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税务论文 >> 正文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提倡扩大消费的财政支出思想。这种思想主要产生于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中,而且主要是针对封建保守思想提出的。魏源提出:“禁奢崇俭,美政也;然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他认为“禁奢崇俭”应该在统治阶级中实行,因为他们的经费来自国库,如竞相挥霍,就会加大国家的财政支出,对国家来说是不利的。但对于一般的富民来说,不应该过分提倡崇俭,而应该适当地鼓励其尚奢。这样可以增加社会消费,使富人将贮藏的货币投入市场,贫民向其提供劳动产品和其他服务,从而使商品生产和交换得到发展。谭嗣同进一步发展了魏源鼓励富人尚奢的思想,批评了传统的奢俭论,明确提出“尚奢黜俭”的观点。他认为在崇俭的思想指导下,地主高利贷者聚敛的财富就不会用之于生产和消费,其结果只能加剧社会的贫困。对于国家来说,宁可“粟红贯朽,珍异腐败”,都不肯“兴工作役”,就会严重阻碍近代新式工业的发展,那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经济的生产活动就要“废绝”。所以,他提倡“尚奢”,鼓励富人将财富用于发展近代工业,主张将财富多用于生活消费,反对崇俭。谭嗣同在财政支出上的“尚奢黜俭”思想虽然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消费刺激生产的新思想和发展近代工业经济的良好愿望,但也存在着不少片面性。如只看到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却忽视了奢侈挥霍会影响生产资金的积累。只强调开源,却

反对节流,忽视了控制财政支出的意义。严复在财政积累和支出上弥补了谭嗣同过激的缺陷,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应该提倡,否则“财耗而不复,必竭之道也”,这样对社会和生产都会带来不利。因此他主张消费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但是他指出“俭”并不是封建社会守财奴式的“保富”,而是一种有富国富民之效的积极因素,如果“俭”得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和生产资本的需要,就失去了俭的意义。所以他反对财富滞留,强调“滞财之致贫,其害烈于奢靡”,“国焉有有大困者乎”。严复主张不能片面地反对“禁奢崇俭”,也不能片面地提倡“黜俭崇奢”,这实际上包括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即必须使积累和消费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严复的这一财政支出思想和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相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加速积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第三,提出了量出为入的财政支出思想。中国近代“量出为入”思想的提出,其渊源应来自于中国封建社会杨炎的量出制入,但受影响较深的还是近代西方国家的支出思想。中国近代最先提出量出为入思想的是黄遵宪,他指出“权一岁入,量入为出;权一岁出,量出为入,多取非盈,寡取非绌,上下流通,无壅无塞,是在筹国计。”黄遵宪能在“量入为出”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提出这样的思想,是有一定见地的。他认为财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必须先支出然后才有收入。但量出为入容易引起苛征暴敛,所以支出要根据国家的情况来决定,而且还要和量入为出结合起来运用,做到二者兼顾。与黄遵宪同时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薛福成进一步介绍了西方国家“量出为入”的支出原则,指出:“西国同例,量出为入,一岁中有额外用度辄加派于各项之中。”又说:“古者中国制用之经,每量入以为出,今之外国则按年预计国用之大者,而量出以为入。薛福成之所以倡导“量出为入”,是由其“取之于民而仍用之于民”的观点决定的。认为只要财政支出是为民众办事,即使多取一些民众也不会反对。总之,“量出为入”是中国近代一种重要的财政支出思想,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向西方国家学习的产物。?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的上述财政支出思想,虽然还保留着传统的东西,但大部分反映了新的思想和观点,带有资产阶段求新求强的思想色彩,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在政治和经济上求发展的倾向。这既是中国近代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也是中国历史上财政支出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二、西方经济学派财政支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财政学实际上是伴随着亚当·斯密《国民财富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问世(1776年)产生的。因此,亚当·斯密既是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西方财政学的先驱。以后,经过二百多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矛盾的出现,各种经济学派和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同时,西方财政学说也在不断发展。这里仅对西方自古典学派以来有关财政支出的理论作一简要分析。?
  (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
  西方古典财政支出理论是西方古典财政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论依据,而且还成为当代西方财政学说的理论渊源。?
  威廉·配弟(1623—1687年)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赋税论》和《政治算术》等。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虽然尚未完全摆脱重商主义色彩的影响,但已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有名的格言,把劳动和土地看作是财富的本源。特别是他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命题,这是他在经济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关于财政理论他也进行了研究。他在《赋税论》这部著作中,虽然重在研究税收,但也用相当篇幅讨论支出。他依据政府职能需要,提出了财政开支的一般范围,主要包括六项“公共经费”,即军事费用,行政官吏的俸禄,“拯求人的灵魂,启导他们的良知所需的经费”(宗教费用),各种学校的经费,对孤儿和各种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的赡养费,以及修筑公路、疏浚河道等公共福利事业的经费。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观点是,财政经费支出应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振兴产业为目标,因此主张压缩诸如行政、军事、教育、宗教等非生产性开支,相应增加有关生产性支出以及社会救济方面的支出;并主张通过实行行政、法院、教会等制度的改革以缩减支出。这显然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有一定的进步性。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期密生活的时代正处于由工场手工业向现代化大工业发展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封建主义制度仍具有强大的势力,已经完全背时的重商主义理论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都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

发展的严重障碍。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亦称《国富论》),集中论述了古典经济学的代表思想,体现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全书贯穿了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斯密依据其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学说,形成了他独特的自由主义国家观。他认为,政府的活动并不创造物质财富,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从而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必须消耗的那部分物质产品,是社会财富的一种虚费,它严重妨碍了资本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政府应当尽量缩小自己的职能,实行廉价政府,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斯密将国家的义务或职能具体界定为:“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斯密的财政支出理论就是建立在上述国家观基础上的,由于他反对国家干预,严格限定国家职能范围,因此,他主张政府的财政开支也要压缩到最低限度,主要用于与上述国家职能相应所需的经费,即国防义务——国防费,司法行政义务——司法费,公共设施及土木工程义务——公共设施建设费。除上述经费以外再有就是“一国君主,除了执行种种职务所必要的费用以外,为维持其尊严计,亦需有一定的费用。”此即王室经费。?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的著名经济学家,他继承了配弟与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科学成份,并加以补充和完善,成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的财政支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之中。和斯密一样,李嘉图亦极力鼓吹经济自由放任,同时,他把国家经费全部或几乎全部看作是非生产性消费,因而主张尽量压缩国家财政开支。他认为,“资本可以由增加生产或减少非生产性消费而增加”。而且,“一国的生产量必然是随着资本的减少而成比例地减少;所以,如果人民方面和政府方面的非生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29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税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