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
生。二是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透明度差、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有随意性,各地政策解释相差甚远,官员腐败、索贿现象普遍。三是尚无健全的银行结算体系,金融机构债务负担严重,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企业资金往来极为不便。四是许多地方政府对中国企业和劳务人员直接参与俄国内资源开发利用、市场营销开拓存有戒心,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和行业准入限制倾向。五是社会黑势力猖獗,中方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六是企业税负沉重,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中资企业陷入经常性亏损。
五、中俄投资与承包劳务合作的重要领域及其未来发展潜力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俄关系已经得到全面改善,双方具有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的愿望,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性制度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但是相比之下,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劳务等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政策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市场规范与调整之后的民间经济往来目前仅仅处于恢复时期。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建设中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需要,也使得双方边境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失去了许多利用自身优势获得更多经济发展和致富的机会,不利于相邻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友好交往。因此,全面加强中俄经济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来看,贸易往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是贸易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其本身对于促进贸易发展、消除贸易摩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未来的两国经济关系中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俄罗斯是一个拥有1.39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仅莫斯科就有人口900万,但由于该市人均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至少是北京的两倍,市场中70%的食品,80%的日用品来自国外,而且其中家用电器40%左右是经过其他国家转口进入俄罗斯的中国制造商品。因此,俄罗斯市场需要的食品、家电、纺织品等也正是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在中国目前国内市场饱和的条件下,具有技术和资金势力的国内企业通过投资合作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是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回避恶性竞争和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
第二,俄罗斯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的国家。中俄两国之间存在许多可供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首先,从能源领域来看,俄罗斯的天然气开采量占世界的30%,石油占12%,煤占16%。可采能源储量在世界上也占有很大比重,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来克服经济困难、发展经济是俄罗斯政府的一个新政策趋向,中国正在制定新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作为世界能源大国,俄罗斯有条件成为实施能源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先考虑的伙伴,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走出去”合作开发的重要市场。中俄两国政府在该领域的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9年签定了有关铺设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到中国的输气管道的技术经济合作总协定,同时还决定从东西伯利亚向中国出口电能,计划铺设输油管向中国输送石油。这些项目对于促进中国大型企业参与对俄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提高双方合作的层次和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将带动相关领域中俄企业合作的发展。其次,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占到世界的25%以上,2001年,中俄签署有关开展木材加工合作的协议。目前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正稳步进行。一些中国公司已经同俄罗斯远东地方当局签订意向协议,在俄建立从砍伐到加工的综合木材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木材产品。中俄合作建立这类企业,既可扩大双边正当贸易,还可防止木材走私。长期来看,能够在满足中国国内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的同时,为俄罗斯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再次,土地开发与农业经营合作是双方发挥互补优势的又一个领域,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土耕地面积,而且相对人口稀少,农业劳动力紧缺。双方通过吸收中方技术和资金、有效利用当地和中方农业劳动力,进行种植或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能够达到改善当地经济和就业条件、满足双方市场需求的“双嬴”效果。
