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发债自我约束用政策
主持人的话:
近期,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城证券三家证券公司的发债申请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据了解,此外还有几十家券商也在酝酿各自的发债计划,预计今后将陆续有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长期资金。这项举措对证券公司来说影响重大。本期聚焦,我们将就券商发债与一般企业债的不同、券商发债的用途、将对证券公司产生哪些促进作用等作一番分析。
东吴证券研究所 王翀
一、券商发债也是企业债券
券商发债属于企业债的范畴,因而具备一些企业债券的基本特征,比如说约定一个还本付息的期限和形式、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是否有担保责任、公开发行还是定向发行等等。除了发行债券的主体是券商之外,这种通过债券形式融资的活动并无明显的特别之处,只是由于它涉及到了证券市场的重要经营机构------证券公司,因此比较引起市场注意。
券商使用债务融资同样也具有基本的风险和益处。从一般原理上讲,债务融资是个财务杠杆的概念,相当于风险的放大,在企业最终经营顺利的时候,对于权益资本的收入提高有帮助,表现在股份公司上就是每股收益的提高;反之,则对权益资本有相对更大的损害。因此,一般在债券发行的前期,都会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募集资金用途等作详细的分析和计划,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二、资金用途
对于证券公司这一特定的募集主体来看,其资金使用方向无外乎几个传统的业务:根据海通证券有关人士的表述,30亿元发债资金将主要用在证券市场上买股票,此外还将增加证券承销业务投入、扩大证券承销业务规模、满足并购业务开展的需要,以及用于扩大对债券业务等固定收益业务的投入等。上述项目之中,投资是主要的,而非投资业务对资金的占用时间和数量都不会太大,券商投资业务的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事前的风险评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这主要和国内券商低风险业务占比过低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事实上虽然有事前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为依托,但背后的风险还是有目共睹。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券商在寻找债券担保人方面比较困难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券商发债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多数券商都是向原股东单位或者关联单位寻求债务担保。
三、用心良苦、寓意深远
当前券商可以通过国债回购、同业拆借获得短期资金融通;同时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形式获得长期资金来源。而在中期的非权益类资金渠道上则几乎没有很好的手段,结果是出现了大量的委托理财业务,这种业务虽然表面上不涉及债权债务,但事实上大多数都成为了券商的隐性债务形式,这是一种存在的现实。尽管监管部门正在着手引导和规范这方面的行为,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还不可能马上完全杜绝这方面的行为和风险。管理部门正是看到了与其"堵塞"不如"疏导"的情况,适时推出了发债这一举措。因为在当前的利率上限管制情况下,企业债的发行利率水平实际是较低的,因而企业债形式的融资也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管理部门把这个资源用到连续几年惨淡经营的券商身上,无疑是给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其用意是用较低债务融资成本来替换事实上存在的高成本隐性债务。粗略估计对应的年资金使用成本可以降低3-4个百分点左右,这对券商来说财务上的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当然受到《公司法》的债券发行规模限制,是否能够全面进行中期融资替代还要打个折扣,我们看到长城证券发债规模仅为2.3亿,这个数量恐怕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其资金需求的。
好的用意是否能产生好的结果,关键在于操作者是否能按照规定和约定来执行,我们且不去分析单个投入项目的情况,只从降低券商综合融资成本的角度分析问题,如果券商能够在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同时相应缩小原高成本融资的规模,那么综合资金成本就能得到显著的降低,从单一因素分析对未来的经营状况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仅把发债视为一次性的天上掉下的馅饼,原来的业务依然我行我素,那么综合资金成本的下降就相当有限了,而与此同时公司整体的负债比率又到了更高的水平,那么风险的增大和成本的降低恐怕就不成比例了。要避免这种情况,一是要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动态地监控资金使用状况和证券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二是券商本身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促进自我约束,不要因为发了债券拿到了新资金就放松了风险防范。我们祝愿所有的券商都能在发债之旅上一路走好!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券商发债自我约束用政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6343.html
