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效果与经验分析
规章制度。凡是项目搞得好的地区,都有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监测评价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
7.借鉴成功经验。由于各地项目开始时间不一致,前边搞的项目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及做法,后来的项目注重学习这些经验,避免走弯路。
8.搞好技术培训。(1)无偿援助项目及贷款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2)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包括农民技术人员,以便在工程施工中发挥各自的作用。(3)农民及其他施工人员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9.搞好工程质量监督和监测。(1)质量监督。各项目区都把质量监督工作放在首位,项目区下属各施工单位都设有专门的质量检查监督员,各县设有项目质量监督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2)进度监测。通常由省、地、县负责同志与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检查组,定期检查或抽查。(3)财务审计。为避免无偿援助、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的损失,做到专款专用,各级项目财会工作坚持按计划拨付资金(WFP则为援粮),事后追踪检查,每年年末由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专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中的问题
1.国内配套资金筹措困难。国内农业资金来源多层次、多渠道,资金管理分散,政策上不协调,一些农业外资项目的配套资金没正式列为国家或地方基本建设投资;配套投资主要渠道之一的国内银行贷款,其贷款指标不易全部落实;配套投资中地(市)县承诺的部分因财力有限,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农民投劳折资不合适,无形中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挫伤农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再加上各级政府投资多向工业倾斜,对农业项目不够重视,导致用于农业外资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很贫乏。
2.贷款的项目单位缺乏外汇偿还来源,加大了汇率风险。在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项目中有一些项目不具备出口创汇能力,而某些开发性项目,由于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政策,使许多农业项目投产后其农产品因没有出口配额而无法组织产品出口创汇,加大了还贷压力。同时,由于缺乏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管理体系,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这一方针的贯彻。不少项目由于缺乏合理的还贷机制,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的负担,降低了项目的还贷能力。
3.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有些项目设计未充分考察未来市场的因素,影响了项目的效益;(2)有的项目在规划中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照抄;(3)没有正确理解集中与分散的关系;(4)有的项目区、项目点缺乏代表性,开发潜力不大,难以发挥项目示范、催化作用;(5)有的项目规划没有纳入当地综合发展规划,或城乡发展计划,有的项目区没有按计划实施,改变了用途,影响到项目工程的完整性;(6)有的项目对建设中不可预见的因素估计不足,缺乏应变能力,不能提出替代措施或次优方案,最终影响到项目的建设;(7)个别项目的设计未注意农民的近期利益和远期目标的结合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结合。
4.有关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5.项目后管护及可持续发展有待加强。
6.项目执行中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有待于加强。在已完成和正在执行的外资项目中,参与机构大部分为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在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参与较少,在统计的21个项目中,只有6个项目成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项目的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充分了解非政府组织的桥梁和中介作用,以此来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创造性,探索新的外资管理模式。
三、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对策建议
1.关于配套资金问题。在政策上外资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要有固定的来源,并尽可能纳入财政预算;在国家综合部门建立国家利用外资国内配套基金,改善配套投资紧缺的状况;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方面资金向农业投入;加强国家财政资金在配套投资中的引导作用,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在配套中的特殊地位,引导已承诺的地方资金,约束地方财政按计划兑现配套投资。
2.优化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投向与布局,不断提高项目经营效益。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投向要坚持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一致,与国内投资相配合,同时要符合不同渠道的权益和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今后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产业重点是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3.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重点抓好这些成果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技术成果的引进要紧紧围绕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因素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及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扩大出口创汇来进行,防止重复引进和低水平引进。
4.建立健全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偿还机制,完善项目产品出口政策。要坚持有偿使用、讲究信誉、承担风险、谁借谁还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对外借款的宏观调控和项目管理,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管理机制;多利用长期优惠贷款,调整债务结构和币种结构,增加借款的货币种类,同时使借款的币种结构与出口创汇尽量保持一致;通过税收和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将一部分项目的社会效益转化为财务效益,增强项目的偿还能力。
