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外贸乘数法的扩展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回顾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凯恩斯主义者哈伯格(A.C.Harburger)和蒙特格勒(L.A.Metgerler)将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和发展,主要阐述了贸易收支与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故又被称为收入分析法。后被运用于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形成了国际收支的收入—吸收分析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该理论占据了国际收支理论的主导地位。
  假定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汇率和价格不变而收入可变,同时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将国际收支问题简化为贸易收支问题。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为:  
Y=C+I+G+X-M   (1)

  
  Y为国民收入(这里的收入是泛指,严格来说应该是国民生产总值),C为国民消费,I为国民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商品与劳务的出口额,M为商品与劳务的进口额,X-M即为净出口或贸易收支。
  假设消费函数为:  
C=C[,0]+bY   (2)

  
  C[,0]为自主性消费,与收入无关。bY为诱发消费,又叫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b为边际消费倾向,b=△C/△Y。假设人们只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即0<b<1。
  同样,进口函数也可写成:  
M=M[,0]+mY   (3)

  
  M[,0]为自主性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m=△M/△Y,且0<m<1。
  将(2)式和(3)式代入(1)式整理后可得:
  附图
  系数1/(1-b+m)就是开放经济体系中的凯恩斯乘数,又叫外贸乘数。当一国的投资、政府支出或者出口增加时,国民收入会因为外贸乘数的作用而成倍增加。这就是开放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体系中的国民收入乘数减小了,这是因为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即增加的收入没有全部用来购买国内产品,其中一部分购买的是外国产品,这部分收入就外流,从而刺激外国的经济增长了。
  上文已经提及,乘数法将国际收支简化为贸易收支,因而国际收支差额的增量方程可表示为:  
△TB=△X-△M=△X-m△Y   (6)

  
  其中TB为贸易收支,将(5)式代入(6)式整理后可得:  
     1-b      m
△TB=─────△X-──────(△I+△G)   (7)
      1-b+m     1-b+m

  
    二、模型的扩展
  一国的贸易收支不仅受本国的自主出口、自主进口以及由收入引发的进口所影响,还要受到由外国收入引发的出口所影响。当本国收入增加引起进口增加时,这些增加的进口会增加外国的收入和创造外国的就业机会;同样当外国收入增加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国会购买更多的本国出口产品。本国出口增加又会进一步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因此,出口函数又可以表达为:
  附图
    三、中国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
  下面用中国1985-1999年的相关数据做一实证分析,考察加入外国收入因素后对中国国民收入和贸易收支的影响。
    (一)外贸乘数的计算
    表1  中国外贸乘数的相关数据测算
  附图
  注:GDP、居民消费、进口分别视为Y、C和M,单位为亿元,均为当年价格,数据资料来源于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他数据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如表1所示,中国15年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4713,平均边际进口倾向为0.1721。由此根据外贸乘数的定义可算出我国的外贸乘数,变化范围在1.1-2.2之间,15年的平均值为1.50。1980年代末,美国的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9,可支配收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则国民生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其边际进口倾向为0.15,所以外贸乘数为1.82。相比之下,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外贸乘数也偏小。
  从消费角度来看,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消费观念密切相关,一向崇尚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中国百姓还没有形成信贷消费的习惯。1988-1989年高达13%左右的通货膨胀使老百姓掀起了“抢购”风潮,边际消费倾向一下子超过了50%。之后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坚决治理降低了人们的通胀预期,边际消费倾向有所回落。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教育等改革的推进,百姓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出于预防性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前消费,虽储蓄利率一再下降,但储蓄余额仍在增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内需不足、物价走低、通货紧缩的情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收入、促进消费,致使边际消费倾向有一定的回升。
  从进口角度来看,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扩大出口以增加国内收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的增加进口有助于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所以自我国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有很大的发展,边际进口倾向逐步扩大,但贸易乘数却随之减小了。1994年汇率制度的改变,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得出口发展较快,进而国民收入增长较快,而进口增长速度减缓,以增量计算的边际进口倾向减小到0.1以下,这样,贸易乘数又增大了。
    (二)考虑外国收入的贸易收支
  在现实生活中,一国跟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所以,“外国”是一个“大外国”的概念,即本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外国”,而非单指某一个国家。因此,公式(8)可以进一步修正为:
  附图
  q[,i]为第i个外国和地区从本国的进口额在其进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n为与本国有进出口贸易关系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就出口额而言,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是中国大陆的三大贸易伙伴,其各自所占的份额如表2所示,对三者总的出口额约占中国大陆总出口额的近60%(见表2)。
    表2  中国大陆对美、日、中国香港的出口额
  附图
  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比率根据相关数据计算。
  1.计算美国、日本和香港的边际进口倾向(见表3)。
    表3  美国、日本、香港相关数据
  附图
  注:Y指的是GDP,M为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l代表美国,单位为亿美元,数据来源于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0。2代表日本,单位为亿日元,数据来源

同上。3代表香港,单位为亿港元,数据来源于《香港经济年鉴》(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导报社出版)各期,GDP在香港特区出版物中称“本地生产总值”。1997-1999年的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数字在日后得到更多资料时会作出修订(《中国统计年鉴》注)。1999年的进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
  从表3可以看出,香港15年的平均边际进口倾向为1.5126,除少数几年外,其边际进口倾向均大于1,这是因为:香港是一个典型的海岛型经济结构体系,自然资源贫乏,本地市场狭小,绝大部分生活、生产资料需要进口,八、九成的产品需要外销,因而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些条件决定了香港必然是外向型经济。而香港拥有的最大资产,便是一个有效率及咨讯充足、自由的商业社会体系,加上香港位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交通要害,因而令香港发展成了区域性的贸易中心,进出口贸易便成为维持香港发展的经济命脉。1980年代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78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贸易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