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改革的思考
配制度上,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股权分红为主,收入与业绩、效益等贡献指标挂钩。其中,地矿集团对直属企业、地勘企业主要经营者试行年薪制,按经营业绩兑现工资、奖金,经营业绩突出的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
五、对内蒙古地勘局改革的思考
1.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发展事业。我国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是理顺关系、转换机制,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通过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要发展事业,日益回归“公共服务”的本色。
我们在调研时,很多被调研人员都谈到地矿行业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发展偏向功利,丢失事业等现象需要有关部门考虑。地质资源勘探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转向企业后,一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笔者这里尤其想提出的是发展事业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经过几轮的改革,不但没有激活事业、发展事业,反而丢失了单位、丢失了事业,比如很多科研机构,现在就依靠单位的房子获得租金来过日子,根本谈不上发展事业。
2.改革要以人为本,成果共享。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不仅存在观念问题、体制问题等,而且最为棘手的是“钱”和“人”问题。“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这个过去困扰国企改革的问题,今天同样困扰着事业单位的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中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做法,不仅挫伤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而且对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深入推进的改革增加了难度。为此,内蒙古地勘局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上更少针对“人”,更多考虑“事”。在观念上努力改变把人当作垃圾、负担,当作被处置安排的对象。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第一,人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的观念。改革的关键在人,发展的动力在人,用事业来鼓舞人,用机制来激活人,用制度来保障人,用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好事来凝聚人,调动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内蒙古地勘局充分肯定以往内蒙古地勘人的劳动贡献,体恤当前地勘人的生活艰辛与家庭困难。在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突出稳定。坚持群众得利益;坚持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坚持改革成果共享。
3.改革应允许失误,发挥地方改革的智慧和动力。我国现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以及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所以必须改革。但是怎么改?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办法,改革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正如成思危所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河对岸在那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改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既然没有经验,那么改革应该允许失误。任何领导,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不可能在改革中不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允许失误,否则,改革者束手束脚的去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内蒙古地勘局在改革之初如果背负着过重的心理负担,我相信不会这么顺利的深入改革,不会发挥出这么多改革的智慧和动力。《深圳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首次将政府与改革以法定的关系确定下来,提出“无腐败”改革可免责。我们课题组认为是值得推广的办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放任某些人在缺乏调研,缺乏科学分析的去改革。
内蒙古地勘局改革之所以成为全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典范,首先来自于“三明”,即中央的高明、地方的开明与改革事业单位的精明。其次来自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央政府不仅指出了全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大趋势,而且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第三是改革的结果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值得其他事业单位改革时借鉴。
(本文系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类改革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实践为例》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06822032)
参考文献:
1.乌恩:《内蒙古自治区三大地勘公司正式挂牌》,载《西部资源》2006年第4期。
2.路京生、周海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三部曲》,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第II期。
3.汪民:《在全国地质勘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国土资源通讯》2005年第17期。
4.陈兴龙、曾祥忠:《新的经济体制下有色地勘单位发展战略探讨》,载《理论与当代》2008年第1期。
5.米保林:《改革发力创新发展》,载《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第8期。
6.范恒山:《关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年第48期。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改革的思考(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915.html
五、对内蒙古地勘局改革的思考
1.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发展事业。我国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是理顺关系、转换机制,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通过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要发展事业,日益回归“公共服务”的本色。
我们在调研时,很多被调研人员都谈到地矿行业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发展偏向功利,丢失事业等现象需要有关部门考虑。地质资源勘探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转向企业后,一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笔者这里尤其想提出的是发展事业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经过几轮的改革,不但没有激活事业、发展事业,反而丢失了单位、丢失了事业,比如很多科研机构,现在就依靠单位的房子获得租金来过日子,根本谈不上发展事业。
2.改革要以人为本,成果共享。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不仅存在观念问题、体制问题等,而且最为棘手的是“钱”和“人”问题。“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这个过去困扰国企改革的问题,今天同样困扰着事业单位的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中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做法,不仅挫伤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而且对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深入推进的改革增加了难度。为此,内蒙古地勘局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上更少针对“人”,更多考虑“事”。在观念上努力改变把人当作垃圾、负担,当作被处置安排的对象。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第一,人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的观念。改革的关键在人,发展的动力在人,用事业来鼓舞人,用机制来激活人,用制度来保障人,用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好事来凝聚人,调动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内蒙古地勘局充分肯定以往内蒙古地勘人的劳动贡献,体恤当前地勘人的生活艰辛与家庭困难。在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突出稳定。坚持群众得利益;坚持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坚持改革成果共享。
3.改革应允许失误,发挥地方改革的智慧和动力。我国现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以及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所以必须改革。但是怎么改?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办法,改革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正如成思危所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河对岸在那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改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既然没有经验,那么改革应该允许失误。任何领导,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不可能在改革中不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允许失误,否则,改革者束手束脚的去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内蒙古地勘局在改革之初如果背负着过重的心理负担,我相信不会这么顺利的深入改革,不会发挥出这么多改革的智慧和动力。《深圳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首次将政府与改革以法定的关系确定下来,提出“无腐败”改革可免责。我们课题组认为是值得推广的办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放任某些人在缺乏调研,缺乏科学分析的去改革。
内蒙古地勘局改革之所以成为全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典范,首先来自于“三明”,即中央的高明、地方的开明与改革事业单位的精明。其次来自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央政府不仅指出了全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大趋势,而且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第三是改革的结果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值得其他事业单位改革时借鉴。
(本文系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类改革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实践为例》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06822032)
参考文献:
1.乌恩:《内蒙古自治区三大地勘公司正式挂牌》,载《西部资源》2006年第4期。
2.路京生、周海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三部曲》,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第II期。
3.汪民:《在全国地质勘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国土资源通讯》2005年第17期。
4.陈兴龙、曾祥忠:《新的经济体制下有色地勘单位发展战略探讨》,载《理论与当代》2008年第1期。
5.米保林:《改革发力创新发展》,载《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第8期。
6.范恒山:《关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年第48期。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改革的思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