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财政学论文 >> 正文

长江三角洲整体竞争力研究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在日益加强,经济区内部的合作和交流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一体化进程已初步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条件,并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开端。许多重大合作项目正在积极进行之中,不同层面的区域合作机制也在初步建立和运转。一体化进程是一个需要高度协调的复杂过程,但一体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因此,适应国际国内环境条件的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整合,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一个十分迫切的战略性任务。推动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对于提高该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的范围
  传统意义上对长江三角洲范围的界定是指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大都市经济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北地区),共计15个城市。考虑到行政区划对经济圈划分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苏北地区和浙江西南部地区与传统长江三角洲地区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联系的加强,这里取大长江三角洲的概念,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
  二、长江三角洲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贸易区域,不仅处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和龙头地位,而且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大,约占全国的1/5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力量和国家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各种经济要素和生产力布局正在逐步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集聚。从经济地位的变化来看,长江三角洲以只占全国2.2%的土地面积(约21.1万平方公里)和占全国10.9%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2%的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这一比重比1990年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种区域极化的趋势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经济体系中具有支柱性的作用,该地区的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增长速度快,对全国的带动作用突出
  长江三角洲既是我国社会经济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地带,又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来看,浙江、江苏和上海市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和第十九位,除上海外均超过全国同期10.09%的年均增长速度。

图1  1996~2001年人均GDP和GDP增长率(图中X轴为人均GDP,Y轴为GDP增长率,两组值是原数据的对数值,两坐标分别是该组数据的平均值,表示全国的平均水平。图2相同)。


图2  1991~1995年人均GDP和GDP增长率


  如图1和图2所示,1990年代以来,三省市的人均GDP水平和GDP增长率均处于全国前列,特别是1996年以来,该地区呈现出整体快速发展的势头,三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连续达到年均10%以上,人均GDP和GDP增长率均处于全国前6位。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处于中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两条经济发展带的交汇点,其对全国的带动作用正在通过这两大经济带产生集聚与扩散效应,使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扩展到全国更大范围。同时,沿海和沿江两大经济发展带具有动态比较利益高和潜在市场容量大的优势,使长江三角洲能够与两大经济发展带共同实现资源禀赋、产业调整、资金融通、技术援助、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本区的产业结构层次和经济综合实力。
  (三)区位条件好,是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临江濒海,海陆兼备,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优良港址众多,上海港、宁波港和南京港与乍浦港、舟山港、镇江港、南通港等一起组成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上海港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2000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箱,位居世界第六位,其吞吐量已占全国沿海港口总量的近1/4;宁波港也是国内少有的能接卸30万吨级超大型巨轮的港口,货物吞吐量接近亿吨。这一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枢纽和前沿阵地,也决定了该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将率先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三、长江三角洲整合的基础条件
  (一)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型区域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运输成本的下降对于区域经济交流和整合具有基础性影响。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铁路、机场、港口、公路、水路、邮电、通讯、电力等互联成网,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便捷,消除了多年来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截止2001年底,该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375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36342公里,公路里程达到108949公里,高速公路达到2271公里,其中公路网密度达到52公里/百平方公里,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等级公路占公路里程的比重高达87.4%。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化与一体化为区域经济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互补性区域经济结构
  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化纤、纺织、机械、电子、钢铁、有色冶金等工业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地位,钢产量占全国1/2,钢材产量占1/4,化纤产量占1/2,汽车产量占1/5,拥有宝钢、大众汽车、跃进汽车、熊猫电子、扬子石化、金山石化、镇海炼化等一批优势企业。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居全国领先位置。第三,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到199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44.2%,比1990年提高了22.9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只提高6.7个百分点。分省区看,上海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1999年为78.1%;而江苏和浙江则比较低,分别为35.3%和31.3%。
  (三)雄厚的科教资源和均质化区域发展水平
  长江三角洲集中了全国众多的科技与教育力量,拥有雄厚的综合科技实力,综合科研与教育水平代表着全国一流水准。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汇集了许多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全国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从总量指标来看,目前该地区人口占全国10.9%,而高等院校、高校教师、在校大学生、科研机构数和各类科技人员分别占全国13.9%、14.9%、16%、12.7%和14.4%。而同期广东人口占全国5.8%,上述其他指标分别为4.7%、4.3%、5.4%、5.2%和3.1%。该地区科研开发机构的科技人才数约为全国的1/7,科学家、工程师人数接近全国的1/6,高、中级技术人员约为全国的1/5,被SCI、ISIP、EI收录的论文约为全国的1/4,技术市场成交额约为全国的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约为全国的1/5,约70~80%的大中型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得到更新,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

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地区经济整合方式及其程度,与其经济均质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如前所述,该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同处于全国前列,三省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各地区相对较小的经济差异,为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
  (四)明显的体制优势和兼容性区域制度环境
  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稍晚于珠江三角洲,但是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力推动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01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财政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