近期,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城证券三家证券公司的发债申请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据了解,此外还有几十家券商也在酝酿各自的发债计划,预计今后将陆续有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长期资金。这项举措对证券公司来说影响重大。本期聚焦,我们将就券商发债与一般企业债的不同、券商发债的用途、将对证券公司产生哪些促进作用等作一番分析。
东吴证券研究所 王翀
一、券商发债也是企业债券
券商发债属于企业债的范畴,因而具备一些企业债券的基本特征,比如说约定一个还本付息的期限和形式、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是否有担保责任、公开发行还是定向发行等等。除了发行债券的主体是券商之外,这种通过债券形式融资的活动并无明显的特别之处,只是由于它涉及到了证券市场的重要经营机构------证券公司,因此比较引起市场注意。
券商使用债务融资同样也具有基本的风险和益处。从一般原理上讲,债务融资是个财务杠杆的概念,相当于风险的放大,在企业最终经营顺利的时候,对于权益资本的收入提高有帮助,表现在股份公司上就是每股收益的提高;反之,则对权益资本有相对更大的损害。因此,一般在债券发行的前期,都会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募集资金用途等作详细的分析和计划,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二、资金用途
对于证券公司这一特定的募集主体来看,其资金使用方向无外乎几个传统的业务:根据海通证券有关人士的表述,30亿元发债资金将主要用在证券市场上买股票,此外还将增加证券承销业务投入、扩大证券承销业务规模、满足并购业务开展的需要,以及用于扩大对债券业务等固定收益业务的投入等。上述项目之中,投资是主要的,而非投资业务对资金的占用时间和数量都不会太大,券商投资业务的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事前的风险评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这主要和国内券商低风险业务占比过低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事实上虽然有事前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为依托,但背后的风险还是有目共睹。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券商在寻找债券担保人方面比较困难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券商发债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多数券商都是向原股东单位或者关联单位寻求债务担保。
三、用心良苦、寓意深远
当前券商可以通过国债回购、同业拆借获得短期资金融通;同时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形式获得长期资金来源。而在中期的非权益类资金渠道上则几乎没有很好的手段,结果是出现了大量的委托理财业务,这种业务虽然表面上不涉及债权债务,但事实上大多数都成为了券商的隐性债务形式,这是一种存在的现实。尽管监管部门正在着手引导和规范这方面的行为,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还不可能马上完全杜绝这方面的行为和风险。管理部门正是看到了与其"堵塞"不如"疏导"的情况,适时推出了发债这一举措。因为在当前的利率上限管制情况下,企业债的发行利率水平实际是较低的,因而企业债形式的融资也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管理部门把这个资源用到连续几年惨淡经营的券商身上,无疑是给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其用意是用较低债务融资成本来替换事实上存在的高成本隐性债务。粗略估计对应的年资金使用成本可以降低3-4个百分点左右,这对券商来说财务上的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当然受到《公司法》的债券发行规模限制,是否能够全面进行中期融资替代还要打个折扣,我们看到长城证券发债规模仅为2.3亿,这个数量恐怕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其资金需求的。
好的用意是否能产生好的结果,关键在于操作者是否能按照规定和约定来执行,我们且不去分析单个投入项目的情况,只从降低券商综合融资成本的角度分析问题,如果券商能够在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同时相应缩小原高成本融资的规模,那么综合资金成本就能得到显著的降低,从单一因素分析对未来的经营状况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仅把发债视为一次性的天上掉下的馅饼,原来的业务依然我行我素,那么综合资金成本的下降就相当有限了,而与此同时公司整体的负债比率又到了更高的水平,那么风险的增大和成本的降低恐怕就不成比例了。要避免这种情况,一是要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动态地监控资金使用状况和证券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二是券商本身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促进自我约束,不要因为发了债券拿到了新资金就放松了风险防范。我们祝愿所有的券商都能在发债之旅上一路走好!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券商发债自我约束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