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全球化趋势:一种现实主义的再思考


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第54页。)罗伯特·吉尔平是“霸权稳定理论”的倡导者。他认为:“全球化程度取决于政治基础,如果大国不能加强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这种政治基础很可能瓦解。”(注:[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第291页。)在霸权稳定理论看来,只有存在一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领导者,国际体系才可能趋于稳定。有稳定才会有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吉尔平十分担心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倾向,对全球化的前景表示忧虑。他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及其盟友实行了更加狭隘的政策,强调在本地区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解决经济问题。(注:[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第45页。)区域化的进程和“战略贸易政策”都在损害全球经济的进程。因此,美国必须改变自己的政策,重新担负起管理全球经济的重担。
  结构的压力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动力,另一方面却是全球化发展难以克服的巨大阻力。由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仍然是基于国家单元之上的,因此,经济关系对于国家来说,关键还在于使自己在竞争中取胜。只有这样,国家的安全和繁荣才能得到保障,政府才能得到国民的支持。经济关系是一个手段,本身并不是国家的最终目标,国家的经济政策必然首先服从于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利益。只要民族国家没有消亡,民族利益而不是经济利益更不是世界经济的总体利益仍然会是国家政策的根本动力。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以确保自己安全和繁荣的心理一方面促使国家不断模仿先进的国家,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的主权,防止被过分的专业化以至于在不知不觉的不平等的相互依赖中丧失行动的自由。沃尔兹指出,“在自助系统中,由于对安全的考虑是首要问题,因此,经济利益被置于政治利益之下。”由于各国的功能相似,因此“各国绝对得不到完全分工所带来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好处。……虽然国与国之间相互竞争,但这种竞争却不是各自竭力而为、为共同利益而共同生产更多的产品的竞争。”(注:[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第127页。)在现实的国际竞争中,所有的大国都试图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所以我们把大国之间的竞争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即使是霸权国,出于对日本崛起并逐渐控制美国一些重要工业部门的恐惧,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曾大力推行“战略贸易政策”。二战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权力要比一战前大得多,主要大国在所谓的相互依赖中减少而不是增大了自己的依赖程度。由于两极结构和单级结构里大国间力量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依存度降低就不是无法理解的现象了。(注:沃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所着重阐明的正是国际结构对相互依赖的决定作用的问题。可以参见第七章《结构原因和经济结果》。)世界经济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程度。所以,在现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整体中,国家仍然维持着作为主要经济单元的地位。
  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以来全球霸权体系的存在,对全球化有着多重的复杂影响。不平等的力量分配的结构,从而客观规定了全球化是一个不平等的、有着巨大局限的全球化。从历史来看,经过几个世纪的多极结构中,五个左右具有可比规模的大国相互竞争。这些大国之所以对全球化的趋势最为敏感,是因为它们处在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是权力斗争的中心角色。确保安全和寻求威望的目的使得它们感觉到的结构压力分外重大。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的大部份地区被排斥于全球化浪潮之外的情况下,其他主要国家会争相采取相似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从而表现出“全球化”的特色的原因。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模仿,自由化模式使得某些地区紧密相连,这并不能使我们忽略仍然徘徊在全球化大门之外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亚地区。这些国家的力量过于弱小,无法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主要竞争者的角色,它们对结构压力的反应也分外迟钝。
    三、政治角度的意义及与经济角度的关系
  现实主义对于全球化趋势的解读,既回答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难以回答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揭示了全球化内在的重要实质。首先,全球化的本身并不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易过程,其中搀杂着霸权国的私利和其他大国的无奈。全球化的规则是霸权国制定的,霸权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参与全球化是必要的,但并不是非要全盘接受不可的,因为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含有很大人为因素的趋势。其次,全球化不会是一个和谐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相反,全球化本身就是国家之间充满了激烈竞争、为生存和安全紧张竞赛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在参与进全球化的大潮的同时,必须密切地关注自己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自主性问题,不能在不对称的相互依赖中丧失自己的主权。
  纵观政治角度和经济角度,我们认识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关系决定国际经济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决定政治,这样两种观点看来是相互矛盾的。国际关系学界的大多数学者也将其视为显而易见的事。然而,笔者却认为,现实主义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是相互补充的。为什么我的观点会如此的与众不同?
  首先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两种解释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相互矛盾的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的发展最终导致了不平等的

世界体系,自由主义认为全球化催生了制度,谈到的是经济对于政治的作用。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场经济,的确有着内在的发展逻辑,其发展也导致了财富的不公平分配,不管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对这种分配的认识如何。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竞争决定了国家间的相互模仿,接受共同的国际经济规则,采用相似的国内经济体制,从而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这里的经济,是着眼于国际经济关系,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经济。所以两种解释其实内在有着微妙的差异。(注: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是现实主义观点的典型代表。国际经济指的是建立在世界市场上日益一体化的经济整体,而国际经济关系指的是不同国家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观点看成是政治决定经济。)
  两种解释是相互补充、不可或缺的,而且有着相通的地方。例如,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认为一定的力量对比决定着一定的国际秩序,全球化所加深的国家间力量的不平等导致了国际体系的严重的不平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全球化根源于市场内在逻辑的客观性,而现实主义则说明了全球化是根源于国家在竞争中取胜的主观选择。自由主义则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好的机遇,看到了国际制度对全球化的规范作用。
  从长远趋势来看,全球化由于其优化资源配置、节省劳动成本的优势,将不可逆转地渗透到政治、文化的其他方面。从现实主义解释的角度来看,在竞争中无意推动了全球化趋势的国家将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主权受到牵制的困境,也就是说,要想取胜,就必须进行社会化,而社会化又限制着自己的自由。只要国家的力量格局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美国霸权主导的全球化趋势只会加速。但是,一旦力量格局发生变化,全球化、自由贸易的秩序反过来对霸主不利的时候,霸权就会试图阻止全球化。这是和19世纪末英国霸权一样的困境。英国霸权建立了自由贸易秩序,但是却因为德国和美国经济的发展、生产率的提高而丧失了在市场竞争中的优越地位。结果导致的是英国转向封闭和保守的国际经济政策,试图排挤其他国家在殖民地的竞争。这反过来导致了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最终爆发了改变体系的结构性战争。因此,全球化长远来说,对于霸权国也是一把双刃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19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贸易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