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集群现象对立统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了全球,与之相伴的近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货物及劳务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市场和生产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过程”,也即通过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中的广泛流动,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最佳配制的过程。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全球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加剧,国际分工形式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变。这种趋势主要以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消费的全球化等为基本内容,在地理空间上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边界,打破了地方市场的分割,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大大加速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任何区域或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与全球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公司的经营方式。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化的网络从世界各地筹措资本,购买商品,获取信息和技术,因而从原理上认为,更开放的全球市场似乎正在抵消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和快捷的交通、通讯降低了竞争中的区位作用,因为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全球市场和公司网络从遥远的地方有效的获取任何所需的东西,企业所处的区位从本质上而言已不能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如果说区位优势已不再重要,为什么在现实经济中,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业,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产业,我国温州地区的服装、打火机等加工产业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化特色,和所处的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明显富于地方色彩的“集群”现象与全球化趋势表面上看去似乎截然相反,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非但没有消除区域和地方特色发展的意义,反而加强了其发展的重要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全球经济中的区位悖论呢?其实不然。集群区在提升地方生产效率,孕育新企业的产生,促成区域创新网络方面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正是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网络的有益补充。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地方集群区域既是独具特色的本地化系统,更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化系统和开放性系统。一方面不同的集群区域将融入到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当中,如高新技术产品,零配件制造,鞋类,服装的企业群聚区域在全球的生产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外来的知识和信息成为集群区本地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而外部的交流是获取外来知识的必要途径。因而尽管不同的集群区虽明显带有地方化的烙印,但仍是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全球经济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集群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彼此依赖,相互促进。
二、跨国公司成为连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
1.跨国公司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经营模式,跨越国界,走向全球化经营。反过来,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支柱力量,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核心组织者。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和各种区域市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速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扩张。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兼并与战略联盟;分包,许可证生产,合资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全球性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单纯的直接投资的概念。在现实生活当中,跨国公司的产品无孔不入,跨国公司的广告标识无所不在。有学者认为,一个无国界的国际竞争时代就要到来,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则是由全球性的企业——跨国公司以及他们的网络来主导。
2.在集群现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作为企业群聚区域的重要参与者,跨国公司逐渐浮出水面。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差异以及便利的交通等造成的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而对地方集群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的概念。马歇尔研究了欧洲一些地区的企业集群现象,并认为地方化的优势在于这些地区大量的中小企业彼此间发展了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促进了知识、信息的频繁交流,这种集聚产生的外部性使其具有极强的内部发展动力,依靠不断的创新能力保持了地方产业的竞争优势。因而这种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认识超越了过去停留在优越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的局限上,奠定了当代经济学者所谓的空间集聚报酬递增的基础。产业区位研究近年来的关注焦点转向了集群区域中社会经济网络的分析,其中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核心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关系以及企业组织的形成和演化,网络在制度经济学中是介于市场和企业内部等级管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的组织形式,它比市场稳定,比等级组织灵活。网络中企业间以经济交流为基础,它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力。认识到在等级形式和纯市场形式之外,还存在网络形式,这本身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一场革命。然而制度经济学中的网络概念局限在企业间的贸易关系上,现实的社会网络关系要复杂和广泛得多,基于本地化的行为主体之间的非贸易相互依赖性在地方企业集群和演变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新经济社会学超越了单纯的市场交易,认为经济行为是根植在社会关系之中的,强调非正式交流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促进作用,用“根植性”的概念来描述非经济因素的社会影响,并高度评价了社会和文化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当代集群中的区域创新网络更是动态和开放的系统,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内部以及彼此之间的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的全球性流动使集群区域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地方化的区域创新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必须保持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因此必须用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集群的区域化发展。而跨国公司也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到集群的地方经济系统中,跨国公司不仅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区的加工企业,而且还将某些部门如R&D研发部门,制造部门直接设在了相关的集群区内部,成为集群区经济系统中的一部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跨国公司不仅参与了集群区域的创新网络,而且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组织为集群区域与外界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链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
三、跨国公司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作用
