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虽然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但是从严格意义来说,并未形成真正的外汇供求关系。这是因为:
(一)强制结售汇制的缺陷。虽然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的外汇支出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管理,这种体制下形成的外汇交易受到体制约束,不能充分、完全、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加之,在近几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出口贸易增长快,外贸出现大量顺差,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入,特别是1996-1999年年间,人民币的利率水平高于美元,造成结汇额大于售汇额。表现在银行业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持续供大于求,而且同期外汇需求则相对不足。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缺乏,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想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外汇供求根本无法做到。虽然央行几次调整了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头寸,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外汇供求关系,于是造成中央银行被动入市进行干预,充当外汇交易最后差额的承担者,失去了外汇调控的主动权。
(二)汇率缺乏弹性。1994年以来,除1999年外,我国国际收支无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市场上人民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是纯粹由市场真实供求所决定。在较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制约。近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只是在1美元兑8.23-8.28元人民币之间波动,波动幅度和弹性区间极小,汇率基本上钉住美元。
(三)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由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本项目未放开、资金不能自由流动、市场金融工具匮乏,这都是造成我国外汇市场仍然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央行的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对外汇的供求起到较大的调节作用。
改革面临的思考
(一)如何处理把握好市场供求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关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运行体系中,最终必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才能使外汇资金供求完全放开,真正实现由供求确定汇率运行机制。但需注意的是,资本项目的放开是要具备条件的,放开应逐步有序的进行。在过渡时期,即使逐步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央行的干预调控作用。
(二)如何保持和实现汇率的稳定与均衡。如何确定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保持一种“最佳”或“适当”的汇率状况,这涉及所谓“均衡汇率”问题。也就是说,使汇率的变动与经济内部和外部关系获得一种协调、合理的关系,能促进和达到内外平衡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充分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为此,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对国际价值论、购买力平价论、出口换汇成本、均衡汇率模型、汇率预警模型以及其他理论模型和相关方案,比如盯住单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爬行浮动、管理浮动、单独浮动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如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市场将全方位的开放框架下,构建和完善人民汇率机制。世贸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为适应和迎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为实现经济金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消除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这就要求做到国内外资金价格市场化、进而汇率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是构筑人民币与外币价值比较和自由兑换所形成的市场均衡汇率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号、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中国经济与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经济融合,才能实现国内价格体系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靠拢,才能作到竞争机制按照透明度的原则和共同的游戏规则在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这是一个紧迫的大课题和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有序地进行。
几点建议
以当前形势来判断,人民币的汇率总体水平应保持不变,这有助于汇率的稳定,有助于我国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可考虑如下改革措施。
(一)应该对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特点,问题,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的背景和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当前,人民币受到国外升值的强大压力时,更应该沉着应对。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不利的教训。
(二)改变盯住美元为“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机制。选择我国对外经贸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的汇率。这样的改变,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水平更趋于合理。
(三)扩大汇率的弹性区间。目前人民币汇率每日波动幅度太小,汇率缺乏弹性,可以根据国内外外汇市场的供求等因素把波动的幅度扩大到上下1%。建立内部汇率目标区。目标区上下限可定为10-15%,可根据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外汇市场交易状况和汇率走势预期以及其他因素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保持人民币汇率调节的长期灵活性,更好的应对投机的冲击。
(四)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鉴于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市场已有所反应。1.外资流入有增加的势头(包含回流的外汇)。美元资金除进行投资外,想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汇率走强的欧元、日元也趁势流入,其结果将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同时加大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此,应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同时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2.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元外汇贷款的需求有较强的增长趋势,一来美元利率处于低水平,二来没有汇率风险,甚至可能获得汇率预期的好处。对此,要引导资金的运用渠道,特别关注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使用的投向。3.增加银行外币业务的产品和创新。如发行外币面值的存单、证券,代客进行国外证券买卖,开展外汇与人民币的远期买卖、远期合约、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业务。进一步沟通本外币资金的交易、兑换渠道。通过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的契机,进一步活跃外汇市场融资与交易、积极开展规避汇率风险业务,完善供求关系,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173.html
