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


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 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英明决策。这次会议重 新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指引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 向,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坚实起点。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确立,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 结果,是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同时,也使我们在关于“什么是社 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认识上走出了历史的沼泽。在新中国成立已有二三 十年后,仍不能把生产力搞上去,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有相当程度的改善,是难以解决 中国的任何问题的。而在原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所解决的历 史课题,正包含在实现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中。
  从20世纪70-8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革命催动着全球 性经济竞争,这是一场没有枪炮的特殊“战争”。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在国际 舞台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发展问题与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代 表人物的关注,日益成为世界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是,中国在“文 化大革命”后,拉大了同世界工业先进国家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不敢提出现代 化问题,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注意力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是中国面临的严峻 考验。重新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 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当今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对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可能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保持警醒的结果。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对现代化从理论与实践上的认识都大大地向前 跨进和大大地丰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形成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一个纲。众望所归,纲 举目张,由此在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上发生了一系列转 折性变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不断把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局面,从理论上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问题 的认识,在实践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化里程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长卷和主线;百余年来先进 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引向现代化的中国,走向民族的复兴。 中国现代化历经几番起落,痴心不改。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相继表达过他们的救国救民 主张,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都不可能找到真正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出路。中 国现代化进程“九死一生”(中国学者张琢持此论),终于变成了全民族的一项宏伟工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的一座最重要的里程碑。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与建国道路,才能把中国引向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并且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党 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真实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把中国人民的现代化理想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结合起来,是完 成民族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也是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上实践上给予当代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交出的答卷。
      三、现代化中国是对世界发展进程的贡献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大业,是一项世界性的和世纪性 的难题。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任务,又要完成现代生产 过程的商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双重任务,同时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 命的潮流;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增长的较高速度,又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制订出科学 的审慎的规划,经过长期的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奋斗。
  当面向21世纪时,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 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战略与政策更加明确。目前,我国已经胜利 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 向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前进。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和 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预示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程的光辉前景。从新世纪前20年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各项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 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它标志 着中国现代化即将迈出的新的步伐和我们党对实现中国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富于魅力的口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伴随着对中国现代化认识和实践的深化,现代化中国的蓝图更加实际地展现在我们 面前。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以新的姿态担当着民族复兴的 大业,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集中表现。
  应该说,21世纪上半叶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现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所达到的 现代化),都未能超出“经典的现代化理论”所表述的范围,而不是发达国家所走的“ 第二次现代化”。如我国城市化进程近年在加快,城镇和城镇人口的比例出现持续攀升 的势头,农村人口急速向城市流动,但城市化水平总体来看还很低。但是,这并不是说 ,我们现实就不需要关注和推进“第二次现代化”,就可以将“第二次现代化”与我们 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两者截然分割开来。事实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跨越式发展 ”的决策,沿海比较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都包含“第二次现代化”的因素 ,其中一些现代化指标也是可以与“第二次现代化”进程相印证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 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所以,关于“第二次现代 化”概念,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预见和前瞻意义。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但它走着自己的道路,以自己的特点来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开创了在社会主义道 路上建设现代化的先例,开创了在现代化

建设的同时实行改革开放的任务,并且把这看 作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构想中,二者在现代化实践 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特色和成功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同时,坚定不移地领导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敢于在批判旧体制中前进的勇气和胆识。
  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关起门搞建设,那样是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面的。中国现代化应当 与世界范围内的外部环境相联接。为着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我们 的现代化必须注意学习和吸取先进技术、科学和文化知识,以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可 以向西方学习,利用资本主义下创造的有益经验和管理方式,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 务。在对外开放的扩大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能够表现出宏大气魄和较高起 点,能够形成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与进步中的伟大创造力。
  世界现代化进程对于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马克思主义者应当 站在时代的前列,回应世界发展进程提出的历史性课题。跨进21世纪门槛,全球化形成 一种不绝于耳的新语境。在全球化语境中,而中国现代化并不按照别人的标准、别人的 理解去做。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又应当是 世界性的,它所达到的水平应当是世界认可的,拿到世界上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当然, 我们是在一个原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 达到和超过先进工业国家的水平,但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近代化,不是重复过时的生产方 式和技术水平,不是亦步亦趋地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根据自己的 特点达到较高的水平,甚至是别人难以企及和未有估计到的水平。在一个世界上人口众 多的大国,我们要在十几亿人的温饱和小康基础上进而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在21世 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本身就是对世界

《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58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