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想象画
《风》(想象画)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风》(想象画) 二、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四、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构思、不同的画法,按其思路予以不同的辅导,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教具: 刮风的录音、录象带、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让全班同学安静地把头伏在桌面上,闭上双眼,然后老师轻轻地走到学生座位当中,用一种柔和、平缓的语气娓娓道来:天,灰蒙蒙的,密密麻麻布满着层层厚重的黑云,空旷的乡间田野路上,看不见一个人……。树叶在抖,树枝在摆,"蟋蟋簌簌"、 "蟋蟋簌簌"地……,树叶越抖越起劲,树枝越摆越倾斜,"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地……,渐渐地,连耳边也传来了"呼--呼--呼--""嗖--嗖--嗖--"(与此同时老师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稍停顿片刻,然后让学生坐端正,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好象是……风声!对!应该是风声!要起风了!风越吹越大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议论开了,各自表达着自己刚才的感受和体会……。) 板书课题:《风》 (二)、讲解新课: 1、感知与体验: (1)感受不同的风:微风、阵风、强风、龙卷风、台风等。(请同学用语言或肢体来表现) (2)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那么你们说,风看得见吗?摸得着吗?(学生发表意见)[摸: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风看不见,但是现在老师很想知道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能用你们手中的画笔画一下风的样子吗?(学生小组合作作画) (3)教师对同学们的画作简单评价。 师:风,是一种自然界的现象。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同学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画笔把风表现出来了。 2、创造与表现: (1)欣赏: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和学生作品。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风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必须通过风中的人和物来表达无形的风。 (2)教师小结。 应借助具体的物象或被风吹而产生的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也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如将云、草、树、烟、浪、尘土、砂石以及人物等在风中的形态变化,有选择地把一些有关联的事物组成画面。 (3)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最鲜明的一两件主体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想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画面应安排一个具体的场景情节,如天空、树林、海洋、城市等在吹风时出现的变化。全画要求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得当,主次分明,人和景的处理要生动。 (三)、学生作业: 画一幅《风》的想象画。教师根据学生的各自的思路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构思、运用不同的画法绘画出形态各异的画面。 (四)、评价: 肯定优点,指出在绘画创作中,对不具可视性的形象,便要借助生活中的物象变化,间接地去表现它。 七、板书设计: 风 ——想象画 风的特点:看不见 摸不着 如何表现:树木、风筝、烟《风——想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