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外经贸发展趋势展望
一、2003年我国外贸出口难以延续2002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出口增幅将出现补偿性回落
(一)2003年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投资的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石油价格的走势殊难预料。一场可能爆发的旨在推翻萨达姆的战争给世界石油市场注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目前的油价上涨只是序幕,未来油价上涨的幅度取决于战争进程、海湾石油设施在战争中遭破坏的程度以及国家市场原油供应的短缺量。一旦战争长期化,油价将可能出现不可遏制的飚升。而持续上升的石油价格若达到每桶45或50美元的水平,就将导致世界经济的增长下降0.9到1.2个百分点。石油问题依然是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一旦战争爆发,油价飞涨,世界经济增长很有可能二度陷入衰退。
其次,全球性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已构成严重制约。一段时期以来,不仅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在持续了10年之后又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而且美国、德国等国家也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2001年约为2.2%,但扣除能源因素后仅有1.5%,未来几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可望创下1%的新低;亚洲除日本外,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已陷入通货紧缩。目前通货紧缩正在向全球蔓延,是2003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又一大风险。
第三,从国际贸易方面看,复苏的进程举步维艰。2001年世界贸易量从2000年增长11%的高峰迅速跌落为下降1.5%,商品贸易额下降4.5%。世界商品贸易量下降是自1982年以来第一次,服务贸易下降则是1983年以来第一次。而且,这是一次全面衰退,除了化学品出口增长近2%外,其他各大类商品均呈下降。除了转型经济体进出口增长外,西欧、亚洲、北美和南美这四大贸易区进出口均呈下降。据统计,2002年世界商品出口额继续下降4%,全年世界贸易量增长1%,贸易额仅增长2%。
第四,从国际投资方面看,形势也不容乐观。2001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直接投资陷入了低潮。据统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近1.3万亿美元降到2001年的7350亿美元,下降51%,2002年再下降27%,仅为5340亿美元。其中跨国购并出现大幅降温,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灭,跨国购并从2000年的近1万亿美元降到2001年的近5千亿美元,减少近一半。由于过去的跨国购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后果尚需时间来消化,所以近期还难以走出低谷。同时,IT业的跨国投资也出现急剧下降,表明伴随IT产业的调整,其对外投资活动已大幅收缩。初步预计,2003年的国际资本流动仍可能呈现徘徊不前的局面。
(二)2002年我国出口增长超常,对2003年的增长已构成基数压力。2002年第一季度全国出口月均216亿美元,打破了历史上头一季度月出口低于200亿的纪录。2002年第二季度月均出口258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的出口规模扩大近40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的出口规模又扩大近50亿美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2002年7月至11月,月均出口306亿美元,不仅与2001年同比扩大了73亿美元,与2000年同比扩大了80亿美元,而且把我国对外贸易奋力推上了月出口300亿美元的新台阶。但是,由于出口增长率是一个相对值,增长多少与基数大小密切相关,2002年出口基数的突然放大,客观上给2003年出口增长率预设了很大的技术性难关。
(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愈演愈烈。世界经济贸易史一再告诉我们,每当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的时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要盛行。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至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2003年由于通货紧缩将在全球呈蔓延之势,所以运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实施贸易保护的做法也必将会更加频繁,不仅发达国家将会对我国强化使用,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可能会对我国陆续采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手段。除反倾销、保障措施外,技术壁垒、检验检疫、知识产权等也正在成为其他WTO成员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几乎大多数种类的出口产品都面临着主要由发达国家在贸易技术壁垒方面设置的限制。不难预见,200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贸易技术壁垒将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头号非关税壁垒手段,特别是一些国家可能会继续以保护人类健康为由而行贸易保护之实,通过强化对我国产品的歧视性检验检疫,达到限制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目的。
二、经过努力,2003年实现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一)世界经济总体上正在蓄势回升。2003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6%。俄罗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中前三季度也实现了4%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预测,达到7%以上,目前俄罗斯国际收支平衡情况良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景气的形势下,中、韩、俄三国的经济增长有望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美国经济近来出现了即将回暖的迹象,人们的消费热情在提高,制造行业的订单和股市也开始显示出止跌回升态势。2002年11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已从9年来的低点开始反弹,个人支出增长又开始超过个人收入增长,由于消费者支出占美国整个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因此它的复苏是经济回暖的重要保证。2002年10月份美国耐用品订单出现从7月以来的首次回升,其中通信设备订单增长65.2%。尽管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还需要企业投资持续增长来支撑,甚至还会一波三折,但只要美国经济2003年能够实现2.5%左右的增长,就不会给世界经济的复苏造成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3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7%,比2002年高出0.9个百分点。
(二)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2003年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尤其是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前10个月月出口贸易额达725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40%,比全国其他产品出口增幅高出近一倍。展望2003年,在强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将会继续保持目前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外贸出口增长中进一步发挥出积极的拉动作用。
(三)2003年我国在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扩大出口方面仍然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时代,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对一个国家的出口增长至关重要。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方面来看,“九五”期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对全国出口增量的贡献度为47%。2001年贡献度高达81.7%。2002年前11个月,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1528.97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26.6%,高于全国同期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对全国出口增量的贡献度达61.8%。目前跨国公司对生产基地、营运中心的要求更加挑剔,但只要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符合其要求,就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与包括巴西、墨西哥、菲律宾、泰国、印度在内的其他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宏观经济运行与政治稳定性、全球市场一体化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相对出色,廉价劳动力充裕,技术工程师及技术工人素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752.html