5.大力培养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管理人才,并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二)我国利用无偿援助(以WFP为代表)的建议
1.关于未来援助对象的选择。继续利用WFP“脆弱性贫困制图与分析系统”及“参与式评估”进行未来受援地区和受益者的确定,保证资源用于最脆弱人群,建议未来WFP粮援项目援助对象的选择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缺粮、贫困区域、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选择要件包括: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明显开发价值的资源优势;具备开发潜在的资源优势的配套条件;增产增收潜力大,受益面广,脱贫量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可容。
2.重视项目成功经验的示范与推广。
3.加强项目后管护和持续发展。WFP粮援项目的突出贡献是为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项目区未来的致富奔小康和全面腾飞提
4.关于项目执行全过程。一是领导重视、各部门支持、各专业配合。二是各级政府要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保障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进行支持,并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乡规民约,调节并引导项目按计划完成。三是项目的具体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必须稳定,以保证项目管理和项目协调的连续性。四是注重宣传示范,切实发挥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强调妇女参与,切实发挥妇女参与建设、参与管理的作用。六是建立健全项目执行全过程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做好项目各项工作的监评工作。
5.加强宣传和沟通工作,积极争取WFP无偿粮援资源。
6.精心策划,注重后备项目的设计内容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其他建议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扩展我国以工代赈。从外资项目所起作用及产生的效益看,以工代赈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扶贫开发手段,它不仅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而且对参与者是一种激励和促进,具有持续减少贫困的特殊作用。因此可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扩展以工代赈的规模。
2.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利用粮食援助加强农业保护。加入WTO应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对我国有利的规定,保护国内农业的发展。一些WTO成员国就利用粮食援助作为一种生产和消费手段来处理产品的过剩,促进海外市场的销售。我国也应充分利用粮食援助工具,来调剂我国农业生产的丰歉,维持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做好示范推广工作。效益的高峰期一般是在项目建成后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后才出现。在项目竣工后还有必要调整力量,继续设计、扩大新项目,加大示范推广工作.扩大治理范围,巩固项目成果,扩大项目的影响。
4.提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699.html
7.借鉴成功经验。由于各地项目开始时间不一致,前边搞的项目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及做法,后来的项目注重学习这些经验,避免走弯路。
8.搞好技术培训。(1)无偿援助项目及贷款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2)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包括农民技术人员,以便在工程施工中发挥各自的作用。(3)农民及其他施工人员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9.搞好工程质量监督和监测。(1)质量监督。各项目区都把质量监督工作放在首位,项目区下属各施工单位都设有专门的质量检查监督员,各县设有项目质量监督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2)进度监测。通常由省、地、县负责同志与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检查组,定期检查或抽查。(3)财务审计。为避免无偿援助、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的损失,做到专款专用,各级项目财会工作坚持按计划拨付资金(WFP则为援粮),事后追踪检查,每年年末由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专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中的问题
1.国内配套资金筹措困难。国内农业资金来源多层次、多渠道,资金管理分散,政策上不协调,一些农业外资项目的配套资金没正式列为国家或地方基本建设投资;配套投资主要渠道之一的国内银行贷款,其贷款指标不易全部落实;配套投资中地(市)县承诺的部分因财力有限,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农民投劳折资不合适,无形中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挫伤农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再加上各级政府投资多向工业倾斜,对农业项目不够重视,导致用于农业外资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很贫乏。
2.贷款的项目单位缺乏外汇偿还来源,加大了汇率风险。在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项目中有一些项目不具备出口创汇能力,而某些开发性项目,由于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政策,使许多农业项目投产后其农产品因没有出口配额而无法组织产品出口创汇,加大了还贷压力。同时,由于缺乏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管理体系,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这一方针的贯彻。不少项目由于缺乏合理的还贷机制,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的负担,降低了项目的还贷能力。
3.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有些项目设计未充分考察未来市场的因素,影响了项目的效益;(2)有的项目在规划中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照抄;(3)没有正确理解集中与分散的关系;(4)有的项目区、项目点缺乏代表性,开发潜力不大,难以发挥项目示范、催化作用;(5)有的项目规划没有纳入当地综合发展规划,或城乡发展计划,有的项目区没有按计划实施,改变了用途,影响到项目工程的完整性;(6)有的项目对建设中不可预见的因素估计不足,缺乏应变能力,不能提出替代措施或次优方案,最终影响到项目的建设;(7)个别项目的设计未注意农民的近期利益和远期目标的结合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结合。
