据地方文献的范围和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和有效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采访征集,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对所征集的地方文献进行科学的加工和组织,使之序列化与标准化,然后运用必要的服务手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主动、及时地把文献传递给读者,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的应用作用。

3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

3.1地方文献收藏质量有待提高

馆藏地方文献的质量受制于采购、征集水平。在信息时代,由于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多变,尤其是大量地方文献属于非正式出版物,缺乏出版、发行信息,使图书馆难以及时征集到各地的地方文献,客观上造成了地方文献征集和收藏的残缺不全。鉴于上述因素,图书馆采购、征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直接影响地方文献的收藏质量。

3.2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队伍有待充实

由于地方文献工作量很大,利用率相对较低,工作局面难以全面展开,致使业务人员的配备不得力。由此带来许多工作无法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直接影响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效果,同时还动摇了干部队伍的信心。为了促进地方文献工作有效地开展,配备和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业务队伍迫在眉睫。

3.3地方文献工作有待于引起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没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没能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足够重视。有一些单位和部门编纂了不少地方志和年鉴,他们不会把订单和地方文献往图书馆寄,甚至当我们根据信息主动上门去征集,他们还会产生一些不解,似乎这些非正式出版物就不属于图书馆收藏之列。这与主动宣传不够、媒体传播不力、不少人对地方文献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3.4地方文献开发和利用有待深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图书馆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地方文献资源日益激增,又推动着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向纵深发展。地方文献数据化,深入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为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基础工作。可许多馆地方文献工作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多,缺乏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往往停留在设想之中。

3.5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交流和研究有待于加强

当前,省、市馆际间交往较为频繁,但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上的经验交流、信息交流却很少,特别是学术交流就更不多见了。地方文献工作交流尤为必要,有交流才有提高和借鉴,有交流才能更早、更快地实现协作协调,有助于馆际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作交流范围可以是某一地区的省市或者全国范围公共系统图书馆的交流,也可以是某一地区各系统图书馆问的交流。

4 地方文献工作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对策

4.1 发掘馆藏,补充馆藏

馆藏资源的开发,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再建设。地方文献可以是关于地方历史的专门著作,但也有许多资料夹杂在其它著作中间,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加以选择,博览群书、摘录资料,将这类有

《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558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