(一)2003年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投资的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石油价格的走势殊难预料。一场可能爆发的旨在推翻萨达姆的战争给世界石油市场注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目前的油价上涨只是序幕,未来油价上涨的幅度取决于战争进程、海湾石油设施在战争中遭破坏的程度以及国家市场原油供应的短缺量。一旦战争长期化,油价将可能出现不可遏制的飚升。而持续上升的石油价格若达到每桶45或50美元的水平,就将导致世界经济的增长下降0.9到1.2个百分点。石油问题依然是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一旦战争爆发,油价飞涨,世界经济增长很有可能二度陷入衰退。
其次,全球性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已构成严重制约。一段时期以来,不仅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在持续了10年之后又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而且美国、德国等国家也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2001年约为2.2%,但扣除能源因素后仅有1.5%,未来几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可望创下1%的新低;亚洲除日本外,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已陷入通货紧缩。目前通货紧缩正在向全球蔓延,是2003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又一大风险。
第三,从国际贸易方面看,复苏的进程举步维艰。2001年世界贸易量从2000年增长11%的高峰迅速跌落为下降1.5%,商品贸易额下降4.5%。世界商品贸易量下降是自1982年以来第一次,服务贸易下降则是1983年以来第一次。而且,这是一次全面衰退,除了化学品出口增长近2%外,其他各大类商品均呈下降。除了转型经济体进出口增长外,西欧、亚洲、北美和南美这四大贸易区进出口均呈下降。据统计,2002年世界商品出口额继续下降4%,全年世界贸易量增长1%,贸易额仅增长2%。
第四,从国际投资方面看,形势也不容乐观。2001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直接投资陷入了低潮。据统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近1.3万亿美元降到2001年的7350亿美元,下降51%,2002年再下降27%,仅为5340亿美元。其中跨国购并出现大幅降温,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灭,跨国购并从2000年的近1万亿美元降到2001年的近5千亿美元,减少近一半。由于过去的跨国购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后果尚需时间来消化,所以近期还难以走出低谷。同时,IT业的跨国投资也出现急剧下降,表明伴随IT产业的调整,其对外投资活动已大幅收缩。初步预计,2003年的国际资本流动仍可能呈现徘徊不前的局面。
(二)2002年我国出口增长超常,对2003年的增长已构成基数压力。2002年第一季度全国出口月均216亿美元,打破了历史上头一季度月出口低于200亿的纪录。2002年第二季度月均出口258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的出口规模扩大近40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的出口规模又扩大近50亿美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2002年7月至11月,月均出口306亿美元,不仅与2001年同比扩大了73亿美元,与2000年同比扩大了80亿美元,而且把我国对外贸易奋力推上了月出口300亿美元的新台阶。但是,由于出口增长率是一个相对值,增长多少与基数大小密切相关,2002年出口基数的突然放大,客观上给2003年出口增长率预设了很大的技术性难关。
(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愈演愈烈。世界经济贸易史一再告诉我们,每当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的时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要盛行。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至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2003年由于通货紧缩将在全球呈蔓延之势,所以运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实施贸易保护的做法也必将会更加频繁,不仅发达国家将会对我国强化使用,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可能会对我国陆续采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手段。除反倾销、保障措施外,技术壁垒、检验检疫、知识产权等也正在成为其他WTO成员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几乎大多数种类的出口产品都面临着主要由发达国家在贸易技术壁垒方面设置的限制。不难预见,200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贸易技术壁垒将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头号非关税壁垒手段,特别是一些国家可能会继续以保护人类健康为由而行贸易保护之实,通过强化对我国产品的歧视性检验检疫,达到限制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目的。
二、经过努力,2003年实现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一)世界经济总体上正在蓄势回升。2003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6%。俄罗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中前三季度也实现了4%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预测,达到7%以上,目前俄罗斯国际收支平衡情况良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景气的形势下,中、韩、俄三国的经济增长有望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美国经济近来出现了即将回暖的迹象,人们的消费热情在提高,制造行业的订单和股市也开始显示出止跌回升态势。2002年11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已从9年来的低点开始反弹,个人支出增长又开始超过个人收入增长,由于消费者支出占美国整个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因此它的复苏是经济回暖的重要保证。2002年10月份美国耐用品订单出现从7月以来的首次回升,其中通信设备订单增长65.2%。尽管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还需要企业投资持续增长来支撑,甚至还会一波三折,但只要美国经济2003年能够实现2.5%左右的增长,就不会给世界经济的复苏造成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3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7%,比2002年高出0.9个百分点。
(二)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2003年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尤其是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前10个月月出口贸易额达725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40%,比全国其他产品出口增幅高出近一倍。展望2003年,在强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将会继续保持目前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外贸出口增长中进一步发挥出积极的拉动作用。
(三)2003年我国在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扩大出口方面仍然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时代,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对一个国家的出口增长至关重要。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方面来看,“九五”期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对全国出口增量的贡献度为47%。2001年贡献度高达81.7%。2002年前11个月,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1528.97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26.6%,高于全国同期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对全国出口增量的贡献度达61.8%。目前跨国公司对生产基地、营运中心的要求更加挑剔,但只要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符合其要求,就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与包括巴西、墨西哥、菲律宾、泰国、印度在内的其他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宏观经济运行与政治稳定性、全球市场一体化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相对出色,廉价劳动力充裕,技术工程师及技术工人素质
高工工资低,这些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比较优势。2003年这些有利因素将会继续发挥出促进出口的作用。其次,从加工贸易方面来看,“九五”期间的贡献度为65.6%,2001年贡献度达58%,2002年前11个月,这一贡献度仍达56%。2003年台资企业有望在扩大祖国大陆IT产品加工贸易出口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002年台湾信息硬件产品制造业转移至大陆的比例预计达到46.9%,高于2001年的36.9%,2003年这一比重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到60%,所转移的产值将突破300亿美元。其中,从台湾移到大陆制造的笔记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