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后发国家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路径探索与制度保障


美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知识化演进得益于如下因素:一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和竞争的宏观环境。运用经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调整和消除妨碍企业创新和市场竞争的行政法规,运用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确保美国企业的利益,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二是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通过成立国家科技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政府与学术界、产业界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计划,加速联邦政府技术成果的转移,充分挖掘技术成果的商业潜力;帮助企业开发适应未来全球竞争的技术能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构成产业结构升级的坚实基础。三是加大政府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对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国家标准化的研究制定,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四是培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和人力资本队伍,始终保持其在高新技术上领先全球的竞争力,为美国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创造条件。
    2.技术进步与后发国家产业结构跨越的方式
  后发国家产业结构跨越转换方式一般有两类:一是模仿式跨越转换,即在工业化进程中引进和移植先发国家的成熟产业技术或成熟的产业,通过引进模仿推动本国产业结构转换,省略或缩短产业结构转换的某些阶段。这一方式实际只是产业结构比例快速重置,反映国际产业结构演进时序向量在空间结构上的布局调整,并非实质上的技术跨越,更为严重的是,易使本国经济陷入依附性和边缘化,形成与先发国家“轮与轴”的不平等关系。二是自主创新式跨越转换。在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契机,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进行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培育知识化的主导产业,促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前启动产业结构知识化进程。在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在技术能力长期积累基础上产生的技术变革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内在机制是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战略实现过程。
    3.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效互动:后发国家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的有效路径
  知识的不断更替与创新,使产业关联的知识因素不断升级,由此引起产业结构变动,为产业结构跨越转换提供可能,同时又促使产业关联技术趋同,降低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技术准入标准,使产业结构转换可以越过循序渐进的转换过程实现跳跃式转换,进而缩短产业结构升级程序或省略转换的某些阶段。高新技术所具有的高度渗透性,加速了产业边界的模糊和融合;知识产业的全球化趋势造成的产业分工开放化,为产业结构转换实现跨越提供了所需基本要素甚至是整体产业植入的良机,使产业结构跨越转换成为现实。
  传统产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其知识化变革是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程。这一进程并非要全部淘汰传统产业,也并非要将其全部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而是首先要对传统产业进行科学定位,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渗透、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在关键领域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互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部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传统产业,其关键技术的进步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如煤炭、钢铁产业;部分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传统产业,由于注入了高新技术而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运行的平台和支撑,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如石油化工产业;部分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传统产业,由于自主创新导致核心技术的突破,其自身也将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关联效应的促动下,将聚合为主导产业群,牵引传统产业整体质量跨越,如汽车制造产业群;而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对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具有强大而持续的牵引力。
    二、后发国家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的基础条件
    1.全球技术变动新趋势带来的新机遇
  首先,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技术创新的国际网络正在形成,对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与创新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成功的创新依赖于对该领域最新动态信息的获取能力。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全球化的主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战略指导下形成以母公司R&D机构为核心、各海外R&D机构为支点的技术创新网络;国际间各类组织在技术领域普遍建立合作关系,缩短研究周期和提高成功率,缓解组织对R&D投入的承受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型企业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共同行为而组建企业技术联盟这一高层次的战略协同组织,使得产业的知识密集度大幅度提高,联盟将相关企业聚合为强大的创新团队,在团队内充分利用彼此的创新能力和R&D费用,对外则设置提高该领域的技术壁垒,扩展团队的整体竞争力;世界贸易产品的技术密度持续提高,以国际专利联合开发和专利许可方式进行的国际技术转移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巩固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上,一些新兴市场对国际技术转移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战后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构成了技术创新全球化的最重要机制之一。技术创新全球网络的形成,为后发国家参与全球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提升自身技术势能、实现产业跨越创造了条件。
  其次,知识经济与全球化交互中的企业战略正在调整。企业全球战略演变的动因缘于全球经济的根本变化。仅仅专注于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已经难以为继了。过去被视为竞争优势的高效率、低成本只是进入全球市场的初始条件。知识和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日益增强,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知识要素以越来越高的程度参与并融入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中的知识取向日趋明显,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日益提高。非连续的动态竞争环境,导致企业与其价值链或产业链上的上下游组织的合作不断加大加深,当互为对抗和竞争的组织之间在其一方面或某些利益上存在一致时,就具备了合作的基础,组织某一方面的合作团队,其竞争力和获得的利益都要比独立作战时强,双赢的结果将是可预期的,这为后发国家整合产业链、创新产业流程提供了契机。
    2.主导产业(群)的知识化演进: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的直接动力
  实现产业跨跃发展的关键在于将知识和产业技术植入主导产业,形成新兴主导产业群。一旦由知识创新所推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将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产业间因技术、物流等紧密联系而构建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群,保持其对主要竞争者的优势。主导产业群通过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将引起若干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产生飞跃,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实现知识化跨跃发展。
    3.产业空间聚集: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的有益探索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非均衡是经济增长的普遍规律。经济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产业(群)。当新技术系统内的通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行业的产品和工艺中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相关创新。由于基础科学和技术的影响,各种创新之间往往存在普遍的技术连结,创新的扩散将引致创新集群产生。资本和技术在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其实质是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一特定经济空间上的聚集。对于较强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的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能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Porter,1998)。
  传统产业集聚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一是过分简单地强调区际流动的两个要素——劳动力和资金,以此对区域

或城市的空间增长进行分析,却忽视了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知识和文化;二是单纯依靠外力可能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因此,许多国家都在探寻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寻求以技术和知识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
  新产业区是由社会分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所组成的本地化网络,是企业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下的企业集群的空间结构。新产业区的柔性和弹性取决于企业间的竞争和协同态势。成功的区域是有创新性的区域,区域的发展依赖于区内企业持续的创新。新产业区的形成依赖于区域产业分布、技术结构层次、文化和制度因素,而其基础则是产业集聚:在一定制度背景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37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