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状况的计量分析
看出我国外贸发展与美国呈正相关关系,与日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外贸与美国是互补关系,与日本则是竞争关系。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是以全球国际贸易为背景作出的,并不仅仅考虑两国的贸易和分工。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附图
表6 偏相关系数
美国 0.5547 0.7853 0.7933 0.7565 0.6042
欧盟 -0.5325 -0.6186 -0.治理发愣功5 -0.6406 -0.7129
韩国 0.6311 0.6605 0.6557 0.73 0.6651
澳大利亚 -0.5893 -0.6296 -0.6361 -0.573 -
印尼 0.3651 0.3836 0.4247 - -
加拿大 0.1409 0.1374 - - -
日本 0.0315 - - - -
表7 偏相关系数置信度
美国 0.049 0.001 0 0.001 0.01
欧盟 0.061 0.018 0.016 0.008 0.001
韩国 0.021 0.01 0.008 0.001 0.004
澳大利亚 0.034 0.016 0.011 0.02 -
印尼 0.22 0.176 0.115 - -
加拿大 0.646 0.64 - - -
日本 0.919 - - - -
表8 四国模型
中国 美国 欧盟 韩国
中国 - 0.01 0.001 0.004
美国 0.6042 - 0.008 0.678
欧盟 -0.7129 0.6171 - 0.017
韩国 0.6651 0.1085 0.5712 -
以上数据,1950-1981年由《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1982-1996年由《国际统计年鉴》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韩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美韩与我国外贸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呈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三):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将我国贸易地理方向分为港澳地区、美国、欧盟12国、其它欧洲国家、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7个方向。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初始状态向量为X[,0]=(X[(0),1],X[(0),2],X[(0),3],X[(0),4],X[(0),5],X[(0),6],X[(0),7]),其中X[(0),i](1《i《7)表示我国对第i个方向的贸易比重。同理,记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为X[,K]=(X[(k),1],X[(k),2],X[(k),3],X[(k),4],X[(k),5],X[(k),6],X[(k),7])。记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矩阵为P,X=(X[,0],X[,1],……X[,46])[T],Y=(X[,1],X[,2],……X[,47])[T],则P的最小二乘估计为:附图=(X[T]X)[-1]X[T]Y对从1997年开始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向量为X[,47+k]=X[,47]附图 [k]。
将1950年——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额数据代入,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11):
附图
附图
附图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
最后,将第二节中提出的“集中化指标”与本节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得下图:
附图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316.html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附图
表6 偏相关系数
美国 0.5547 0.7853 0.7933 0.7565 0.6042
欧盟 -0.5325 -0.6186 -0.治理发愣功5 -0.6406 -0.7129
韩国 0.6311 0.6605 0.6557 0.73 0.6651
澳大利亚 -0.5893 -0.6296 -0.6361 -0.573 -
印尼 0.3651 0.3836 0.4247 - -
加拿大 0.1409 0.1374 - - -
日本 0.0315 - - - -
表7 偏相关系数置信度
美国 0.049 0.001 0 0.001 0.01
欧盟 0.061 0.018 0.016 0.008 0.001
韩国 0.021 0.01 0.008 0.001 0.004
澳大利亚 0.034 0.016 0.011 0.02 -
印尼 0.22 0.176 0.115 - -
加拿大 0.646 0.64 - - -
日本 0.919 - - - -
表8 四国模型
中国 美国 欧盟 韩国
中国 - 0.01 0.001 0.004
美国 0.6042 - 0.008 0.678
欧盟 -0.7129 0.6171 - 0.017
韩国 0.6651 0.1085 0.5712 -
以上数据,1950-1981年由《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1982-1996年由《国际统计年鉴》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韩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美韩与我国外贸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呈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三):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将我国贸易地理方向分为港澳地区、美国、欧盟12国、其它欧洲国家、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7个方向。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初始状态向量为X[,0]=(X[(0),1],X[(0),2],X[(0),3],X[(0),4],X[(0),5],X[(0),6],X[(0),7]),其中X[(0),i](1《i《7)表示我国对第i个方向的贸易比重。同理,记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为X[,K]=(X[(k),1],X[(k),2],X[(k),3],X[(k),4],X[(k),5],X[(k),6],X[(k),7])。记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矩阵为P,X=(X[,0],X[,1],……X[,46])[T],Y=(X[,1],X[,2],……X[,47])[T],则P的最小二乘估计为:附图=(X[T]X)[-1]X[T]Y对从1997年开始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向量为X[,47+k]=X[,47]附图 [k]。
将1950年——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额数据代入,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11):
附图
附图
附图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
化战略的效果是喜忧参半的。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良性的。但对非洲和拉美出口比重的降低说明我国还不能大规模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反观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经贸较不发达的时期,选择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初级产品无疑是一种避免与其直接竞争的明智做法。但当我国的经贸逐渐发展起来以后,就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大制成品出口,这是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的,也必然会引起和发达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显然,我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
最后,将第二节中提出的“集中化指标”与本节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得下图:
附图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