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效应分析
通过学习具备本产业发展的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产业集群的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优势使得集群起到了新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对促进企业的衍生和增加集群内资本的积累、技术的创新等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此外,信息产业集群具有资源吸引和组织优势,产业的资源组织优势主要是由路径依赖引起的,所谓路径依赖,是指技术发展或制度变迁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性。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按照新增长理论,由于偶然机会、历史事件、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产业最初在某些地区集聚形成一定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地区集中,从而使这种集中优势进一步得到强化。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资源的吸引效应,就会通过其优势将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并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甚至是不同的产业,扩大地区产业的规模。随着产业竞争力的增大,这种资源的吸引效应也会加大。这种路径依赖形成的“集群一资源吸引一集群扩张一加速资源吸引”的循环累计过程,能使企业快捷低价地获取所需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促进集群的发展。
信息产业集群之所以比一般地理意义上企业集聚现象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根本在于IT产业集群中各个行为主体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而是通过区域网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互相起到了支撑和推进作用。所以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有效的产业集群就应该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三、信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IT产业集群在政府的有意识推动下得到长足的发展,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建立高新园区,高新园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了主要集中在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四大信息产业集群:珠江三角信息产业集群、长江三角信息产业集群、环渤海信息产业集群和中西部信息产业集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其发展在根本上决定着信息产业未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竞争力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超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8%。然而,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基础上,面临着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并存、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的严峻挑战,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引起各级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瞩目。在与信息产业实证研究方面吴灼亮、穆荣平(2005)利用1998-2002年数据,从资源转化能力变化指数、市场化能力变化指数、技术能力变化指数、比较优势变化指数等方面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吕金、张神(2008)从贸易净出口相对规模和产品出口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陶良虎( 200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2003年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本文选取四大信息产业集群的代表区域北京、上海、广东和重庆来研究上述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力求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信息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表1为以上四个城市1997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由于中国信息产业中制造业占据主要位置和数据收集的局限,这里只列出了四个城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相关数据。
从表l、表2数据可以看出广州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最高,从2006年开始基本达到百分之二十六多,其当年价总产值也是远远高于其它地区,2007年达到8257.03亿元;而重庆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相对较低,2007年为1.23%,其当年价总产值也远远落后于广州,为50.71亿元。图l是上述四个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单位亿元)的比较,图2是上述四个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的比较。
首先分析北京当年价总产值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之间的模型关系:Y表示当年价总产值,X表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下图是北京地区XY散点图,以及之间的关系模型。单位:万元
Y=13495040+3.734346X
(2.850869) (8.520723)
(0.0191) (0.0000)
拟合系数R-squared=0.88971,DW=0.745143,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statistic的值:72.60273,Prob(F-statistic)的值:0.000013。说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每增加1万元,当年价总产值增加3.734346万元,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原理和方法可以建立其他三个地区的关系模型如下:上海:
Y=2003862+6.097527X
(0.273655) (9.367822)
(0.7905) (0.0000)
拟合系数R-squared=0.906983,DW=2.79983,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statistic的值:87.75609,Prob(F-statistic)的值:0.000006.说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每增加l万元,当年价总产值增加9.367822万元,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广州:
Y=40573100+3.149989X
(9.736075) (33.28312)
(0.0000) (0.0000)
拟合系数R-squared=0.991941,DW=2.021222,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statistic的值:1107.766,Prob(F-statistic)的值:0.0000.说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每增加l万元,当年价总产值增加3.149989万元,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重庆:
Y=7062365+70.86152X
(2.455592) (6.090944)
(0.0364) (0.0002)
拟合系数R-squared=0.804771,DW=1.8271 《信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效应分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7932.html
此外,信息产业集群具有资源吸引和组织优势,产业的资源组织优势主要是由路径依赖引起的,所谓路径依赖,是指技术发展或制度变迁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性。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按照新增长理论,由于偶然机会、历史事件、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产业最初在某些地区集聚形成一定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地区集中,从而使这种集中优势进一步得到强化。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资源的吸引效应,就会通过其优势将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并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甚至是不同的产业,扩大地区产业的规模。随着产业竞争力的增大,这种资源的吸引效应也会加大。这种路径依赖形成的“集群一资源吸引一集群扩张一加速资源吸引”的循环累计过程,能使企业快捷低价地获取所需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促进集群的发展。
信息产业集群之所以比一般地理意义上企业集聚现象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根本在于IT产业集群中各个行为主体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而是通过区域网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互相起到了支撑和推进作用。所以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有效的产业集群就应该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三、信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IT产业集群在政府的有意识推动下得到长足的发展,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建立高新园区,高新园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了主要集中在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四大信息产业集群:珠江三角信息产业集群、长江三角信息产业集群、环渤海信息产业集群和中西部信息产业集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其发展在根本上决定着信息产业未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竞争力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超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8%。然而,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基础上,面临着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并存、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的严峻挑战,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引起各级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瞩目。在与信息产业实证研究方面吴灼亮、穆荣平(2005)利用1998-2002年数据,从资源转化能力变化指数、市场化能力变化指数、技术能力变化指数、比较优势变化指数等方面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吕金、张神(2008)从贸易净出口相对规模和产品出口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陶良虎( 200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2003年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本文选取四大信息产业集群的代表区域北京、上海、广东和重庆来研究上述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力求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信息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表1为以上四个城市1997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由于中国信息产业中制造业占据主要位置和数据收集的局限,这里只列出了四个城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相关数据。
从表l、表2数据可以看出广州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最高,从2006年开始基本达到百分之二十六多,其当年价总产值也是远远高于其它地区,2007年达到8257.03亿元;而重庆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相对较低,2007年为1.23%,其当年价总产值也远远落后于广州,为50.71亿元。图l是上述四个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单位亿元)的比较,图2是上述四个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的比较。
首先分析北京当年价总产值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之间的模型关系:Y表示当年价总产值,X表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下图是北京地区XY散点图,以及之间的关系模型。单位:万元
Y=13495040+3.734346X
(2.850869) (8.520723)
(0.0191) (0.0000)
拟合系数R-squared=0.88971,DW=0.745143,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statistic的值:72.60273,Prob(F-statistic)的值:0.000013。说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每增加1万元,当年价总产值增加3.734346万元,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原理和方法可以建立其他三个地区的关系模型如下:上海:
Y=2003862+6.097527X
(0.273655) (9.367822)
(0.7905) (0.0000)
拟合系数R-squared=0.906983,DW=2.79983,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statistic的值:87.75609,Prob(F-statistic)的值:0.000006.说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每增加l万元,当年价总产值增加9.367822万元,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广州:
Y=40573100+3.149989X
(9.736075) (33.28312)
(0.0000) (0.0000)
拟合系数R-squared=0.991941,DW=2.021222,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statistic的值:1107.766,Prob(F-statistic)的值:0.0000.说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年价总产值每增加l万元,当年价总产值增加3.149989万元,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重庆:
Y=7062365+70.86152X
(2.455592) (6.090944)
(0.0364) (0.0002)
拟合系数R-squared=0.804771,DW=1.8271 《信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效应分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