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最为明显的就是审批权。但是,转轨时期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与社会失范,诱使一些政府官员产生权力利益化的错误思潮,对放弃权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同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利益集团则希望继续得到特殊的待遇。因此,政府职能转变面临巨大的阻力,必须下定决心,克服阻力,才能取得明显进展。

  第四,  发展中大国的“二元结构”特征对中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极不均衡,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现代产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差距巨大。这一特殊的国情,对中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政府更高的要求。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既要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要求,又要兼顾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才能真正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取得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
?
  四、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主要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集中体现为加入WTO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这种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加以考察。?

  (一)加入WTO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直接影响

  中国在加入WTO时,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承诺,这些承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涉及市场开放的承诺,在货物贸易开放方面,主要的承诺包括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以及在国营贸易、海关估价等方面取消阻碍进口的有关规定;在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方面,就外资在华商业存在的批准原则、逐步放松股权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和地域限制等做出开放的承诺并规定了时间表。第二类是涉及加入WTO后中国出口方面的承诺。这方面的承诺,有的涉及到中国体制的调整,如取消出口补贴,就必须改革现行支持出口的办法。但很多承诺并不涉及国内体制的调整,如中国在加入WTO后15年内贸易伙伴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采取“第三国替代价格”的做法、以及12年内对中国产品实行特殊保障条款等。第三类是中国为保障落实前两类承诺而做出的直接涉及体制方面承诺。由于中国是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现行体制在很多方面与WTO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这类承诺涉及面相当广泛,这些承诺包括国民待遇、透明度、贸易制度的统一实施、司法审议、外贸权、进出口许可程序、国家定价、落实《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有关规定、标准与技术法规等诸多方面。

  由上述承诺可以看出,除了第二类承诺中有些不直接涉及国内体制调整外,绝大部分承诺实质上都直接涉及到中国体制的改革与调整。落实这些承诺,将对中国体制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  政府保护国内市场方式受到限制。以往,中国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是高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由于中国承诺在加入WTO后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等非关税壁垒,传统的保护手段将受到极大限制,对国内市场的保护程度将大大降低。加入WTO后,中国一方面要取消WTO规则不允许的保护国内市场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探索符合WTO规则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国内市场的新方式。?

  第二,  政府支持国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式必须改变。中国长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为了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曾经试图学习东亚一些国家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以政府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与对出口的直接支持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加入WTO的承诺中,一方面,国内市场的保护程度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诸如形形色色的补贴等手段的使用也将受到限制。因此,政府支持提高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必须从以往的保护市场、直接补贴等方面转向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维护公平竞争、保护与鼓励技术创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

  第三,  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办法必须调整。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办法还留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例如,中国政府管理经济仍然主要用发内部文件的办法,有关规定既不透明,变动也很频繁,政策的可预见程度不高。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中国承诺将公布所有涉外经贸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未经公布的不予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对外经贸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前,将向公众提供草案,并允许提出意见。这不仅将大大提高公众对决策的参与程度,而且使中国有关政策更具可预见性。除此之外,中国还就司法审定、进出口许可程序等方面做出了承诺,这就使得政府在涉外经济管理方面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管理者”,变化为管理与服务并重。同时,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也受到约束,要求政府人员依法行政,克服管理的随意性。?

  第四,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必须调整。兑现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原来一些政府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或者不再存在,如对外贸权的审批;或者大大减弱,如现在只剩少量的配额,政府分配与发放配额职能大大削弱;或者交给了市场,如协调企业的出口行为,已经交给商会。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亟待加强,例如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与国外的贸易谈判等。随着政府涉外经济管理职能的调整,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设置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官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人员的更新。?
  (二)加入WTO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间接影响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修改中国的法律法规,调整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职能与机构,改进政府管理涉外经济活动的方法,提高涉外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是中国加入WTO对体制改革的直接影响。但是,如果中国的体制改革仅仅停留在这一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
  加入WTO对中国体制的间接影响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兑现加入WTO承诺时,中国涉外经济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如果其他相关的经济体制不进行改革,经济运行中必然会出现很多不协调的现象。例如,中国承诺要保证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在国内的统一实施,如果不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这一承诺是难以真正兑现的;又如,中国承诺将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对国内民营企业实行公平待遇,否则,市场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入WTO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必须全面提升体制的竞争力,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体制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全面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变得更为迫切。?

  加入WTO在以下方面对中国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  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变得更为迫切。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唯一办法,是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从而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是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及服务支撑环境、制度环境构筑而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三个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差距,但比较而言,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滞后,体制方面的差距更大。因此,加入WTO后,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变得更为迫切。这就要求中国按照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设计与建立一个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  建立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实现国内统一市场。中国的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推进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好处是保证了体制的稳定过渡,避免了过大的冲击。但其成本则是,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形成了普遍的差别待遇,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公平竞争的要求。加入WTO后,中国将按照国民待遇原则,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这就势必要求中国取消对其他各类企业的种种歧视,为各类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另外,中国承诺将保证经贸政策的统一实施,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彻底改变国内市场分割的现状,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第三,&nb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41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贸易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