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制造业体系”和“劳动力稀缺论”的讨论
一
伦敦水晶宫展览会引发的争议首先是关于内战前美国是否形成了优于英国的制造业体系的问题。有趣的是,那些认为美国领先的学者立论的根据源于英国人的印象。因为英国人在水晶宫展览会上看到柯尔特手枪后,对美国的枪械制造交口称赞。他们在1853年还派员赴美考察。这些英国枪械专家在美国联邦兵工厂参观后都盛赞其机器生产。于是,英国军械局乃建议政府仿效美国,用机器快速大量生产零件能互换的步枪。英国国会在1854年建立的小型枪械特别委员会专门为此举行了听证会,以确定这种美国式机器生产的可行性。柯尔特手枪的美国制造商塞缪尔·柯尔特作证说:“没有什么不能用机器生产。”他还说标准化的零件互换在美国已司空见惯。其他英方证人对美国的机器生产也多有肯定。尽管有人在成本、质量和零件互换上提出质疑,小型枪械委员会还是建议由军械局试验制造小型枪械,即以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和哈泼斯法里的联邦兵工厂为模式,并用美国造的机器进行生产(注:大卫·A.宏萧:《从美国体系到大规模生产,1800-1932年》(David A.Hounshell,From American System to Mass Production,1800-1932),巴尔的摩1991年版,第16-25页。)。
正是基于水晶宫展览会会上的轰动、英国枪械专家的报告和英国国会小型枪械委员会的听证会,历史学家约瑟夫·威坎姆·罗伊在他1916年出版的《英国和美国的机床制造者》一书中率先声言,零件互换“源于美国”,欧洲人称这种标准零件的机器生产为“美国制造业体系”(注:约瑟夫·威坎姆·罗伊:《英国和美国的机床制造者》(Joseph Wickham Roe,English and American Tool Builders),纽黑文1916年版,第129、140-141页。)。此后,这一说法为很多著名学者所接受,并广为引用(注:约翰·E.索依尔:《美国制造业体系的社会基础》(John E.Sawyer,“The Social Basis of American System of Manufacturing),《经济史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第14卷,1954年,第361-379页;尤金·弗格森:《技术史文献书籍目录》(Eugene S.Ferguson,Bibliography of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68年版;保罗·尤瑟尔丁:《经济史中的技术研究》(Paul Uselding,“Studies of Technology in Economic History”),载于罗伯特·E.戈尔曼编:《经济和企业史研究新近发展:纪念赫尔曼·E.克鲁思文集》(Robert E.Gallman,ed.,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History:Esars in Memory of Herman E.Kross),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1977年版,第159-219页。),因为内战前到访的外国人有不少都对美国的机器生产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机器生产和零件互换确实是美国工业部门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重要技术前提。有人还认为,那位发明轧棉机的伊莱·惠特尼就是第一位实现零件互换的大师。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技术史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里对美国制造业的技术发展作了相当广泛的研究,结果对“美国制造业体系”一说提出了质疑。特拉华大学的大卫·A.宏萧教授认为,零件互换的创见并非始于美国,而是来自18世纪法国的军事理性主义。其倡导者为让-巴普提斯特·戴·格里波瓦将军。他从1765年就开始在法国军械生产中推动零件标准化。不过,这种理念对美国人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托马斯·杰斐逊在担任驻法公使时就对此发生浓厚兴趣。独立战争后,留在美国的法国军人路易·戴·托沙德少校更使这种理念深深植根于美国军方。他写的“组建炮兵和工程兵学校”的建议成了西点军校的蓝图,而他根据华盛顿总统吩咐写的《美国炮兵指南》则成了西点军校和美国军官的必读教材。托沙德在书中竭力倡导格里波瓦将军有关“统一和常规体系”的思想。当时出掌美国军械生产大权的不是他的同事,就是西点军校毕业生。美国军方后来不遗余力推动枪械生产上的零件互换,渊源就在于此(注:宏萧:《从美国体系到大规模生产》,第25-28页。)。
惠特尼即为美国军方请来生产枪械的承包商之一。不过,他从未实现零件互换。此公只是在政府合同行将到期无法交货时找了个借口,说正在试验生产标准零件组装的步枪,需要更多时间和政府预付款。为了使有关方面相信他的托词,惠特尼还于1801年1月在华盛顿展示其产品。约翰·亚当斯总统和当选总统杰斐逊都兴致勃勃地前来参观。尽管惠特尼互换组装的只是整个枪机而不是枪机零件,早就对零件互换情有独钟的杰斐逊马上兴奋地得出惠特尼已经成功的结论。于是,惠特尼在时间和预付款上都赢得了政府的让步,可他根本未能造出零件可互换的枪械(注:宏萧:《从美国体系到大规模生产》,第29-32页。)。倒是为联邦政府制造枪械的另一位私人承包商西蒙·诺斯做到了这一点。他在1816年左右不仅实现了手枪枪机零件互换,而且在美国最先使用铣床。技术史学家密瑞特·罗伊·史密斯认为,这种铣床技术的发展是“美国体系崛起的总体缩影”。另外,哈泼斯法里联邦兵工厂的内部承包人约翰·霍尔在19世纪20年代生产步枪时也全部实现了标准零件互换。不仅如此,霍尔在设计和应用生产标准零件的机器上集众家之所长,其成就被史密斯称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延伸”(注:密瑞特·罗伊·史密斯:《约翰·H.霍尔、西蒙·诺斯和铣床:内战前军械制造者创新的实质》(Merritt Roe Smith,“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557.html
