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全球化与中美关系战略基础的重构


升级,也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我国与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表现在技术开发能力、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掌握等。因此,到国外技术资源与智力资源密集、靠近市场的地区进行研究与开发及科技型跨国投资,是我国选择跨国经营的重点。
  4、服务业是我国跨国经营的主导产业。我国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在跨国经营中形成自己具有竞争性优势的产业。由于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第二产业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跨国经营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性优势产业的概率很小。为避免以弱抵强,我国企业可选择服务业做为跨国经营的主导行业。尽管我国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也不具竞争优势,但与第二产业中的竞争力相比,在第三产业中发展跨国经营,我们还有赶超希望。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特点是行业多、范围广、投资大小不限、经济规模要求不高,比较适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实条件。
    (二)在跨国经营地区选择上,应兼顾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与以劳动、成熟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和资源开发型行业为跨国经营的目标产业相对应,发展中国家应是我们跨国经营的地区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近或低于我国,在这些国家投资,有利于获得资源和发挥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依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劳动与成熟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将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被淘汰的产业,把这些产业转移到比我国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实现这些产业的价值,并支持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而与以研究与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型对外投资和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应,发达国家应是我们跨国经营的地区选择。因为利用发达国家选择性极强的市场进行研究与开发,可以较快促进我国企业新产品的培育和新技术创新,再利用这种技术创新反过来推动国内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市场的扩张,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有助于我国竞争性优势产业的形成。另外,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投资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更具有发展的空间与赶超的可能。
  除兼顾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外,我们跨国经营在指导思想上还应在明确主攻方向下,区别不同地区的战略层次与地位,逐步把投资重点由区域转向全球,实施投资市场的多元化和全球化。
    (三)采取“跨国并购”与“战略联盟”的跨国经营进入方式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走向世界是一个艰难的旅程,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但竞争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竞争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将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在合作中巩固自己的比较优势并形成竞争优势。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国际跨国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跨国并购”与“战略联盟”的趋势。我国现有的大多数海外子公司都是以新建方式设立的,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以机器、原材料等非货币要素作为投入资本,也便于企业独立地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但它耗时长,难以简捷快速地进入市场。因此,我国企业应更多地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因为较之于新建,“跨国并购”具有几大优势:可缩短投资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利用原有企业的技术、资金、管理人才,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可利用原有企业的市场和销售网络,迅速建立营销渠道,节省了新建企业的巨额市场开拓费。同时,“跨国并购”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实施低成本扩张。从中国企业已有的投资实践来看,采用收购方式的境外投资项目大多比新建项目效益好。而旨在获取高新技术为目的的“研究与开发”性对外投资,可以考虑采用“战略联盟”方式,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合作、参股、合资、控股等多层次的联合,达到降低“研究与开发”费用,跟踪世界先进高科技水平的目的,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按国际惯例管理海外企业,推动跨国经营的当地化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如何按照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来加强对海外企业的管理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不熟悉国际惯例,不按国际通行的方法来开展经营活动,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更新经营观念,强化市场意识,精通国际惯例,灵活善变地利用跨国公司的管理技巧。如跨国企业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商品或劳务制定的转移价格,就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利用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转移利润从而降低税赋增加利润的常用手段,要使用这种手段为企业跨国经营服务,则要求经营者熟悉各国有关财税和会计的法律法规,并具备较强的系统思维能力等。类似转移定价这样的跨国经营管理的技巧,对我国的许多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需要加强对国际惯例的学习与理解。
  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中,应借鉴国际跨国公司发展的经验,变“异地化”经营管理战略为“当地化”经营,以人员当地化为基础,以管理当地化为核心,以生产当地化和行为当地化为两翼,实现跨国企业的效益经营。人员当地化主要是建立开放的用人体系,敢于雇用异国人员,尤其是尽量做到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本土化”,“本土化”人员更加熟悉当地市场,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挖掘市场潜力,减少经营成本。管理当地化,一是指海外企业在领导、决策、激励与报酬方面要借鉴当地习惯做法,以减少因文化冲突所引起的企业不稳定;二是要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的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如国际会计、财务风险和信息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我所用。生产当地化主要是尽可能的使用当地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提高当地国产化的比例,以减少摩擦。
    (五)政府应从制度环境与政策体系上对企业的跨国经营给予支持
  1、创造市场制度环境,使其适宜于符合跨国经营条件的企业成长。国际上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都是具有巨大生产规模的,因此“要想强必先大”的指导思想,使我国政府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上,通过“拉郎配”的方式拼凑企业集团。这种政府主导型的企业集团不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所以是只有规模而无效率的。政府应从企业的外部环境着手,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的交易规则等,为企业创造公平与效率兼备、有活力的、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使真正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通过内在张力和外在机制的共同作用,通过“优胜劣汰”,依靠自身能力的增强成长为大企业集团。
  2、加强监督管理。政府应成立“对外投资管理与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是:(

1)加强对我国海外企业的指导与监管,改变目前多头监管、协调不利的状况;(2)负责进行项目的审批与登记,简化审批手续,完善登记制度,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正当的途径进行跨国经营,避免资本外逃现象;(3)负责制定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性规划和对外投资的法律与法规。
  3、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不同,企业跨国经营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投资风险问题。因此政府应与外国政府签定双边和多边的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同时开展并加强对外投资的保险与担保工作,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投资风险保障体系。
  总之,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们应积极引导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以发展的眼光合理确定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方向,按国际规范及先进运作方式操作,同时借鉴跨国公司的经营经验,弥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经验少的不足,使我国大大缩短在这项事业上的前进历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15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贸易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