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反思
力激发追赶的念头与信心,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与整合,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非常有利于后来者的现代化进程。
除了上述归纳的后发优势的六个方面之外,笔者毫不怀疑细心的研究者还可以找出更多的体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因素。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发展中国家这些现代化进程中的后来者不管具备了多少后发优势,却无法掩盖这些后来者所客观存在的比后发优势多得多的后发劣势。而且这些后发劣势往往表现得比后发优势更为明显,对现代化的后来者影响更大,更深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后发劣势往往是与后发优势紧密联系,共同发生作用。后发劣势经常制约着后发优势,使后者难以发挥功效。这是后发国家十分容易忽视的地方。鉴于此,很有必要将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存在的后发劣势进行一番梳理,使这些后来者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与问题。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的不利于现代化发展的劣势非常多,但每个国家又各有不同。本文不可能一一列出,只能就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作出粗线条的宏观梳理。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后发地位是一个具有本质性的最大劣势,正是由后发这一根本性的劣势,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其他劣势。现代化进程是一种竞争的游戏,谁占得先机,谁就取得莫大的优势,更何况这一激烈的竞争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在世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已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早先加入这一进程的西方国家已跑出很远并取得巨大的成功,把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一历史性与现实性高度统一的状态决定了后发国家在开始走向现代化时便已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其次,后发国家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底子薄,规模小,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很难满足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需要。第三,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一般是在外力作用下才得以启动,可它们难以实现持续高效且大规模地发展工业,原因主要在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很难对现代化进程形成强大的推力。第四,绝大多数后发国家都存在着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严重问题。现代化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最重要的任务。需要高水平的教育和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已被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充分证明是一条具有普适性的规律。而在这些后发国家,人口文盲比例很高,即使花很大代价培养的为数不多的人才也很难留在国内。第五,许多后发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进化程度落后状态,是又一明显的后发劣势。现代工业社会是以国家和社会的分离为特征,这一分离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然而由于后发现代化的行为主体是国家,社会在进化不足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在国家的支配下发展。社会成员思想观念落后,社会缺乏创新机制,难以形成对这种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以强有力的支持。最后一点是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之时,便已受到人口包袱、环境压力和传统重负的束缚。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后来者的现代化进程阻力重重。
当然,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后发劣势远远不止上述六大方面。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总的态势的不断演变,以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所到达的不同阶段。由“后发”这一本质性的劣势将会导引出更为多样化的劣势。如果说前文论述的六大劣势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性与基础性劣势。那么,这些劣势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时空压缩的条件下,将会形成裂变与分解,产生许多新的劣势,亦既出现对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后发优势造成严重制约的因素,使后来者的现代化历程愈加艰难。
三
在对后发优势做了初步分类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对这些优势做具体分析。这是建立在时空压缩的条件下,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参数,并结合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重要因素的一种分析,特别是结合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史实,对后发优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发展中国家审视的是所谓经验的借鉴。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可供现代化的后来者借鉴。然而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启动、初步发展、高速发展而进入到目前的高水平现代化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有其特殊的经验与教训。而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现代化的启动和初步发展阶段,只有极少数国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处于现代化初步发展阶段的国家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然是不合适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其现代化水平来看,已处于走出现代化,向后现代社会过渡阶段。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正在走进现代化,或在现代化的曲折道路艰难前行阶段。两者所处阶段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价值观亦大相径庭。如此相异的状态之中“借鉴经验”几乎不大可能。也许有人会说,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在其启动阶段和初级阶段时的经验,可是我们必须看到,现代化的先行者与后来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发展条件,现代化的推进方式以及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这是由历史发展的时空特性所决定的。英国、法国等现代化的先行者,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现代化道路,他们的现代化启动早,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发展没有太大的外来压力,以一种胚胎发育的循序渐进方式向前发展。任何转型过程中的矛盾都可在较长的时间与较大的空间里逐渐解决。至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现代化的早期后来者,他们所处的时空特性与先行者没有太多区别。这些发达国家所具有的时空优势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中叶后无法拥有的。当发展中国家启动现代化时,国际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留给他们的时间相当紧迫,空间十分狭小,时空的压缩使许多国家把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压缩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内完成,把发达国家转型时面临的各种历时性矛盾转变为共时性矛盾,使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难题剧增,解决的难度更大。即便有一些后发优势,或一些经验可资借鉴,但在上述状态之中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状态,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日本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其经济从195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仅用了上十年的时间便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其间,日本以60亿美元的支出获得了全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几乎全部先进技术,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节约了2/3的时间和9/10的研究资金,实现了后发优势带来的最优结果。这一极为特殊的事例,成为后发优势的科学文化利用说的最强有力证据。
我们认为,日本的事例确实体现了后发优势给现代化的后来者带来的好处,可是不要忘记,日本是亚非拉美各国成功实现现代
由于发展中国家是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出现在当今的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因此他们的团结与联合对于其发展与安全是格外重要的。从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到遍及亚非拉美的区域一体化,无不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这一联合为他们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诸多的矛盾,如殖民主义时代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790.html