伦敦水晶宫展览会引发的争议首先是关于内战前美国是否形成了优于英国的制造业体系的问题。有趣的是,那些认为美国领先的学者立论的根据源于英国人的印象。因为英国人在水晶宫展览会上看到柯尔特手枪后,对美国的枪械制造交口称赞。他们在1853年还派员赴美考察。这些英国枪械专家在美国联邦兵工厂参观后都盛赞其机器生产。于是,英国军械局乃建议政府仿效美国,用机器快速大量生产零件能互换的步枪。英国国会在1854年建立的小型枪械特别委员会专门为此举行了听证会,以确定这种美国式机器生产的可行性。柯尔特手枪的美国制造商塞缪尔·柯尔特作证说:“没有什么不能用机器生产。”他还说标准化的零件互换在美国已司空见惯。其他英方证人对美国的机器生产也多有肯定。尽管有人在成本、质量和零件互换上提出质疑,小型枪械委员会还是建议由军械局试验制造小型枪械,即以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和哈泼斯法里的联邦兵工厂为模式,并用美国造的机器进行生产(注:大卫·A.宏萧:《从美国体系到大规模生产,1800-1932年》(David A.Hounshell,From American System to Mass Production,1800-1932),巴尔的摩1991年版,第16-25页。)。
正是基于水晶宫展览会会上的轰动、英国枪械专家的报告和英国国会小型枪械委员会的听证会,历史学家约瑟夫·威坎姆·罗伊在他1916年出版的《英国和美国的机床制造者》一书中率先声言,零件互换“源于美国”,欧洲人称这种标准零件的机器生产为“美国制造业体系”(注:约瑟夫·威坎姆·罗伊:《英国和美国的机床制造者》(Joseph Wickham Roe,English and American Tool Builders),纽黑文1916年版,第129、140-141页。)。此后,这一说法为很多著名学者所接受,并广为引用(注:约翰·E.索依尔:《美国制造业体系的社会基础》(John E.Sawyer,“The Social Basis of American System of Manufacturing),《经济史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第14卷,1954年,第361-379页;尤金·弗格森:《技术史文献书籍目录》(Eugene S.Ferguson,Bibliography of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68年版;保罗·尤瑟尔丁:《经济史中的技术研究》(Paul Uselding,“Studies of Technology in Economic History”),载于罗伯特·E.戈尔曼编:《经济和企业史研究新近发展:纪念赫尔曼·E.克鲁思文集》(Robert E.Gallman,ed.,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History:Esars in Memory of Herman E.Kross),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1977年版,第159-219页。),因为内战前到访的外国人有不少都对美国的机器生产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机器生产和零件互换确实是美国工业部门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重要技术前提。有人还认为,那位发明轧棉机的伊莱·惠特尼就是第一位实现零件互换的大师。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技术史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里对美国制造业的技术发展作了相当广泛的研究,结果对“美国制造业体系”一说提出了质疑。特拉华大学的大卫·A.宏萧教授认为,零件互换的创见并非始于美国,而是来自18世纪法国的军事理性主义。其倡导者为让-巴普提斯特·戴·格里波瓦将军。他从1765年就开始在法国军械生产中推动零件标准化。不过,这种理念对美国人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托马斯·杰斐逊在担任驻法公使时就对此发生浓厚兴趣。独立战争后,留在美国的法国军人路易·戴·托沙德少校更使这种理念深深植根于美国军方。他写的“组建炮兵和工程兵学校”的建议成了西点军校的蓝图,而他根据华盛顿总统吩咐写的《美国炮兵指南》则成了西点军校和美国军官的必读教材。托沙德在书中竭力倡导格里波瓦将军有关“统一和常规体系”的思想。当时出掌美国军械生产大权的不是他的同事,就是西点军校毕业生。美国军方后来不遗余力推动枪械生产上的零件互换,渊源就在于此(注:宏萧:《从美国体系到大规模生产》,第25-28页。)。
惠特尼即为美国军方请来生产枪械的承包商之一。不过,他从未实现零件互换。此公只是在政府合同行将到期无法交货时找了个借口,说正在试验生产标准零件组装的步枪,需要更多时间和政府预付款。为了使有关方面相信他的托词,惠特尼还于1801年1月在华盛顿展示其产品。约翰·亚当斯总统和当选总统杰斐逊都兴致勃勃地前来参观。尽管惠特尼互换组装的只是整个枪机而不是枪机零件,早就对零件互换情有独钟的杰斐逊马上兴奋地得出惠特尼已经成功的结论。于是,惠特尼在时间和预付款上都赢得了政府的让步,可他根本未能造出零件可互换的枪械(注:宏萧:《从美国体系到大规模生产》,第29-32页。)。倒是为联邦政府制造枪械的另一位私人承包商西蒙·诺斯做到了这一点。他在1816年左右不仅实现了手枪枪机零件互换,而且在美国最先使用铣床。技术史学家密瑞特·罗伊·史密斯认为,这种铣床技术的发展是“美国体系崛起的总体缩影”。另外,哈泼斯法里联邦兵工厂的内部承包人约翰·霍尔在19世纪20年代生产步枪时也全部实现了标准零件互换。不仅如此,霍尔在设计和应用生产标准零件的机器上集众家之所长,其成就被史密斯称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延伸”(注:密瑞特·罗伊·史密斯:《约翰·H.霍尔、西蒙·诺斯和铣床:内战前军械制造者创新的实质》(Merritt Roe Smith,“
John H.Hall,Simeon North,and the Milling Machine: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among Antebellum Arms Makers”),《技术与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第14卷,1973年,第574、577页;密瑞特·罗伊·史密斯:《哈泼斯法里兵工厂和新技术》(Harpers Ferry Armory and the New Tech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