第三,在中俄双边关系中,科技人员以及一般劳务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俄罗斯在许多基础科学研究方面集中了大批优秀科学家和顶尖研究成果,在诸如航天航空、能源、激光、新材料、化工、生物技术、造船等高科技应用领域同样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按照目前每万人中科学家人数计算,俄罗斯大约达到30人左右,居世界第8~9位。因此,采取技术入股、合作协议、技术引进等各种方式吸收俄罗斯科技人员参与中方研究和开发,有利于提高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和长远利益。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从一般劳务合作来看,据估计,未来5~10年里,俄罗斯需要1000万劳动力开发东部地区。从俄罗斯全国来看,由于人口出现负增长,未来长期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将更为突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将为俄罗斯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目前中俄政府间已就利用中国劳务在俄罗斯从事道路工程、农业开发等项目达成共识。这为中国对俄劳务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中俄双方劳务合作的规模将会明显扩大。
六、关于加强中俄投资与工程劳务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 提高中俄经济关系在地区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目前我国已经通过中俄双边定期对话和“上海合作组织”形式,在政治、地区安全、反恐等领域与俄罗斯之间形成了战略性合作机制,虽然其中也包括经济合作的内容,但是,目前还没有成为相互关系的最优先领域,市场作用的结
(二)积极支持俄罗斯参与WTO以及地区多边合作机制
双边经贸关系中的许多问题,起源于很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市场与社会行为的无序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忽视国际通行商业习惯和规则所造成的。因此,对于俄罗斯所表现出的对外开放以及相应的制度完善,中国应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支持俄罗斯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支持俄罗斯参加东北亚地区、中亚地区多边合作的行动,在统一规则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三)推动双边有关经济合作研究与交流活动的进程
中俄之间已经就加强双边经济合作问题研究达成协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鉴中日韩、中国与东盟等多边合作研究机制等经验,应当将中俄双边研究项目作为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有效方式,继续给予支持,并使其成为制度性、经常性专家咨询机制,并通过论坛等方式向社会宣传其研究成果。目前,俄罗斯在实际推进实质性研究方面有一定困难,应当通过双边协商,使其进入正常程序。
(四)重视贸易发展对投资与其他合作的先导作用
中俄经济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变化表明,双边贸易的影响和先导作用非常明显。为了促进双方的相互投资以及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首先应当在双边贸易关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建议中俄之间通过政府对口职能部门或者民间协会团体等途径,加强定期性对话与交流,深入研究与探讨双边在贸易形式、通关、检验检疫、信息等方面的协调和配合问题,将消除贸易障碍、促进便利化作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切入点。
(五)切实采取和落实对双边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鼓励措施
由于中俄经济互补性的存在,双边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为此,中方应将俄罗斯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在外汇管理、人民币跨境流通、投资项目审批、政策信息服务、政策性金融支持、银行结算体系、双方人员往来便利等方面切实制定措施,并通过与俄方加强协商和政策协调,完善相互投资和合作环境。对于一些已经制定的,如给予进行木材加工合作项目的中方企业予以贴息支持等措施,应当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资金额度和银行操作层面给予保障。
(六)加强引导,逐步提升中俄投资与工程劳务合作的层次
为了改变中俄投资合作中的小型化、零散化现象,提高中方企业的商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水平。应当利用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609.html
五、中俄投资与承包劳务合作的重要领域及其未来发展潜力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俄关系已经得到全面改善,双方具有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的愿望,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性制度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但是相比之下,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劳务等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政策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市场规范与调整之后的民间经济往来目前仅仅处于恢复时期。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建设中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需要,也使得双方边境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失去了许多利用自身优势获得更多经济发展和致富的机会,不利于相邻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友好交往。因此,全面加强中俄经济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来看,贸易往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是贸易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其本身对于促进贸易发展、消除贸易摩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未来的两国经济关系中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俄罗斯是一个拥有1.39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仅莫斯科就有人口900万,但由于该市人均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至少是北京的两倍,市场中70%的食品,80%的日用品来自国外,而且其中家用电器40%左右是经过其他国家转口进入俄罗斯的中国制造商品。因此,俄罗斯市场需要的食品、家电、纺织品等也正是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在中国目前国内市场饱和的条件下,具有技术和资金势力的国内企业通过投资合作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是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回避恶性竞争和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
