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预测世界经济的准确性评价
家负责预测,相对比较熟悉被预测国的国情,更易获得第一手资料。而WEO的预测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其数据是由各成员国政府提供。
第四,CEF的所有也是唯一工作是预测,而WEO更多的分析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危机及政策利益,数据预测只是IMF的一个方面。
然而,Diebold和Mariano认为,数据的比较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比较不仅涉及到数据选择,还涉及到时间序列问题。同样,Michael Artis在比较实际GDP与CPI两个指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WEO与CEF的准确性无实质差异。
二、IMF预测偏差的原因
1.关于假设
在分析《世界经济展望》预测的准确性时,重要的一点是要搞清这些预测是在一些关于经济政策、汇率、商品价格等因素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预测数据的准确性严格依赖于假设。如果假设条件稍有变动,预测数据就会有差异。举个例子来说,IMF对发展中国家的预测是建立在调整计划能够持续和成功的实施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一些国家结构改革的态势不能持续下去,出现一些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失误,通货膨胀率等就会完全偏离原先的预测轨道。此外,尽管这些预测是在一套连贯统一的假设基础上进行的,但它们都是一个个分散过程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地区部门的国别专家对各个单位国家的预测负责。由此,某些国家个别情形的政策偏离,也会影响WEO整体预测质量。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意外,IMF一直对某些不确定性强的国家或地区做出尽可能的备选方案。
2.关于数据的来源和实效性
WEO预测所依赖的数据来源于IMF各成员国的官方提供,诚然,这些数据的提供是及时的和全面的,但也不能避免各国政府对数据真实性的修饰行为。此外,WEO的预测结果在发布之前,要经各成员国政府的审查与同意,这一协商机制大大延缓了预测的实效性,使得预测无法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的说,WEO实际上形成于每年的4月与9月,而协商过程使得WEO的发布延后至每年的5月与10月。当然最近两年的WEO都在4月与9月提前发布,说明这一情形在改善。
3.关于偏差
偏差是导致WEO预测准确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构成WEO预测偏差的因素有两点:其一,IMF认为WEO的预测结果可以影响私人部门的预期,一般而言,工作人员会倾向于做出有意的乐观预测。当然,如果要使私人部门确信WEO的预测准确性,这种预测的乐观必须在可控范围之内。否则,WEO的预测信誉和影响力将会于日俱减。其二,如果迫于政治压力,预测结果通常是IMF与官方观点或利益的妥协,而非IMF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形下,预测准确性自然就降低了。
4.关于预测的模仿趋同性
我们知道,在实际结果出来以前,预测的准确性很难被评估。各类预测机构和个人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总是依据获得的最新信息修正预测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预测者们难免比较各自的预测结果,从而疑惑自己的预测是否不同于别人的或主流预测;他们也会怀疑别人的数据来源更可信,因此可能互相模仿,导致预测趋同。此外,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预测者们没有强烈的动因偏离主流预测,也没有足够的冒险精神提出截然不同的预测可能性,毕竟诸如衰退或者其他不确定性事件是很小可能发生的。2001年,几乎没有任何国际机构组织或个人预测到经济增速会减缓,这件事就说明在预测领域,模仿趋同行为性是存在的。即使是WEO这样的权威预测在修正预测时也会参考CEF。
5.关于不确定性
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是建立在一系列关于政策、汇率、利率及石油价格近期内维持特定水平的严格假设上的。政策、利率受各国政府调控可维持相对稳定,而汇率、石油价格因市场机制作用波动频繁,这些都给预测带来了不确定性。更难以确定的是稀少事件,诸如战争和恐怖主义袭击。值得一提的是,“9·11”事件使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私人部门的经济学家遭遇了经济预测史上的滑铁卢。它是一次和以往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完全不同的外部冲击,促使全世界损失惨重,不仅延缓了复苏,而且随之而来的反恐战争长期化使全球经济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此外,伊拉克局势的发展、油价上涨、资讯科技(IT)领域面临的问题、新兴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失衡等,均对全球经济的稳定构成威胁。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在近期经济史上属史无前例。不确定性真是预测学家们最强的敌人。
三、简短的结论
经济预测不仅要求对经济运行机制具有准确深刻的了解、对资料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分析的严密逻辑,而且需要源于经验和历史的正确直觉,因而是一件很难成功的事情。对经济预测的统计分析显示,经济学家所做出的经济预测并不比简单的外推(“今年的经济增长与去年的一样”)更为准确。这为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偏差提供了情有可原的理由。
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偏差中有多少是IMF自己因素造成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IMF的预测确实存在偏差,其预测稀少事件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寻找确定性的确不易,渴望找到动荡世界背后的规律,正是IMF预测经济的驱动力之一;也由于其无庸置疑的权威性,IMF的预测依然被广泛参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市场预期。且不论其准确性,IMF的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测仍是非常有价值的,建立在严谨经济理论基础上的预测可以帮助预测使用者系统地、全面地认识所面对的复杂经济现象,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制定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因而,成为问题的并不是IMF预测是否有存在价值,而是IMF如何进行预测,以便使之尽可能有效,尽可能合乎逻辑,尽可能合乎实际。
【参考文献】
1.Artis,Michael,1997,"How Accurate the IMF's Short-Term Forecast?An Examin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ic Outlook",Staff studies  
2.Batchelor,Roy,1997,"How Useful Are the Forecasts of Intergovernmental Agencies?"(Unpublished;London:City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10.
3.Fintzen,David,and H.O.Stekler,1999,"Why Did Forecasters Fail to Predict the 1990 Reces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Vol.15,pp.309-23.