4.有关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5.项目后管护及可持续发展有待加强。
6.项目执行中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有待于加强。在已完成和正在执行的外资项目中,参与机构大部分为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在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参与较少,在统计的21个项目中,只有6个项目成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项目的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充分了解非政府组织的桥梁和中介作用,以此来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创造性,探索新的外资管理模式。
三、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对策建议
1.关于配套资金问题。在政策上外资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要有固定的来源,并尽可能纳入财政预算;在国家综合部门建立国家利用外资国内配套基金,改善配套投资紧缺的状况;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方面资金向农业投入;加强国家财政资金在配套投资中的引导作用,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在配套中的特殊地位,引导已承诺的地方资金,约束地方财政按计划兑现配套投资。
2.优化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投向与布局,不断提高项目经营效益。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投向要坚持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一致,与国内投资相配合,同时要符合不同渠道的权益和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今后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产业重点是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3.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重点抓好这些成果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技术成果的引进要紧紧围绕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因素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及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扩大出口创汇来进行,防止重复引进和低水平引进。
4.建立健全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的偿还机制,完善项目产品出口政策。要坚持有偿使用、讲究信誉、承担风险、谁借谁还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对外借款的宏观调控和项目管理,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管理机制;多利用长期优惠贷款,调整债务结构和币种结构,增加借款的货币种类,同时使借款的币种结构与出口创汇尽量保持一致;通过税收和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将一部分项目的社会效益转化为财务效益,增强项目的偿还能力。
5.大力培养农业利用国际金融贷款管理人才,并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二)我国利用无偿援助(以WFP为代表)的建议
1.关于未来援助对象的选择。继续利用WFP“脆弱性贫困制图与分析系统”及“参与式评估”进行未来受援地区和受益者的确定,保证资源用于最脆弱人群,建议未来WFP粮援项目援助对象的选择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缺粮、贫困区域、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选择要件包括: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明显开发价值的资源优势;具备开发潜在的资源优势的配套条件;增产增收潜力大,受益面广,脱贫量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可容。
2.重视项目成功经验的示范与推广。
3.加强项目后管护和持续发展。WFP粮援项目的突出贡献是为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项目区未来的致富奔小康和全面腾飞提
供了依据。但WFP的援助仅仅是一种催化剂,未来的过程仍需项目区本身艰苦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援助效果的持续增长,援助区域的不断扩展和持续发展。
4.关于项目执行全过程。一是领导重视、各部门支持、各专业配合。二是各级政府要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保障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进行支持,并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乡规民约,调节并引导项目按计划完成。三是项目的具体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必须稳定,以保证项目管理和项目协调的连续性。四是注重宣传示范,切实发挥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强调妇女参与,切实发挥妇女参与建设、参与管理的作用。六是建立健全项目执行全过程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做好项目各项工作的监评工作。
5.加强宣传和沟通工作,积极争取WFP无偿粮援资源。
6.精心策划,注重后备项目的设计内容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其他建议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扩展我国以工代赈。从外资项目所起作用及产生的效益看,以工代赈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扶贫开发手段,它不仅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而且对参与者是一种激励和促进,具有持续减少贫困的特殊作用。因此可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扩展以工代赈的规模。
2.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利用粮食援助加强农业保护。加入WTO应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对我国有利的规定,保护国内农业的发展。一些WTO成员国就利用粮食援助作为一种生产和消费手段来处理产品的过剩,促进海外市场的销售。我国也应充分利用粮食援助工具,来调剂我国农业生产的丰歉,维持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做好示范推广工作。效益的高峰期一般是在项目建成后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后才出现。在项目竣工后还有必要调整力量,继续设计、扩大新项目,加大示范推广工作.扩大治理范围,巩固项目成果,扩大项目的影响。
4.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