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当代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评析


和工人的技能,也取决于社会的消费能力。就前者而言,个人技能的提高又明显受制于家庭收入的多少。由于1990年代以来美国大部分人的收入实际处于下降状态,可能直接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将损害公司效率并进而损害社会效率。就后者来说,理论上,贫富差距使低收入阶层购买力下降,无力消费;再加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的增长通常也远远落后于其收入增长幅度,从而导致全社会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现实也表明,消费者开支的下降已经成为令人不安的经济的致命弱点,它限制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注:See  Robert  B.Reich,"The  Challenges  of  Inequality",The  Times,May  19[th],1997,p.5.)
    2.两极化发展正在成为美国政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过高的收入差距易于引发社会的不满和政治的不稳定。如果说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对美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损害在今后年代才会逐渐显露出来,而现在还不是很明显的话,它在社会方面造成的损害近年来已经相当突出。
  首先,中产阶级队伍的缩小动摇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基础。庞大的中产阶级(美国一度有80%的人自称自己是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的稳定器,美国社会中间阶层逐渐缩小必然不利于社会稳定以及社会长远发展。在一个被称为“大熔炉”(melting  pot)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中产阶级向各个形形色色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可望而又可及的奋斗目标,使他们能够凝聚共识,拥有共同努力的焦点。即便是身处下层的美国人也大多拥有通过个人努力而不是诉诸暴力进入中产阶级的梦想。事实上,中产阶级观念已经成了大部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和梦想,并为美国政治带来了稳定。但现在的关键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分裂,一小部分进入上层社会,一大部分跌入下层,留在中间的那一部分也在苦苦挣扎。更为不幸的是,下层的人进入中产阶级的希望正变得越来越渺茫。如果说广大的中产阶级是美国民主政体的支柱,是美国社会的“稳定器”,那么中产阶级的消失必然会影响到美国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其次,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导致美国社会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弗郎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信任》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以及其参与竞争的能力与该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对美国来说不幸的是,曾经造就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于个体之间高度的信任——近年来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则是其中原因之一。福山在该书的第四部分专门论述了美国社会面临的信任危机问题。他说:“今天,随着就业机会流向海外及资本也能流向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持续的资本主义革命破坏了本地社区;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忠实的员工在裁员的名义下被解雇。1980年代和90年代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无疑加速了这个过程。这些年来,美国上演着一个熟悉的历史剧:内部纽带牢固的小型家族企业被大公司收购;新来的不苟言笑的无情经理管理着公司;工作很长时间的老雇员被解雇或为他们的工作提心吊胆,以往的信任被猜疑所取代。”(注:[美]弗郎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部分“美国社会与信任危机”,第273-208页。)其后,他又在《大分裂》一书中忧心仲忡地指出:贫富悬殊加剧,不仅导致美国广大阶层的经济、社会不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也是导致对政府、国会以及现行政治机制产生严重信任危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已经跌到历史的最低点。(注:[美]弗郎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最后,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将有可能把美国推入危险境地。历史早给人们以警示:分配严重不均是导致社会动乱的根源。贫富差距的扩大是美国当前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导致美国社会危机加深的一个主要因素。美国目前面临的种族矛盾加深、家庭破裂、无家可归者增多、城市骚乱和暴力犯罪严重等社会问题,都同贫富差距扩大有密切的关系。
  西蒙·库兹涅茨强调,社会要有能力安置在变革中的受害者,要么帮助他们再培训,要么保证促使变革中的受益者对受害者给予补偿;如果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那些由于变革而受到威胁的人们就会通过政治或暴力手段来阻止这种变革。(注:Simon  Kuznets,"Economy  growth  and  income  inequlity",AmericanEconomic  Review  45(2),1955,pp.1-28.)在美国,通过福利国家制度,资本、劳动、政府三者之间曾经达成一种社会契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本——劳动——政府三者利益的契合。使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给“输家”以补偿,这不仅仅关涉伦理上的公平问题,也是政治稳定所必需。如果让输家承受太大的痛苦,他们将不会再支持这个制度。现在,三方的利益契合已经被打破。在世界各地进退自由的美国多国公司正在设法减少或停止交纳维持社会契约的捐税。有人指出,美国正在形成一种世代相传的贫困文化,一种代代传下去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使人感到绝望,低人一等,形成不同的家庭结构、语言、社会心态和世界观;这种文化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对主流社会抱有敌视或怀疑态度;这种文化滋生犯罪,其最终产物是城市暴乱。(注:James  L.Nolan,The  Therapeutic  State:Justifying  Government  at  Century's  End(New  York:NYU  Press,1998),p.174.)
    四、结论及启示
    1.认为经济增长会自动缩小贫富差距,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则肯定是对理论的误读
  美国社会1990年代的两极化发展已经昭示: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乐观且极为有害的想法。上述观点为实力雄厚的权势集团及依附于他们的所谓IT精英、学者和政客积累财富、扩大权势提供了心理安慰,成为这些仅占人口少数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幸运儿的意识形态。
  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揭示了以下这样一个简单但并非不重要的道理:经济增长虽然为民众福利增长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提供了可能的前提,但并不必然会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反,经济的增长还可能伴随贫富差距的急速扩大。贫富差距的缩小不仅依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更依赖于国家对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
    2.公平与效率虽然有矛盾,但二者相互妥协完全是可能的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在对一项发展战略进行评估时,人们不仅要根据它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而且也要根据它对失业或更一般地,它对不平等所产生的影响。有如此之多的人生活在难以忍受的贫穷之中这一事实,常常使得以增长率为最大目的的发展战略不可能得到推进。”(注:[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3页。)约翰·罗尔斯在其传世巨著《正义论》中,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个正义的社会,不仅需要正义的第一原则,同时也需要平等的第二原则;在不违背自由的前提下,强者有义务给予弱者以各种最基本的补偿,使后者能够像前者一样有机会参与社会的竞争。(注:[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表明,极端的两极化发展最终危害的不仅是劳动者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危机便是极好的例证。
  总之,一个相对公平的、顾及到穷人利益的社会发展战略,对社会的团结进而经济的持续和谐的发展来说,既是必要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22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