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地方财政建设的思考
(一)加入WTO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1.地方税收的增长受制于企业产业结构
我国加入WTO后,各类企业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直接的竞争。目前,我国地方不仅缺乏适应现代经济要求、具有显著规模效益、能够强有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大企业、大集团,而且许多地方企业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加入WTO,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生存危机,在它们破产、重组、转型、升级过程中,势必减少地方财政来自于企业的税收。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企业以及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入世造成的冲击相对较小,它们面临更多的是发展机遇,但这类企业大都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难以形成快速增长的地方税收。
2.地方基础财源农业应对于入世挑战
农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方财政收入又一重要来源。加入WTO后,大宗农产品市场必然受到国外商品的强烈冲击,我国的农业生产率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大多具有质次价高的特点,国内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外同类产品的到岸价还要高许多,而且,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各种保护措施将逐步取消,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出口的可行性。这又必然会减少农业税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农业税费收入,给本来就已十分困难的县乡财政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加入WTO在一段时期内会降低农民收入水平。这是因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由于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减少而无法在短期内得以提高,而作为非农业收入主要来源的乡镇企业,由于受到入世的巨大冲击,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效益下滑也在所难免,因此,非农业收入亦将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的下降将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农民收入、农民消费需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较国际水平低14个百分点,而其中大约有9个百分点可以用城乡收入不合理差距来解释,是农民收入过低和消费水平过低的结果。
(二)加入WTO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
1.逐步规范地方财政支出
入世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不仅在于数额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在于支出内容的规范与支出结构的调整。因为,入世就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WTO的若干规定。WTO协议框架中的《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政府补贴支出作了明确的规定。该协议规定的补贴,是指财政提供资金使得有关企业或个人因此获得了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获得的利益的政府行为。同时该协议也允许政府采取一些非专向型补贴,如对公司、企业研究活动的补贴、贫困地区补贴、为适应环保要求对现有设施改造工程费用补贴等。但这些补贴范围和金额有严格的限制和明确的规定。这样,政府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将不得不改变,否则就会受到WTO其他成员国的起诉。一些不规范行为,如企业为争指标、寻机会而“跑部攻官”的现象会得以遏制。由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困难。这主要是由于不合乎WTO协议的财政补贴将被取消。目前地方财政支出中包括诸多不利于市场平等竞争的财政补贴,如企业亏损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产品出口补贴等,加入WTO后都将逐步减少或取消,这对地方财政困难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支出
加入WTO,政府观念和行为必须向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靠拢,公共财政格局建立的步伐要求加快,相应地公共开支必然会增加。据研究,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世纪初的10%提高到了现在的4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目前我国地方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0%。从发展趋势上看:第一,各地区为吸引外国资本投资,将格外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人文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建设,投资环境的优化必然是以提高公共开支来保障的。第二,加入WTO后,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的升级,工业要不断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的减员增效,就业者就会出现结构性失业,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分流,较低的就业水平必然要求财政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第三,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地方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资本的有机构成和生产率的提高,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增加,部分农民收入水平下降,会给社会增加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增加对农民的保障支出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加强地方财政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尽快构建地方公共财政格局
1.转变财政职能,调整支出范围
加入WTO就是要尽快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使政府行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发展,遵循市场规则,从一般竞争性生产领域退出,致力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市场的公平与公正,这不仅符合WTO“国民待遇”原则,而且有利于缓解过去地方财政“越位”、“缺位”并存,“不该管的管,该管的没管好”的现象,使财政有能力把投资重点转移到市场失灵领域,为入世后的激烈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要加大对国家政权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科技、教育、社保、农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增长的需要,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对营利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要推向市场,停止财政供给和财政投入。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1994年国家以极大的魄力和决心在全国推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朱róng@①基总理对财税体制改革曾作过这样的评价:“1994年进行了财税体制改革是及时的,成功的,对当前经济的好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渐进式的改革方案,随着WTO的进入,必将进一步完善。况且,在当时大部分地方财政都采取了新旧体制自然转换的方式,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坚持现行分配制规则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确定政府事权,并在各级政府间进行清晰划分,与之相应地划分税种,确保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一致,已势在必行。
(二)加速地方财源建设
1.稳定壮大农业基础财源
一是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继续保证国计民生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因地制宜扶持地方性特色农业、扶持能适应现代生活结构与质量变化要求的农业,扶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业。这样,一方面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可大幅度增加归属地方的农业特产税收入,有效的改善地方财政状况。二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农民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将“质量第一”的观念引入农业,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三是延伸和完善农业链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这个核心,转变单一的农业经营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多渠道、多环节的商品化经营和深加工,并注重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良性循环。
鉴于地方经济中大企业较少、中小企业较多且分散的状况,要加大财政对地方中小企业的支持,一方面要以产权为纽带,培育和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迎接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挑战;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抓好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当前的重点是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通过以新取胜的竞争战略,抢占市场营销的先机,要抓紧研究和了解市场,完善信息网络建设,逐步拥有把握信息源头的调研队伍和现代化反馈手段,科学论证,快速反应,正确决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目前的关键是要打好“时间差”,充分利用入世后的过渡期,调整政策,促进国有企业脱困,促进国有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占领支柱产业的制高点。同时,还应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之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487.html