4.Gall,GIAMPIERO M.,Clive W.J.Granger and Yongil Jeon,2002,"Copycat and Comm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910.html
第四,CEF的所有也是唯一工作是预测,而WEO更多的分析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危机及政策利益,数据预测只是IMF的一个方面。
然而,Diebold和Mariano认为,数据的比较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比较不仅涉及到数据选择,还涉及到时间序列问题。同样,Michael Artis在比较实际GDP与CPI两个指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WEO与CEF的准确性无实质差异。
二、IMF预测偏差的原因
1.关于假设
在分析《世界经济展望》预测的准确性时,重要的一点是要搞清这些预测是在一些关于经济政策、汇率、商品价格等因素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预测数据的准确性严格依赖于假设。如果假设条件稍有变动,预测数据就会有差异。举个例子来说,IMF对发展中国家的预测是建立在调整计划能够持续和成功的实施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一些国家结构改革的态势不能持续下去,出现一些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失误,通货膨胀率等就会完全偏离原先的预测轨道。此外,尽管这些预测是在一套连贯统一的假设基础上进行的,但它们都是一个个分散过程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地区部门的国别专家对各个单位国家的预测负责。由此,某些国家个别情形的政策偏离,也会影响WEO整体预测质量。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意外,IMF一直对某些不确定性强的国家或地区做出尽可能的备选方案。
2.关于数据的来源和实效性
WEO预测所依赖的数据来源于IMF各成员国的官方提供,诚然,这些数据的提供是及时的和全面的,但也不能避免各国政府对数据真实性的修饰行为。此外,WEO的预测结果在发布之前,要经各成员国政府的审查与同意,这一协商机制大大延缓了预测的实效性,使得预测无法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的说,WEO实际上形成于每年的4月与9月,而协商过程使得WEO的发布延后至每年的5月与10月。当然最近两年的WEO都在4月与9月提前发布,说明这一情形在改善。
3.关于偏差
偏差是导致WEO预测准确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构成WEO预测偏差的因素有两点:其一,IMF认为WEO的预测结果可以影响私人部门的预期,一般而言,工作人员会倾向于做出有意的乐观预测。当然,如果要使私人部门确信WEO的预测准确性,这种预测的乐观必须在可控范围之内。否则,WEO的预测信誉和影响力将会于日俱减。其二,如果迫于政治压力,预测结果通常是IMF与官方观点或利益的妥协,而非IMF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形下,预测准确性自然就降低了。
4.关于预测的模仿趋同性
我们知道,在实际结果出来以前,预测的准确性很难被评估。各类预测机构和个人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总是依据获得的最新信息修正预测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预测者们难免比较各自的预测结果,从而疑惑自己的预测是否不同于别人的或主流预测;他们也会怀疑别人的数据来源更可信,因此可能互相模仿,导致预测趋同。此外,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预测者们没有强烈的动因偏离主流预测,也没有足够的冒险精神提出截然不同的预测可能性,毕竟诸如衰退或者其他不确定性事件是很小可能发生的。2001年,几乎没有任何国际机构组织或个人预测到经济增速会减缓,这件事就说明在预测领域,模仿趋同行为性是存在的。即使是WEO这样的权威预测在修正预测时也会参考CEF。
5.关于不确定性
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是建立在一系列关于政策、汇率、利率及石油价格近期内维持特定水平的严格假设上的。政策、利率受各国政府调控可维持相对稳定,而汇率、石油价格因市场机制作用波动频繁,这些都给预测带来了不确定性。更难以确定的是稀少事件,诸如战争和恐怖主义袭击。值得一提的是,“9·11”事件使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私人部门的经济学家遭遇了经济预测史上的滑铁卢。它是一次和以往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完全不同的外部冲击,促使全世界损失惨重,不仅延缓了复苏,而且随之而来的反恐战争长期化使全球经济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此外,伊拉克局势的发展、油价上涨、资讯科技(IT)领域面临的问题、新兴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失衡等,均对全球经济的稳定构成威胁。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在近期经济史上属史无前例。不确定性真是预测学家们最强的敌人。
三、简短的结论
经济预测不仅要求对经济运行机制具有准确深刻的了解、对资料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分析的严密逻辑,而且需要源于经验和历史的正确直觉,因而是一件很难成功的事情。对经济预测的统计分析显示,经济学家所做出的经济预测并不比简单的外推(“今年的经济增长与去年的一样”)更为准确。这为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偏差提供了情有可原的理由。
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偏差中有多少是IMF自己因素造成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IMF的预测确实存在偏差,其预测稀少事件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寻找确定性的确不易,渴望找到动荡世界背后的规律,正是IMF预测经济的驱动力之一;也由于其无庸置疑的权威性,IMF的预测依然被广泛参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市场预期。且不论其准确性,IMF的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测仍是非常有价值的,建立在严谨经济理论基础上的预测可以帮助预测使用者系统地、全面地认识所面对的复杂经济现象,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制定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因而,成为问题的并不是IMF预测是否有存在价值,而是IMF如何进行预测,以便使之尽可能有效,尽可能合乎逻辑,尽可能合乎实际。
【参考文献】
1.Artis,Michael,1997,"How Accurate the IMF's Short-Term Forecast?An Examin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ic Outlook",Staff studies  
;for the WEO(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Batchelor,Roy,1997,"How Useful Are the Forecasts of Intergovernmental Agencies?"(Unpublished;London:City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10.
3.Fintzen,David,and H.O.Stekler,1999,"Why Did Forecasters Fail to Predict the 1990 Reces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Vol.15,pp.309-23.
4.Gall,GIAMPIERO M.,Clive W.J.Granger and Yongil Jeon,2002,"Copycat and 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