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理学:儒家与基督教之比较分析
·创世纪》二:7。
[6] 参看《孟子·滕文公上》。
[7] 参看《论语·颜渊》。
[8] 参看《论语·乡党》。
[9] 这方面的《圣经》经节有:“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旧约·传道书》七:20);“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旧约·箴言》二十:9)
[10] 例如,在《新约·使徒行传》第十四章有这样的记载,使徒保罗因为医治了瘸子的腿就被人误以为上帝借着人形降临,因此,那些人就要敬拜保罗,这时,“……保罗……听见,就撕开衣服,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什么做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也一样!……’”
[11] 参看《新约·路加福音》十五:3~7中耶稣关于失羊的比喻。
[12] 耶稣在训导门徒时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新约·约翰福音》十五:12)
[13] 关于这一点,参看Terry L.Cooper.An Ethic of Citizenship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91,p.63.
[14] 《孟子·尽心上》。
[15] 虽然儒家认为有德者应在高位,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但这很难说是对有德者的奖赏,反而可能是对其更进一步的期望,而且“内圣”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而“外王”则不得不依赖于许多外在的因素,例如政治是否清明等。因此,儒家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只要是正当和善的行为,就完全可以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16] 耶稣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新约·约翰福音》十:18)
[17] “凡劳苦挑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十一:28)
[18] 耶稣讲的一句话最能表达这方面的意思:“你们要先求他(指上帝——引者注)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衣物和饮食——引者注)都要加给你们了。”(《新约·马太福音》六:33)
[19] 耶稣用比喻告诉人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新约·约翰福音》十二:24)。
[20] “耶和华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旧约·诗篇》三十四:9~11)
[21] 例如,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22] 诗人说:“……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向我所赐的一切厚恩?”(《旧约·诗篇》一百一十六:12)。保罗写道:“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新约·哥林多后书》:五:14~15)
[23] 这包括耶稣临上十字架前一晚亲自为门徒洗脚(参看(《新约·约翰福音》十三:1-15),以及在十字架上,为与他同钉十字架并嘲笑他的犯人祷告(参看(《新约·路加福音》二十三:33~34)。
[24] 耶稣的门徒约翰写道:“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新约·约翰一书》)三:16~18。
《道德心理学:儒家与基督教之比较分析(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476.html
[6] 参看《孟子·滕文公上》。
[7] 参看《论语·颜渊》。
[8] 参看《论语·乡党》。
[9] 这方面的《圣经》经节有:“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旧约·传道书》七:20);“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旧约·箴言》二十:9)
[10] 例如,在《新约·使徒行传》第十四章有这样的记载,使徒保罗因为医治了瘸子的腿就被人误以为上帝借着人形降临,因此,那些人就要敬拜保罗,这时,“……保罗……听见,就撕开衣服,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什么做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也一样!……’”
[11] 参看《新约·路加福音》十五:3~7中耶稣关于失羊的比喻。
[12] 耶稣在训导门徒时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新约·约翰福音》十五:12)
[13] 关于这一点,参看Terry L.Cooper.An Ethic of Citizenship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91,p.63.
[14] 《孟子·尽心上》。
[15] 虽然儒家认为有德者应在高位,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但这很难说是对有德者的奖赏,反而可能是对其更进一步的期望,而且“内圣”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而“外王”则不得不依赖于许多外在的因素,例如政治是否清明等。因此,儒家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只要是正当和善的行为,就完全可以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16] 耶稣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新约·约翰福音》十:18)
[17] “凡劳苦挑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十一:28)
[18] 耶稣讲的一句话最能表达这方面的意思:“你们要先求他(指上帝——引者注)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衣物和饮食——引者注)都要加给你们了。”(《新约·马太福音》六:33)
[19] 耶稣用比喻告诉人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新约·约翰福音》十二:24)。
[20] “耶和华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旧约·诗篇》三十四:9~11)
[21] 例如,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22] 诗人说:“……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向我所赐的一切厚恩?”(《旧约·诗篇》一百一十六:12)。保罗写道:“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新约·哥林多后书》:五:14~15)
[23] 这包括耶稣临上十字架前一晚亲自为门徒洗脚(参看(《新约·约翰福音》十三:1-15),以及在十字架上,为与他同钉十字架并嘲笑他的犯人祷告(参看(《新约·路加福音》二十三:33~34)。
[24] 耶稣的门徒约翰写道:“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新约·约翰一书》)三: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