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计量经济论文 >> 正文

我国高储蓄率的部门贡献


投入比例反方向的变化。这种情况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取决于替代弹性。而替代弹性理论的成立至少需要三个前提,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这三个条件未必能满足:一是要素价格在买卖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形成。我国经济中的封建传统仍在顽强地表现自己,封建传统的强制行为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二是要素价格反映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如边际产量)。史晋川、赵自芳认为我国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现象。三是企业对价格(包括劳动价格)信号反应敏感。由于预算软约束等因素,我国的实际情况恰恰是不太敏感。笔者一个初步的看法是:劳动要素在我国明显的弱势地位导致其价格低于对生产的贡献,这是导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从资金流量表看,在再分配环节,住户部门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税收再分配政策有重大的转型。在再分配环节,政府一方面向企业部门征所得税,同时又对其给予一定的补贴;一方面向住户部门征所得税,同时又对其给予一定的补贴,由此形成收入分配的新格局。各部门收入占比是否变化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变化,取决于税收的净流人。净流入等于补贴减所得税。税收的净流人大于零,则部门收入占比提高,否则下降。1992年,住户部门的税收净流入是657亿元,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3.8%。这说明政府的税收政策是通过企业部门的税收净流出实现住户部门的税收净流人的。2007年,住户部门的税收净流入是664亿元,与1992年几乎持平,而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比例却大幅度下降为0.4%。由此可见,从实际效果上看,2007年政府的税收政策有了重大的转型,即通过企业部门的税收净流出,造就政府部门的税收净流人,而导致住户部门税收净流入的效应大大下降、近乎为零。
  
  (二)政府部门
  
  1.部门储蓄率
  
  政府部门的部门储蓄率,1992年是32.4%.2007年则大幅度提高至44.2%.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4%。储蓄一般被定义为未用于消费的收入。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消费和住户部门的消费有很大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储蓄和住户部门的储蓄也有很大的不同。住户部门通过产品的市场销售获得收入,其消费就是住户或家庭购买消费品以维持日常生活,二者之差形成住户部门的储蓄。住户部门的储蓄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的镜像。而政府部门通过企业上缴其市场销售额的一部分获得收入,其统计口径叫生产税净额,其消费则是对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和对其他物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以补偿提供公共服务的耗费,二者之差形成政府部门的储蓄。站在住户或家庭的角度,不仅政府部门的储蓄,而且政府部门的全部收入,都成为消费的对立面。政府部门的储蓄意味着税收在完全补偿公共服务的耗费之后仍有剩余。这剩余的唯一用途就是投资——政府投资。政府部门的部门储蓄率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只能解释为:政府投资职能强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税收职能强化。
  
  2.部门收入占比
  
  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在初次分配环节,1992年为15.5%.2007年为19.5%,提高了4个百分点;在再分配环节.1992年为19.0%,2007年为24.1%,提高了5.1个百分点。在初次分配环节,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为什么会提高?笔者以为,第一,由于生产税的首要功能是补偿耗费,所以需要观察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耗费即政府部门生产的增加值占比。政府部门的增加值在国内增加值的占比,在1992年为9.2%.在2007年为8.2’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1个百分点。所以,政府部门的“增加值占比”因素不是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提高的原因。第二,初次分配剩余率,即初次分配总收入(生产税净额是其主体)减去政府部门增加值之差与后者的比例。1992年,剩余率为69%;2007年,则大幅度提高至139%.提高了70个百分点,年均增长近5%。所以很清楚,在初次分配环节,政府部门收入占比提高的原因是初次分配剩余率大幅度提高。在初次分配剩余率背后起作用的仍然是政府的投资职能。
  
  而在再分配环节,政府部门收入占比提高的原因仍然可以归结为剩余率——再分配剩余率。再分配剩余率是指可支配总收入减去增加值的差与增加值的比例。1992年,再分配剩余率为107%;2007年,再分配剩余率则大幅度提高至198%.15年提高了9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高达6%.
  
  (三)企业部门
  
  企业部门的部门储蓄率恒为l,所以,企业部门对全社会储蓄率的贡献率的提高完全是由于企业部门收入占比提高:1992年为13.3%.2007年为18.4%,提高了5.1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收入占比是住户部门收入占比的镜像,后者在前面已经研究过了,这里不再赘述。基本结论和政策含义
  
  1.在1992年,住户部门对全社会储蓄率的贡献率是53.8%;到了2007年,大幅度下降为42.8%。其原因是住户部门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价格扭曲、税收政策转型。
  
  2.在1992年,政府部门对全社会储蓄率的贡献率是14.5%;到了2007年,提高为21.0%。其原因是:(l)政府投资职能强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税收职能强化导致政府部门储蓄率提高;(2)政府部门税收剩余率大幅度提高导致政府部门收入占比提高。
  
  3.在1992年,企业部门对全社会储蓄率的贡献率是31.7%;到了2007年,提高为36.1%。其原因是企业部门收入f与比提高。
  
  4.从三部门结构的角度看,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的部门储蓄率提高和收入占比提高,以及企业部门收入占比提高。
  
  5.企业部门收入占比提高,作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产物,是合理的:但是作为劳动价格扭曲的产物,则是不合理的,需要进行调整。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际效果如何,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6.政府部门储蓄率提高和收入占比提高,说到底是政府投资职能强化的必然结果。政府强化其投资职能,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符合宏观经济第一福利标准:但对提高全社会消费率是不利的,不符合宏观经济第二福利标准。而根据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09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量经济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