1.跨国公司促进了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发展。跨国公司在推行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采用更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将触角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区域当中,它们在当地投资同时,也吸引了自身的供应商从外部迁入在当地扎根为营,并促成了当地小企业的产生,这种遍地开花的小企业彼此分工协作,很容易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日本丰田产业区原来是一个老的军事要镇,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丰田公司的许多工厂及协作厂商布局在此,该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丰田公司的许多主要供货厂商将总部设在丰田城内,区内大小协作厂商数量达到1000多家。这种空间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045.html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了全球,与之相伴的近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货物及劳务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市场和生产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过程”,也即通过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中的广泛流动,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最佳配制的过程。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全球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加剧,国际分工形式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变。这种趋势主要以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消费的全球化等为基本内容,在地理空间上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边界,打破了地方市场的分割,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大大加速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任何区域或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与全球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公司的经营方式。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化的网络从世界各地筹措资本,购买商品,获取信息和技术,因而从原理上认为,更开放的全球市场似乎正在抵消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和快捷的交通、通讯降低了竞争中的区位作用,因为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全球市场和公司网络从遥远的地方有效的获取任何所需的东西,企业所处的区位从本质上而言已不能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如果说区位优势已不再重要,为什么在现实经济中,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业,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产业,我国温州地区的服装、打火机等加工产业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化特色,和所处的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明显富于地方色彩的“集群”现象与全球化趋势表面上看去似乎截然相反,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非但没有消除区域和地方特色发展的意义,反而加强了其发展的重要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全球经济中的区位悖论呢?其实不然。集群区在提升地方生产效率,孕育新企业的产生,促成区域创新网络方面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正是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网络的有益补充。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地方集群区域既是独具特色的本地化系统,更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化系统和开放性系统。一方面不同的集群区域将融入到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当中,如高新技术产品,零配件制造,鞋类,服装的企业群聚区域在全球的生产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外来的知识和信息成为集群区本地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而外部的交流是获取外来知识的必要途径。因而尽管不同的集群区虽明显带有地方化的烙印,但仍是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全球经济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集群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彼此依赖,相互促进。
二、跨国公司成为连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
1.跨国公司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经营模式,跨越国界,走向全球化经营。反过来,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支柱力量,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核心组织者。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和各种区域市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速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扩张。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兼并与战略联盟;分包,许可证生产,合资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全球性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单纯的直接投资的概念。在现实生活当中,跨国公司的产品无孔不入,跨国公司的广告标识无所不在。有学者认为,一个无国界的国际竞争时代就要到来,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则是由全球性的企业——跨国公司以及他们的网络来主导。
2.在集群现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作为企业群聚区域的重要参与者,跨国公司逐渐浮出水面。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差异以及便利的交通等造成的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而对地方集群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的概念。马歇尔研究了欧洲一些地区的企业集群现象,并认为地方化的优势在于这些地区大量的中小企业彼此间发展了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促进了知识、信息的频繁交流,这种集聚产生的外部性使其具有极强的内部发展动力,依靠不断的创新能力保持了地方产业的竞争优势。因而这种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认识超越了过去停留在优越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的局限上,奠定了当代经济学者所谓的空间集聚报酬递增的基础。产业区位研究近年来的关注焦点转向了集群区域中社会经济网络的分析,其中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核心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关系以及企业组织的形成和演化,网络在制度经济学中是介于市场和企业内部等级管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的组织形式,它比市场稳定,比等级组织灵活。网络中企业间以经济交流为基础,它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力。认识到在等级形式和纯市场形式之外,还存在网络形式,这本身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一场革命。然而制度经济学中的网络概念局限在企业间的贸易关系上,现实的社会网络关系要复杂和广泛得多,基于本地化的行为主体之间的非贸易相互依赖性在地方企业集群和演变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新经济社会学超越了单纯的市场交易,认为经济行为是根植在社会关系之中的,强调非正式交流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促进作用,用“根植性”的概念来描述非经济因素的社会影响,并高度评价了社会和文化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当代集群中的区域创新网络更是动态和开放的系统,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内部以及彼此之间的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的全球性流动使集群区域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地方化的区域创新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必须保持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因此必须用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集群的区域化发展。而跨国公司也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到集群的地方经济系统中,跨国公司不仅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区的加工企业,而且还将某些部门如R&D研发部门,制造部门直接设在了相关的集群区内部,成为集群区经济系统中的一部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跨国公司不仅参与了集群区域的创新网络,而且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组织为集群区域与外界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链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
三、跨国公司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作用
1.跨国公司促进了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发展。跨国公司在推行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采用更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将触角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区域当中,它们在当地投资同时,也吸引了自身的供应商从外部迁入在当地扎根为营,并促成了当地小企业的产生,这种遍地开花的小企业彼此分工协作,很容易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日本丰田产业区原来是一个老的军事要镇,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丰田公司的许多工厂及协作厂商布局在此,该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丰田公司的许多主要供货厂商将总部设在丰田城内,区内大小协作厂商数量达到1000多家。这种空间集
聚的形成使厂商之间供货频繁,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有利于彼此之间交换信息和知识,也使丰田公司能充分利用供货商的技术创新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生产,提高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柔性。在我国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和新区,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当地集群现象的形成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在人才,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方面推行的本地化战略促成了当地特色文化的形成,大量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了一种弹性生产模式,甚至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改进产品,不断创新,孕育出未来常新的勃勃生机。不仅如此,跨国公司还将某些部门如R&D研发部门,制造部门直接设在了已经形成的集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