(一)强制结售汇制的缺陷。虽然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的外汇支出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管理,这种体制下形成的外汇交易受到体制约束,不能充分、完全、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加之,在近几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出口贸易增长快,外贸出现大量顺差,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入,特别是1996-1999年年间,人民币的利率水平高于美元,造成结汇额大于售汇额。表现在银行业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持续供大于求,而且同期外汇需求则相对不足。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缺乏,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想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外汇供求根本无法做到。虽然央行几次调整了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头寸,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外汇供求关系,于是造成中央银行被动入市进行干预,充当外汇交易最后差额的承担者,失去了外汇调控的主动权。
(二)汇率缺乏弹性。1994年以来,除1999年外,我国国际收支无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市场上人民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是纯粹由市场真实供求所决定。在较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制约。近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只是在1美元兑8.23-8.28元人民币之间波动,波动幅度和弹性区间极小,汇率基本上钉住美元。
(三)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由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本项目未放开、资金不能自由流动、市场金融工具匮乏,这都是造成我国外汇市场仍然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央行的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对外汇的供求起到较大的调节作用。
改革面临的思考
(一)如何处理把握好市场供求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关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运行体系中,最终必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才能使外汇资金供求完全放开,真正实现由供求确定汇率运行机制。但需注意的是,资本项目的放开是要具备条件的,放开应逐步有序的进行。在过渡时期,即使逐步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央行的干预调控作用。
(二)如何保持和实现汇率的稳定与均衡。如何确定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保持一种“最佳”或“适当”的汇率状况,这涉及所谓“均衡汇率”问题。也就是说,使汇率的变动与经济内部和外部关系获得一种协调、合理的关系,能促进和达到内外平衡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充分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为此,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对国际价值论、购买力平价论、出口换汇成本、均衡汇率模型、汇率预警模型以及其他理论模型和相关方案,比如盯住单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爬行浮动、管理浮动、单独浮动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如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市场将全方位的开放框架下,构建和完善人民汇率机制。世贸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为适应和迎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为实现经济金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消除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这就要求做到国内外资金价格市场化、进而汇率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是构筑人民币与外币价值比较和自由兑换所形成的市场均衡汇率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号、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中国经济与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经济融合,才能实现国内价格体系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靠拢,才能作到竞争机制按照透明度的原则和共同的游戏规则在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这是一个紧迫的大课题和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有序地进行。
几点建议
以当前形势来判断,人民币的汇率总体水平应保持不变,这有助于汇率的稳定,有助于我国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可考虑如下改革措施。
(一)应该对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特点,问题,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的背景和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当前,人民币受到国外升值的强大压力时,更应该沉着应对。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不利的教训。
(二)改变盯住美元为“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机制。选择我国对外经贸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的汇率。这样的改变,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水平更趋于合理。
(三)扩大汇率的弹性区间。目前人民币汇率每日波动幅度太小,汇率缺乏弹性,可以根据国内外外汇市场的供求等因素把波动的幅度扩大到上下1%。建立内部汇率目标区。目标区上下限可定为10-15%,可根据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外汇市场交易状况和汇率走势预期以及其他因素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保持人民币汇率调节的长期灵活性,更好的应对投机的冲击。
(四)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鉴于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市场已有所反应。1.外资流入有增加的势头(包含回流的外汇)。美元资金除进行投资外,想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汇率走强的欧元、日元也趁势流入,其结果将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同时加大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此,应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同时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2.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元外汇贷款的需求有较强的增长趋势,一来美元利率处于低水平,二来没有汇率风险,甚至可能获得汇率预期的好处。对此,要引导资金的运用渠道,特别关注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使用的投向。3.增加银行外币业务的产品和创新。如发行外币面值的存单、证券,代客进行国外证券买卖,开展外汇与人民币的远期买卖、远期合约、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业务。进一步沟通本外币资金的交易、兑换渠道。通过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的契机,进一步活跃外汇市场融资与交易、积极开展规避汇率风险业务,完善供求关系,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