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
数据的一致性,西藏并不被包括在样本集中。另外,由于重庆被列为直辖市,年鉴中重庆市的数据从1997年开始单独统计,不再列入四川省。考虑到前后数据的一致性,我们通过依人口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将1997年以后重庆市的各项数据与四川省的各项数据归并,列入到四川省。这样,在我们的样本集中国共产党有29个省市自治区,每一年总共有290个样本数据。
三、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本文从两方面分析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采用GE指数区域分解的方法,分别考察在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不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样本数据集下,比较两者在总区域不平等(全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农村区域内不平等(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区域内不平等(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以及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差别,从而分析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采用GE指数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分析在总区域内各分项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然后通过转移性收入和其他分项收入的比较,分析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从区域分解角度的分析
根据区域分解的方法,可将样本数据分为农村和城镇两组,由此,总区域不平等可分解为农村区域内的不平等、城镇区域内的不平等以及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不平等(Zhang和Kanbur,1999;2000)。
运用GE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区域分解的方法[公式(1)和公式(2)],我们得到两组数据: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平等(GE值)和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平等(GE值),分别列于表1和表2。比较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表1 包含转移性收入的GE指数
总区域 农村区域内 城镇区域内 农村—城镇区域间
1993 0.06958 0.02285 0.01492 0.04851
1994 0.07334 0.02298 0.01653 0.05186
1995 0.06792 0.02361 0.01498 0.04637
1996 0.06116 0.02169 0.01318 0.04171
1997 0.05577 0.02017 0.01317 0.03733
1998 0.05494 0.01887 0.01345 0.03743
1999 0.06062 0.01947 0.01404 0.04254
2000 0.06674 0.02042 0.01432 0.04792
2001 0.07188 0.02112 0.01442 0.05255
(2)在两组数据中,各区域的不平等曲线的变动轨迹以及变动的幅度基本上相同,这表明转移性收入并未能改善收入的不平等曲线,尤其是总区域的不平等曲线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不平等曲线,说明政府的转移性支付没能起到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
(3)从农村区域内和城镇区域内的不平等程度看,两组条件下的GE值比较相近,差异不大,但是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两组条件下的GE值却相差较大。通过简单平均计算可发现,在包含转移性收入的条件下,农村区域内、城镇区域内、农村—城镇区域间及总区域的不平等程度(GE),要比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的收入不平等(GE)分别高出0.22%、-3.39%、48.97%、29.53%。这就是说,这种转移性收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的程度很有限,仅为3.39%),但却使农村区域内、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不平等程度提高,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别提高了29.53%和48.97%。
(4)1998~2001年,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GE指数出现加速上升,分别上升了30.83%和40.4%,农村区域内和城镇区域内的GE指数上升则相对微弱,分别上升了11.92%和7.21%。另外,由计算可得1998~2001年各区域贡献率的变化情况:1998年,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农村区域内不平等和城镇区域内不平等对总区域不平等的贡献率分别为68.13%、25.73%和6.14%;2001年,则分别为73.11%、21.53%、5.36%。在这4年中,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对总区域不平等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农村区域贡献率、城镇区域贡献率则是逐年下降。可见,农村—城镇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不但构成了影响总区域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且是1998~2000年期间总区域不平等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356.html
三、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本文从两方面分析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采用GE指数区域分解的方法,分别考察在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不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样本数据集下,比较两者在总区域不平等(全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农村区域内不平等(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区域内不平等(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以及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差别,从而分析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采用GE指数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分析在总区域内各分项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然后通过转移性收入和其他分项收入的比较,分析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从区域分解角度的分析
根据区域分解的方法,可将样本数据分为农村和城镇两组,由此,总区域不平等可分解为农村区域内的不平等、城镇区域内的不平等以及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不平等(Zhang和Kanbur,1999;2000)。
运用GE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区域分解的方法[公式(1)和公式(2)],我们得到两组数据: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平等(GE值)和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平等(GE值),分别列于表1和表2。比较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表1 包含转移性收入的GE指数
总区域 农村区域内 城镇区域内 农村—城镇区域间
1993 0.06958 0.02285 0.01492 0.04851
1994 0.07334 0.02298 0.01653 0.05186
1995 0.06792 0.02361 0.01498 0.04637
1996 0.06116 0.02169 0.01318 0.04171
1997 0.05577 0.02017 0.01317 0.03733
1998 0.05494 0.01887 0.01345 0.03743
1999 0.06062 0.01947 0.01404 0.04254
2000 0.06674 0.02042 0.01432 0.04792
2001 0.07188 0.02112 0.01442 0.05255
表2 不包含转移性收入的GE指数
总区域 农村区域内 城镇区域内 农村—城镇区域间
1993 0.05702 0.02254 0.01430 0.03633
1994 0.05942 0.02308 0.01667 0.03783
1995 0.05466 0.02362 0.01498 0.03310
1996 0.04902 0.02190 0.01350 0.02933
1997 0.04380 0.02037 0.01407 0.02499
1998 0.04205 0.01913 0.01428 0.02414
1999 0.04526 0.01932 0.01492 0.02706
2000 0.04765 0.01994 0.01595 0.02875
2001 0.05041 0.02085 0.01487 0.03116
(1)无论是考虑转移性收入因素,还是不考虑转移性收入因素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总区域不平等)最大的是体现在农村—城镇区域间,再次是农村区域内,然后是城镇区域内。这一点也可用区域贡献率进行数字说明:[根据公式(2)中的贡献率计算方法]在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农村区域内不平等、城镇区域内不平等对总区域不平等的贡献率分别(平均)
为69.67%、24.78%、5.54%(各年的平均值);在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相应的区域贡献率平均值则分别为60.47%、32.03%、15.38%。
(2)在两组数据中,各区域的不平等曲线的变动轨迹以及变动的幅度基本上相同,这表明转移性收入并未能改善收入的不平等曲线,尤其是总区域的不平等曲线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不平等曲线,说明政府的转移性支付没能起到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
(3)从农村区域内和城镇区域内的不平等程度看,两组条件下的GE值比较相近,差异不大,但是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两组条件下的GE值却相差较大。通过简单平均计算可发现,在包含转移性收入的条件下,农村区域内、城镇区域内、农村—城镇区域间及总区域的不平等程度(GE),要比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的收入不平等(GE)分别高出0.22%、-3.39%、48.97%、29.53%。这就是说,这种转移性收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的程度很有限,仅为3.39%),但却使农村区域内、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不平等程度提高,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别提高了29.53%和48.97%。
(4)1998~2001年,总区域和农村—城镇区域间的GE指数出现加速上升,分别上升了30.83%和40.4%,农村区域内和城镇区域内的GE指数上升则相对微弱,分别上升了11.92%和7.21%。另外,由计算可得1998~2001年各区域贡献率的变化情况:1998年,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农村区域内不平等和城镇区域内不平等对总区域不平等的贡献率分别为68.13%、25.73%和6.14%;2001年,则分别为73.11%、21.53%、5.36%。在这4年中,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对总区域不平等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农村区域贡献率、城镇区域贡献率则是逐年下降。可见,农村—城镇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不但构成了影响总区域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且是1998~2000年期间总区域不平等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