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使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上实现了大幅度、大纵深的变革,这场变革,在增强信用社经营活力,使信用社朝着快速稳健方向发展的同时,多年来堆积形成的阻滞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也跃之桌面。
一、人力资源方面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状况是 : 人才匮乏,人员老化,进人渠道不畅。以苍山联社为例,该联社自 1994 年成立以来, 12 年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 46 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36 人),这些人员大多是联社成立之初和省联社成立以后接收的。由于信用社录用人员的条件严格、关卡较多,使许多想进入信用社工作的大学生只好望“社”兴叹。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信用社在减员增效的驱动下,人员推出步伐得到了加快,苍山联社成立以来,包括内部退养在内共有 56 人离开了工作岗位。同时也面临着人员的老化( 1980 年前进社的人员 96 人,占目前全部人员的 24% )的问题。照此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不将是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且是人员断档的问题(目前,苍山联社已经出现了人员短缺的现象,大多数信用社内勤人员少于 5 人,部分社仅为 3 人),将无法满足和适应业务发展和为“三农”服务的需要。因此,拓宽进人渠道、优化人员配置、增强“造血”功能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加快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有计划、按需求接收有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向社会招收一定数量的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退养制度,落实“双考”制度、末位淘汰制度,进一步加大减员的工作力度。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达到提高素质、优化队伍的目的。
二、不良贷款方面
不良贷款作为票据兑付的一项硬指标,自票据置换以来,各级信用社紧紧围绕改革目标要求,想方设法,进一步加大了清收盘活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现象在部分信用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不能忽视。遏制不良贷款的反弹,应采取如下措施:
1 、严肃纪律,严明责任,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一方面,明确贷款投放序列,在贷款投向和投量上分化风险。即放开质押贷款、增加小额贷款、控制大额贷款,对持本社存单的 质押贷款,敞开发放,不作规模控制;对农户小额贷款积极推行,量力增加;对中小经营规模的个体户贷款适度拓展,确保质量;对大户贷款 “锁定余额、逐步压缩、严控新增”。另一方面,明确贷款责任,把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落实当作贷款发放的必备条件,按照“包放、包收、包效益”的原则,实行贷款责任终身制,把新增贷款管理和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与干部的任用和个人收益相挂钩。
2 、区别情况,多措并举,大力清收盘活存量资产。在内部,要从追究责任人贷款入手,出重拳、用猛药,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多方联动措施,确保清收效果。在法律层面,针对不同情况,可采取 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行使代位权、行使撤销权、行使抵销权、提前追究违约责任、申请破产等措施,达到清收盘活的目的。在贷户因素方面, 对因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破产倒闭的要及时申请资产保全;对企业在合并、转制过程中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向新形成的企业落实还款责任,并保证法律时效及各种手续的完备;对暂时还款有困难,但确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贷户,要“放水养鱼”,达到“鱼”肥“水”活的目的。
三、股金规范方面
当前,农信社在增资扩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本金稳定性差。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农信社增资扩股的过程中存在着自然人股多、法人股少的现象,而在自然人股中,又以资格股居多。由于资格股具有退股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金的稳定性。而投资股不能退股,加上亏损社分红资金无法落实,吸收投资股的难度较大,因此,一些信用社基本上以吸收资格股为主,投资股极少。同时,在部分信用社也存有存款化股金和贷款化股金的现象。农村信用社优化股金结构、保持股金的稳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要加强股本金的管理。县联社要从严要求、从严把握,尤其是在新股的退出上,要认真执行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和有关股金管理的规定,对不符合退股条件的,不得违规为股东办理退股手续、支付利息或者是分红。二要在规范和清理老股金的基础上,完善股金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内有经济实力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等经济实体入股,多吸收投资股和法人股,完善股金结构,保证股金的稳定性。三要 进一步加大增资扩股的工作力度,通过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作用、发展前景及入股社员的权利等,增强社会公众入股的积极性。
四、服务“三农”方面
农业贷款具有额度小、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做好信贷支农工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仅是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发挥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主力军作用和实践信用社服务宗旨的需要,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客观选择。基于此,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面向“三户”,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向调整的力度,农贷增量和存量占比均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应该看到,“鹊巢鸠占”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支农资金不到位、服务不到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因此,加大对农投入,改善信合服务是今后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点。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