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正文

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非制度因素比较分析 ——兼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


年鉴》2000年。

  在高新企业的人才结构方面,北京高新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素养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50.6%,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占55.2%。上海这两项指标则明显低的多,分别只有42.78%和34.33%。深圳高新企业显示了很强的人才高素质倾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78.84%,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占72.07%。总体上看,北京高新企业有较强的人才储备和研究开发实力。深圳高新企业对人才储备最为重视,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见表15)。?

表15  高新企业人才结构比较(%)

注:北京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海淀园数字。?
资料来源: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数据报告;深圳科技纵览2001;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发展数据报告。

  从人力资源的成本来看,北京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在1998年高于上海,但1999年上海年平均工资增长73%,从而超过北京工资水平。1999年北京劳动力成本是最低的,深圳最高,达到年人均2万余元。北京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在于有利于降低本地企业成本,但同时也对吸引人才和技术工人,尤其是对收入敏感的高科技人才产生不利影响(见表16)。

表16  职工年平均工资比较(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9,2000;深圳《统计信息年鉴》2000。

  五、京、沪、深信贷规模比较

  对地区资金供应能力的比较仅从信贷资金方面进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是地区资金供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贷款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资金需求和实际供应规模。北京存款余额在三地中是最高的,1999年达到8267亿元,可贷资金充足。而同期上海只有6270亿元,但贷款余额却连续两年低于上海,造成了很大的存贷差。在三地中,尽管北京的存款和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其它两城市,但唯有北京的存款余额增长率高于贷款余额增长率。其直接后果是企业贷款难,北京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的状况相对于其它两个城市可能更为突出。(见表17)?

  六、结论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京沪深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表18对三地主要指标排名进行了汇

表1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相关城市统计年鉴》1999和2000年。

总。在此主要针对北京发展高新产业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一)北京的优势

  北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小企业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1.科技资源优势。科技投入充足。北京的科技经费和科技人员无论在总量还是密度上都是全国最高的。在科研上的高投入为科技成果的产生和长期技术积累提供了资金和人才保障。?

  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力量雄厚。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科研机构,高校研发机构。这些科研机构有充足的经费和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研究,有能力为高科技产业应用和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
  科技成果丰富。专利产出和活跃的技术市场都说明了

表18  三地主要比较指标排名总览

注:以上名次均按由高到低排列。1为最高,3为最低。

北京是科技成果的高产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2.人才资源优势。高素质人才供应充足。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等和中等院校,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这部分人力资源还应包括全市17万多名科技人员等。北京齐全的专业门类、高素质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成为北京吸引高新企业及推动高新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之一。?
  3.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北京工业的特点,在高新技术产业尤为突出。在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小企业通过积极创业和对科技成果的引进开发,成为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但由于企业规模小和缺乏大企业的支撑,总产值相对较低。因此,应建立健全小企业服务体系,维护小企业的创业积极性,促进小企业更好地发展,保证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

  (二)应予关注的问题

  科技和人才优势为北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北京与上海和深圳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有些阻碍高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予以解决,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

  1.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大中型企业在研发资金和人员等方面具有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有产生更多创新成果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由于其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发挥对高新技术的吸收和对高新产业的支撑作用。相比之下,北京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科技经费和科技人员投入水平低,资金和人员的匮乏从源头上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使其远远没有发挥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应有的主导作用。科技经费投入水平低反映在,大中型企业R&D支出所占比重仅有6%,而上海和深圳分别达到48%和69%,人均经费也与上海和深圳差距很大。虽然1999年企业经费投入大幅增加,

但仍与上海相差60多亿元。科技人员投入水平低是指,从整体上看,分布于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员比例很低,仅占全部科技人员总数的20%左右,而上海和深圳则分别为54%和93%。从大中型企业内部看,科技人员比例同样偏低,其份额只有沪深水平的一半。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了企业对技术创新有所忽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缺乏有利于吸引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严重。?

  二是企业研发能力和效率低,表现在技术成果少,新产品盈利能力弱。在专利方面,北京企业专利比重严重偏低。1999年北京企业专利比重仅占23%,比上海和深圳分别低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在产品创新能力方面,虽然1999年大中型企业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但新产品开发能力与上海的差距却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利税比重与上海的差距从1998年的9.47个百分点上升到1999年的18.2个百分点,与深圳也相差17.83个百分点。?

  北京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下降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与上海和深圳企业的差距有扩大之势。反映出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大中型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这一问题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因此,提升北京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应有的作用,保持高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北京需要予以足够重视的问题。?

  2.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明显好转的同时,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和研发效率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科研机构的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的比重降低两个方面。北京科研机构的科技经费投入比重基本稳定,科技人员比重从1998年的61%下降到1999年的59%。与此同时,科研机构的专利比重降低较为明显,从1997年的11.45%下降到1999年的9.42%。而同期上海科研机构在科技经费比重从41.9%大幅下降到34.6%的情况下,人员投入和产出比重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科研机构的人员比重从1998年的26%上升到1999年的29%,专利比重从1997年的3.45%上升到1999年的5.29%,表明上海科研机构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效率不断提高。无论是否受到科研院所转制的影响,北京在企业创新能力未有明显增强的情况下,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削弱,将动摇整个技术创新链条的基础,不利于保持在这一领域的已有优势,更不利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潜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61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金融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