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因素分析
部课题组企业调查。
注:A、国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
B、国内技术人才工资过高
C、国内总体技术水平太低
D、国内技术开发成本高于国外
E、技术开发的风险太高
F、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开发
G、海外母公司不允许
H、企业已有技术足够,不必开发新技术
I、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J、政府鼓励技术开发的政策力度不够
K、中国存在阻碍技术进步的政策因素
二、促进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统一认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加工贸易最初“三来一补”的形象和后来与之相关的“走私”现象,使人们对加工贸易的认识出现了种种误区,对加工贸易发展在技术
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也意见不一、认识不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服务的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一致性,杜绝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减少政策摩擦,共同为提高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服务。
(二)鼓励技术进步,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
各级地方政府转变引资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的指导思想,注重外资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调,积极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鼓励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并与企业联合进行职工培训。同时,严把审批关,将加工贸易审批和管理工作与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外溢工作结合起来。
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促进基金和产业科技进步基金,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进行新产品开发;发放优惠贷款和各种补贴,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工程技术进步、质量改进、自动化发展和员工培训,以有效地缓解企业技术进步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先进设备进口的各项优惠措施,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建设新的生产线和对原有设备的更新改造。
鼓励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中外企业的联合开发和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的实施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技术进步的合法权益。
(三)鼓励提高配套率,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改革和完善各项不利于配套产业发展的现行制度和政策,其中包括:改革关税制度,逐步降低制成品关税,减少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税收差异;改革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为深加工结转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缩短退税时间,减少退税环节。
加强对配套企业的科技、资金和信息支持,发挥政府、科研单位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有能力进行配套生产的内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联合技术开发、人才培训,提供优惠贷款、补贴和各项信息服务,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内资企业的配套产业发展。
鼓励外资的跟随性投资,促进配套产业群的
(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扶持民营企业,促进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
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使其具备应有的激励机制、竞争理念和市场行为,从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基础的作用,为加工贸易升级换代提供有力条件;民营企业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应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其资金、技术方面的倾斜和支持,降低进出口权的门槛,实行国营、民营和外资企业同等“国民待遇”,“一体化”发展,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新环境,从而促使内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
(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加工工业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从改善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来解决加工贸易的配套生产和升级换代能力问题。
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拓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组织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重视高新区的建设,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为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培育坚实的后继力量。高新技术产业从发展伊始即应吸取传统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走外资与内资共发展,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保持与国际水平同步。
(六)改革科研体制,促进科研发展的产业化
加快传统科研体制的改革步伐,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的倾斜,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模仿创新;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加快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并举,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七)加快流通领域的开放,促进物流发展
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一些地区配套体系的形成,跨国公司的采购中心逐步建立起来,流通领域的物流服务渐渐不能适应需要;同时,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相关服务业往往不能很好地给予满足。因此,需要加快流通领域的开放,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接轨。
(八)协调地区间和政府部门间的政策,提高加工贸易管理绩效
地方政府和各部门间的政策不协调,往往使中央政策的执行降低了绩效,甚至偏离了轨道。应加强地区间引资政策的协调,加强外经委、海关、税务和商检等部门的合作,在实施对加工贸易积极鼓励的同时,加强对加工贸易的有效监督,有力地推动加工贸易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加速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735.html
注:A、国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
B、国内技术人才工资过高
C、国内总体技术水平太低
D、国内技术开发成本高于国外
E、技术开发的风险太高
F、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开发
G、海外母公司不允许
H、企业已有技术足够,不必开发新技术
I、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J、政府鼓励技术开发的政策力度不够
K、中国存在阻碍技术进步的政策因素
二、促进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统一认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加工贸易最初“三来一补”的形象和后来与之相关的“走私”现象,使人们对加工贸易的认识出现了种种误区,对加工贸易发展在技术
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也意见不一、认识不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服务的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一致性,杜绝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减少政策摩擦,共同为提高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服务。
(二)鼓励技术进步,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
各级地方政府转变引资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的指导思想,注重外资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调,积极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鼓励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并与企业联合进行职工培训。同时,严把审批关,将加工贸易审批和管理工作与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外溢工作结合起来。
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促进基金和产业科技进步基金,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进行新产品开发;发放优惠贷款和各种补贴,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工程技术进步、质量改进、自动化发展和员工培训,以有效地缓解企业技术进步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先进设备进口的各项优惠措施,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建设新的生产线和对原有设备的更新改造。
鼓励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中外企业的联合开发和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的实施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技术进步的合法权益。
(三)鼓励提高配套率,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改革和完善各项不利于配套产业发展的现行制度和政策,其中包括:改革关税制度,逐步降低制成品关税,减少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税收差异;改革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为深加工结转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缩短退税时间,减少退税环节。
加强对配套企业的科技、资金和信息支持,发挥政府、科研单位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有能力进行配套生产的内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联合技术开发、人才培训,提供优惠贷款、补贴和各项信息服务,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内资企业的配套产业发展。
鼓励外资的跟随性投资,促进配套产业群的
形成,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生产基地,为加工贸易的升级换代创造更加有利的产业空间。
(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扶持民营企业,促进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
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使其具备应有的激励机制、竞争理念和市场行为,从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基础的作用,为加工贸易升级换代提供有力条件;民营企业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应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其资金、技术方面的倾斜和支持,降低进出口权的门槛,实行国营、民营和外资企业同等“国民待遇”,“一体化”发展,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新环境,从而促使内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
(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加工工业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从改善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来解决加工贸易的配套生产和升级换代能力问题。
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拓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组织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重视高新区的建设,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为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培育坚实的后继力量。高新技术产业从发展伊始即应吸取传统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走外资与内资共发展,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保持与国际水平同步。
(六)改革科研体制,促进科研发展的产业化
加快传统科研体制的改革步伐,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的倾斜,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模仿创新;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加快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并举,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七)加快流通领域的开放,促进物流发展
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一些地区配套体系的形成,跨国公司的采购中心逐步建立起来,流通领域的物流服务渐渐不能适应需要;同时,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相关服务业往往不能很好地给予满足。因此,需要加快流通领域的开放,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接轨。
(八)协调地区间和政府部门间的政策,提高加工贸易管理绩效
地方政府和各部门间的政策不协调,往往使中央政策的执行降低了绩效,甚至偏离了轨道。应加强地区间引资政策的协调,加强外经委、海关、税务和商检等部门的合作,在实施对加工贸易积极鼓励的同时,加强对加工贸易的有效监督,有力地推动加工贸易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加速发展。
表4 在中国从事加工贸易最看重的因素
A B C D E F G H I J K
0分 20 52 34 62 94 69 82 124 148 98 70
1分 7 7 3 12 13 11 12 17 18 16 9
2分 5 11 9 9 14 23 28 22 26 20 14
3分 3 8 11 10 18 13 19 23 17 20 12
4分 1 17 5 14 14 13 24 11 14 14 12
5分 24 35 35 38 30 26 31 28&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