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投资论文 >> 正文

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反思


统、企业理念与劳动者的素质等。可发展中国家往往只引进技术,更没有对技术进行改造。因此技术离开了原来系统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系统里,作用自然会减小,甚至会出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排异”反应。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时经常会遇到如此尴尬的事情而百思不得其解。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后发优势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潜在的趋势,需要把它转变为现实中的真正的优势。这一转变过程需要后发国家做巨大的努力,甚至要付出许多代价。与此同时,后发国家还必须正确把握国情与球情,脱离国情与球情去大谈后发优势是不切实际的,对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不利的。
  发展哲学告诉我们,越复杂的社会,其中的偶然性或机遇就越多[18]。现代社会便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要使后发优势从潜在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的状态,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机遇。21世纪还会出现20世纪赐予日本的机遇,但这样的机遇并不多,它只留给那些有充分准备,有敏锐眼光和时代洞察力的发展中国家。
  收稿日期:2002-10-08
【参考文献】
  [1] 李青均.后发优势: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2-24.
  [2] 金明善,车维汉.赶超经济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5-46.
  [3] 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814-815
  [4] M·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8-12.
  [5] 格申克龙.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落后[A].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828-848.
  [6] 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18.
  [7] 托马斯·哈定,等.文化与进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80.
  [8]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6.
  [9]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55-47.
  [10] 丰子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出路[J].江淮论坛,1998,(2).
  [11] 赵佳琛.后发展:优势与难题[J].哲学研究,2000,(3).
  [12] 王雅林.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J].社会学研究,1994,(1).
  [13] 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社会学研究,2000,(3).
  [14] 谈世中,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5] 尹保云.现代化通病[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146-148.
  [16]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81.
  [17]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61.
  [18] 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59.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79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投资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