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评价
??大型企业产业互换或合并的企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效果:第一,大企业通过出售非骨干企业、转让不动产和产业股份等措施,有效地充实和加强了骨干企业,强化了企业的主体业务,促进了专业化经营。这有助于减少投资和重复建设,实现规模经营和效率;第二,把不适应大企业发展的产业转让给中小企业,通过产业互换实现“削弱扶强”的目标,有利于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通过产业互换或合并,降低了企业积存的高额负债比率,不仅使企业尽快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改善经营状况,而且也减轻了银行业由不良债权导致的经营压力。
??但是,上述措施的实施只是解决了产业结构的部分不合理和降低企业负债比率等问题,并没有触及企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因为,企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不是降低负债比率、减少企业数量、解决重复投资和建设等问题,强化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型企业,才是企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因此,韩国企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非常艰巨。如果要达到企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首先,韩国政府必须进行产业政策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竞争力,也就是说要进一步确立主导产业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此,韩国《21世纪经济前景构想》报告中指出,新政府将加大对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投资力度,计划到2020年,用于科技事业的投资占GDP的5%~6%,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加强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和开发,通过科学技术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韩国21世纪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次,大企业集团在进行产业互换过程中,应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向尖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韩国目前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解决轻工业与重化工业之间的不均衡发展状况,轻工业和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高附加值化也有待加强。为了提高韩国产品出口竞争能力,韩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建立企业的核心产业,提高经济效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还应注重解决产品出口结构过分集中在几个产业和品种的问题。
几点启示
韩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同样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改革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普遍问题。因此,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深化结构改革过程中也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从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机制推动结构改革
东亚国家和地区第一阶段的经济改革均是在政府的干预即主导下进行的,这种改革只是初步解决了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等硬件方面的改革。可以说,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国和地区政府需要加快制定第二阶段的经济改革计划。对此,第二阶段的改革应从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机制来推动,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为企业和金融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条件和环境,如改革和完善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等有关的各种税法、商法、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法;给企业创造自由、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环境;通过制定教育与科技政策支持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而企业与金融业则应侧重于加强自律性与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改革,即彻底改变旧的经营观念,打破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东亚各国和地区的金融体系仍将受到大量呆账和资本不足的影响和制约,目前的呆账率仍在15%~16%之间。为此,一方面,在清理呆账、坏账、整顿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同时,还要建立高效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构建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从法律和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效益好的银行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对亏损银行管理者责任的事后追究,并制定明确的标准,根据亏损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建立重视投资效益的新的银行体制,以保证资金按市场原则有效合理地流动。另一方面,应努力完善股票市场,特别是搞活债券市场,建立多种支持企业发展的风险基金,使金融市场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拓宽融资渠道。
3.正确处理景气复苏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东亚国家和地区经过一年的调整与改革,经济已走上复苏轨道,但这种复苏基本上是财政扩张的短期效应,如从增长的可持续性看,并没有显示出这种复苏是以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调整为基础的。因此,东亚国家和地区必须同时推进结构调整与继续刺激景气回升。结构调整的步伐还应加快,因为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结构性危机和制度性危机引起的。如果因目前的经济出现复苏而放慢结构改革的步伐,那么,景气回升的局面也不会持久,并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