1.地方税收的增长受制于企业产业结构
我国加入WTO后,各类企业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直接的竞争。目前,我国地方不仅缺乏适应现代经济要求、具有显著规模效益、能够强有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大企业、大集团,而且许多地方企业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加入WTO,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生存危机,在它们破产、重组、转型、升级过程中,势必减少地方财政来自于企业的税收。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企业以及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入世造成的冲击相对较小,它们面临更多的是发展机遇,但这类企业大都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难以形成快速增长的地方税收。
2.地方基础财源农业应对于入世挑战
农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方财政收入又一重要来源。加入WTO后,大宗农产品市场必然受到国外商品的强烈冲击,我国的农业生产率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大多具有质次价高的特点,国内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外同类产品的到岸价还要高许多,而且,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各种保护措施将逐步取消,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出口的可行性。这又必然会减少农业税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农业税费收入,给本来就已十分困难的县乡财政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加入WTO在一段时期内会降低农民收入水平。这是因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由于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减少而无法在短期内得以提高,而作为非农业收入主要来源的乡镇企业,由于受到入世的巨大冲击,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效益下滑也在所难免,因此,非农业收入亦将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的下降将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农民收入、农民消费需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较国际水平低14个百分点,而其中大约有9个百分点可以用城乡收入不合理差距来解释,是农民收入过低和消费水平过低的结果。
(二)加入WTO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
1.逐步规范地方财政支出
入世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不仅在于数额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在于支出内容的规范与支出结构的调整。因为,入世就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WTO的若干规定。WTO协议框架中的《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政府补贴支出作了明确的规定。该协议规定的补贴,是指财政提供资金使得有关企业或个人因此获得了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获得的利益的政府行为。同时该协议也允许政府采取一些非专向型补贴,如对公司、企业研究活动的补贴、贫困地区补贴、为适应环保要求对现有设施改造工程费用补贴等。但这些补贴范围和金额有严格的限制和明确的规定。这样,政府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将不得不改变,否则就会受到WTO其他成员国的起诉。一些不规范行为,如企业为争指标、寻机会而“跑部攻官”的现象会得以遏制。由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困难。这主要是由于不合乎WTO协议的财政补贴将被取消。目前地方财政支出中包括诸多不利于市场平等竞争的财政补贴,如企业亏损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产品出口补贴等,加入WTO后都将逐步减少或取消,这对地方财政困难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支出
加入WTO,政府观念和行为必须向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靠拢,公共财政格局建立的步伐要求加快,相应地公共开支必然会增加。据研究,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世纪初的10%提高到了现在的4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目前我国地方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0%。从发展趋势上看:第一,各地区为吸引外国资本投资,将格外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人文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建设,投资环境的优化必然是以提高公共开支来保障的。第二,加入WTO后,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的升级,工业要不断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的减员增效,就业者就会出现结构性失业,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分流,较低的就业水平必然要求财政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第三,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地方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资本的有机构成和生产率的提高,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增加,部分农民收入水平下降,会给社会增加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增加对农民的保障支出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加强地方财政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尽快构建地方公共财政格局
1.转变财政职能,调整支出范围
加入WTO就是要尽快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使政府行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发展,遵循市场规则,从一般竞争性生产领域退出,致力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市场的公平与公正,这不仅符合WTO“国民待遇”原则,而且有利于缓解过去地方财政“越位”、“缺位”并存,“不该管的管,该管的没管好”的现象,使财政有能力把投资重点转移到市场失灵领域,为入世后的激烈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要加大对国家政权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科技、教育、社保、农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增长的需要,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对营利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要推向市场,停止财政供给和财政投入。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1994年国家以极大的魄力和决心在全国推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朱róng@①基总理对财税体制改革曾作过这样的评价:“1994年进行了财税体制改革是及时的,成功的,对当前经济的好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渐进式的改革方案,随着WTO的进入,必将进一步完善。况且,在当时大部分地方财政都采取了新旧体制自然转换的方式,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坚持现行分配制规则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确定政府事权,并在各级政府间进行清晰划分,与之相应地划分税种,确保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一致,已势在必行。
(二)加速地方财源建设
1.稳定壮大农业基础财源
一是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继续保证国计民生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因地制宜扶持地方性特色农业、扶持能适应现代生活结构与质量变化要求的农业,扶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业。这样,一方面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可大幅度增加归属地方的农业特产税收入,有效的改善地方财政状况。二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农民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将“质量第一”的观念引入农业,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三是延伸和完善农业链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这个核心,转变单一的农业经营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多渠道、多环节的商品化经营和深加工,并注重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良性循环。
2.巩固提高地方主体财源
鉴于地方经济中大企业较少、中小企业较多且分散的状况,要加大财政对地方中小企业的支持,一方面要以产权为纽带,培育和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迎接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挑战;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抓好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当前的重点是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通过以新取胜的竞争战略,抢占市场营销的先机,要抓紧研究和了解市场,完善信息网络建设,逐步拥有把握信息源头的调研队伍和现代化反馈手段,科学论证,快速反应,正确决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目前的关键是要打好“时间差”,充分利用入世后的过渡期,调整政策,促进国有企业脱困,促进国有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占领支柱产业的制高点。同时,还应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之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