除了上述归纳的后发优势的六个方面之外,笔者毫不怀疑细心的研究者还可以找出更多的体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因素。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发展中国家这些现代化进程中的后来者不管具备了多少后发优势,却无法掩盖这些后来者所客观存在的比后发优势多得多的后发劣势。而且这些后发劣势往往表现得比后发优势更为明显,对现代化的后来者影响更大,更深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后发劣势往往是与后发优势紧密联系,共同发生作用。后发劣势经常制约着后发优势,使后者难以发挥功效。这是后发国家十分容易忽视的地方。鉴于此,很有必要将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存在的后发劣势进行一番梳理,使这些后来者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与问题。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的不利于现代化发展的劣势非常多,但每个国家又各有不同。本文不可能一一列出,只能就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作出粗线条的宏观梳理。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后发地位是一个具有本质性的最大劣势,正是由后发这一根本性的劣势,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其他劣势。现代化进程是一种竞争的游戏,谁占得先机,谁就取得莫大的优势,更何况这一激烈的竞争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在世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已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早先加入这一进程的西方国家已跑出很远并取得巨大的成功,把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一历史性与现实性高度统一的状态决定了后发国家在开始走向现代化时便已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其次,后发国家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底子薄,规模小,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很难满足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需要。第三,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一般是在外力作用下才得以启动,可它们难以实现持续高效且大规模地发展工业,原因主要在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很难对现代化进程形成强大的推力。第四,绝大多数后发国家都存在着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严重问题。现代化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最重要的任务。需要高水平的教育和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已被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充分证明是一条具有普适性的规律。而在这些后发国家,人口文盲比例很高,即使花很大代价培养的为数不多的人才也很难留在国内。第五,许多后发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进化程度落后状态,是又一明显的后发劣势。现代工业社会是以国家和社会的分离为特征,这一分离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然而由于后发现代化的行为主体是国家,社会在进化不足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在国家的支配下发展。社会成员思想观念落后,社会缺乏创新机制,难以形成对这种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以强有力的支持。最后一点是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之时,便已受到人口包袱、环境压力和传统重负的束缚。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后来者的现代化进程阻力重重。
当然,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后发劣势远远不止上述六大方面。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总的态势的不断演变,以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所到达的不同阶段。由“后发”这一本质性的劣势将会导引出更为多样化的劣势。如果说前文论述的六大劣势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性与基础性劣势。那么,这些劣势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时空压缩的条件下,将会形成裂变与分解,产生许多新的劣势,亦既出现对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后发优势造成严重制约的因素,使后来者的现代化历程愈加艰难。
三
在对后发优势做了初步分类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对这些优势做具体分析。这是建立在时空压缩的条件下,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参数,并结合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重要因素的一种分析,特别是结合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史实,对后发优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发展中国家审视的是所谓经验的借鉴。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可供现代化的后来者借鉴。然而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启动、初步发展、高速发展而进入到目前的高水平现代化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有其特殊的经验与教训。而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现代化的启动和初步发展阶段,只有极少数国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处于现代化初步发展阶段的国家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然是不合适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其现代化水平来看,已处于走出现代化,向后现代社会过渡阶段。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正在走进现代化,或在现代化的曲折道路艰难前行阶段。两者所处阶段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价值观亦大相径庭。如此相异的状态之中“借鉴经验”几乎不大可能。也许有人会说,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在其启动阶段和初级阶段时的经验,可是我们必须看到,现代化的先行者与后来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发展条件,现代化的推进方式以及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这是由历史发展的时空特性所决定的。英国、法国等现代化的先行者,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现代化道路,他们的现代化启动早,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发展没有太大的外来压力,以一种胚胎发育的循序渐进方式向前发展。任何转型过程中的矛盾都可在较长的时间与较大的空间里逐渐解决。至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现代化的早期后来者,他们所处的时空特性与先行者没有太多区别。这些发达国家所具有的时空优势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中叶后无法拥有的。当发展中国家启动现代化时,国际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留给他们的时间相当紧迫,空间十分狭小,时空的压缩使许多国家把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压缩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内完成,把发达国家转型时面临的各种历时性矛盾转变为共时性矛盾,使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难题剧增,解决的难度更大。即便有一些后发优势,或一些经验可资借鉴,但在上述状态之中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状态,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日本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其经济从195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仅用了上十年的时间便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其间,日本以60亿美元的支出获得了全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几乎全部先进技术,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节约了2/3的时间和9/10的研究资金,实现了后发优势带来的最优结果。这一极为特殊的事例,成为后发优势的科学文化利用说的最强有力证据。
我们认为,日本的事例确实体现了后发优势给现代化的后来者带来的好处,可是不要忘记,日本是亚非拉美各国成功实现现代
化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唯一例外”。日本的成功是诸多因素加上对机遇的把握的一个典型事例。历史发展的时空特性决定了这一经验并不能使科技文化利用说具有普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以专利法和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制度性建设逐渐完善,导致发展中国家学习并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大。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的跨国公司来看,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主要开发者和拥有者。它垄断了世界上约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然而,虽然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许多技术,使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受益颇大,但他们的技术转移一般较保守,转移的技术大部分是传统技术或适宜技术,而最先进的技术被严格控制。技术溢出的效果不明显,这方面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4](298-P306)。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所付出的代价将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其领先地位,利用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的拉大,采用技术的黑箱化或模拟黑箱化等各种手段,在合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帜下,使后发国家的科技进步更加困难。同时,从发展中国家内部来看,由于教育的落后,使人力资源对现代化的作用十分有限,人才的匮乏与大量外流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举步维艰。以非洲为例,目前大约有3万名拥有博士学位的非洲人在非洲以外的地区工作。西非诸国每年约有50%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流失到欧洲[14](P206)。此类现状使本来就缺乏人才的后发国家雪上加霜。
由于发展中国家是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出现在当今的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因此他们的团结与联合对于其发展与安全是格外重要的。从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到遍及亚非拉美的区域一体化,无不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这一联合为他们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诸多的矛盾,如殖民主义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