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结构调整
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实施(NII)的形象诠释,是一个以信息交流为目的、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数据库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Seamless)”网络。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也需要信息高速公路。
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创新建设和完善这个基础设施。
(五)发展电子商务——把握未来世纪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基于互联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网络贸易模式——电子商务(ElecronicCommerce)在美国产生并迅速波及全球。
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现商业交换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广义上说,它的本质是建立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环境”或“数字化神经系统”,以实现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全方位应用。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使商务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
电子商务以一种最大化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使供需双方在最适当的时机得到最适用的市场信息,因而极大地促进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减少交易费用和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参与世界竞争能力,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潜力,应发展电子商务。
三、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一)IT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
根据什么调整——归根结底是根据IT产业的市场结构需求,包括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同时要考虑我们创造需求的能力。
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这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它依靠电子网络手段形成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有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
虚拟经营一般由虚拟人员、虚拟功能和虚拟工厂三个要素组成。虚拟人员是指借外部的人力资源,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虚拟功能是一种借用外部力量,来改善企业劣势部门的功能,使其与企业其他的优势功能相配合,避免因局部功能弱化而影响和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虚拟工厂就是企业集中公司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其生产则选择或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代为加工产生,是信息流支配物流,不受时空限制的隐形管理。
新商业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各国走向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推动各国经济涌汇到一个洪流中,这就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竞争的全球化,它体现在投资的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上。
中国已宣布参与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意味着我们已经选择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中国的选择对经济全球化有实质性的推进,因为没有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来说,就不能是完全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因此,世界要选择中国。
21世纪全球经济模式会出现新的特点,制造业会有重大革新,超级承包公司会是新世纪制造业最重要的形式。超级承包公司规模很大,在全世界拥有几十家工厂和供应网,它们的经营范围日趋扩大,有能力生产和创造用户所需的全部系列产品和提供全套服务。在新的生产模式下,研究、制造、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产品开发商与组件开发、批发、零售和制造方面的专家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与合同关系完全不同。由于摆脱了许多非核心功能,工业巨头可以把投资集中于研究和营销,因而有利于发明创造及成果转化。而且由于这种模式减少对资本内部运作的要求,大大减少新技术进入市场所面临的壁垒。
全球化具有双重性。不利的一面是,一旦一个地区的经济发生大问题,很可能波及其他地区乃至全球。有利的一面是,全球化使企业能扩大资源配置的空间进入较大的市场,刺激企业发明创造,而竞争又促使企业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从长远看,只要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流能继续,在21世纪,多数国家会参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两个命题,但从长远发展趋势上看二者又是一致的,因为要从小到大形成全球化,但在区域化的某个阶段可能与全球化又有矛盾。
(二)IT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作用
这实际是谁来调整结构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主要是在结构调整中起战略引导作用:确定方向、规则和框架,同时用政策规则、法制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机制。按市场规律——市场是配置资源基础性手段的要求,促进结构调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就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主体作用与企业发展要求是一致的。无论是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国家,政府自己充当结构调整的主体都不成功。我国在确定国内信息产业的规则的同时,还要考虑谋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三)IT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IT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有在产业自身体现的,又有通过服务于其他产业体现的,这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决定的,又是信息产业的自身特性决定的。
从我们研究看,无论从支柱产业定义还是从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装备业已达到支柱产业标准。
(四)IT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国际分工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的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出售产品,提供服务和配置资源。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在全球空间范围内发展可以取胜的体系,那我国的经济才能获得持续稳定发展。
IT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就必须审视我国IT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我国IT企业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能力。
台湾的IT产业就很好地找准了它们在全球的定位,如果美国本土提出一种新型电脑(台式或手提)定货要求,台湾给他们制造出来并运到本土的时间不超过3天(包括运输时间,当然是空运),台式电脑的键盘由于大批量生产出厂
仅2个多美元等等。
我们要认真思考在信息产业的装备业和服务业方向我们的优势和定位。
(五)IT产业结构调整是不断进行、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
严格的说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不断进行的,不会停止。所以提出结构调整问题,是因为在某一发展阶段或发展时期结构问题显得很突出。
(六)IT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结构体系的调整
IT产业结构调整,涉及IT产业中行业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等,涉及IT产业发展的全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IT产业发展战略的新提升。
(七)IT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来源
IT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特别是资本、人才和技术主要来源于市场包括国内外市场。
(八)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