第二,俄罗斯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的国家。中俄两国之间存在许多可供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首先,从能源领域来看,俄罗斯的天然气开采量占世界的30%,石油占12%,煤占16%。可采能源储量在世界上也占有很大比重,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来克服经济困难、发展经济是俄罗斯政府的一个新政策趋向,中国正在制定新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作为世界能源大国,俄罗斯有条件成为实施能源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先考虑的伙伴,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走出去”合作开发的重要市场。中俄两国政府在该领域的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9年签定了有关铺设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到中国的输气管道的技术经济合作总协定,同时还决定从东西伯利亚向中国出口电能,计划铺设输油管向中国输送石油。这些项目对于促进中国大型企业参与对俄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提高双方合作的层次和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将带动相关领域中俄企业合作的发展。其次,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占到世界的25%以上,2001年,中俄签署有关开展木材加工合作的协议。目前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正稳步进行。一些中国公司已经同俄罗斯远东地方当局签订意向协议,在俄建立从砍伐到加工的综合木材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木材产品。中俄合作建立这类企业,既可扩大双边正当贸易,还可防止木材走私。长期来看,能够在满足中国国内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的同时,为俄罗斯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再次,土地开发与农业经营合作是双方发挥互补优势的又一个领域,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土耕地面积,而且相对人口稀少,农业劳动力紧缺。双方通过吸收中方技术和资金、有效利用当地和中方农业劳动力,进行种植或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能够达到改善当地经济和就业条件、满足双方市场需求的“双嬴”效果。
第三,在中俄双边关系中,科技人员以及一般劳务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俄罗斯在许多基础科学研究方面集中了大批优秀科学家和顶尖研究成果,在诸如航天航空、能源、激光、新材料、化工、生物技术、造船等高科技应用领域同样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按照目前每万人中科学家人数计算,俄罗斯大约达到30人左右,居世界第8~9位。因此,采取技术入股、合作协议、技术引进等各种方式吸收俄罗斯科技人员参与中方研究和开发,有利于提高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和长远利益。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从一般劳务合作来看,据估计,未来5~10年里,俄罗斯需要1000万劳动力开发东部地区。从俄罗斯全国来看,由于人口出现负增长,未来长期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将更为突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将为俄罗斯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目前中俄政府间已就利用中国劳务在俄罗斯从事道路工程、农业开发等项目达成共识。这为中国对俄劳务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中俄双方劳务合作的规模将会明显扩大。
六、关于加强中俄投资与工程劳务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 提高中俄经济关系在地区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目前我国已经通过中俄双边定期对话和“上海合作组织”形式,在政治、地区安全、反恐等领域与俄罗斯之间形成了战略性合作机制,虽然其中也包括经济合作的内容,但是,目前还没有成为相互关系的最优先领域,市场作用的结
果也远未达到这种的程度。考虑到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潜在规模和增长能力,不能排除其作为新的贸易和投资重要伙伴的可能性。立足于长期稳定的地区经济合作格局和多元化市场结构的需要,有必要提高俄罗斯作为经济合作伙伴的战略性地位,将已有机制逐步向经济领域扩展和深化,直至将经济合作提升为最优先领域。
(二)积极支持俄罗斯参与WTO以及地区多边合作机制
双边经贸关系中的许多问题,起源于很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市场与社会行为的无序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忽视国际通行商业习惯和规则所造成的。因此,对于俄罗斯所表现出的对外开放以及相应的制度完善,中国应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支持俄罗斯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支持俄罗斯参加东北亚地区、中亚地区多边合作的行动,在统一规则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三)推动双边有关经济合作研究与交流活动的进程
中俄之间已经就加强双边经济合作问题研究达成协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鉴中日韩、中国与东盟等多边合作研究机制等经验,应当将中俄双边研究项目作为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有效方式,继续给予支持,并使其成为制度性、经常性专家咨询机制,并通过论坛等方式向社会宣传其研究成果。目前,俄罗斯在实际推进实质性研究方面有一定困难,应当通过双边协商,使其进入正常程序。
(四)重视贸易发展对投资与其他合作的先导作用
中俄经济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变化表明,双边贸易的影响和先导作用非常明显。为了促进双方的相互投资以及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首先应当在双边贸易关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建议中俄之间通过政府对口职能部门或者民间协会团体等途径,加强定期性对话与交流,深入研究与探讨双边在贸易形式、通关、检验检疫、信息等方面的协调和配合问题,将消除贸易障碍、促进便利化作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切入点。
(五)切实采取和落实对双边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鼓励措施
由于中俄经济互补性的存在,双边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为此,中方应将俄罗斯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在外汇管理、人民币跨境流通、投资项目审批、政策信息服务、政策性金融支持、银行结算体系、双方人员往来便利等方面切实制定措施,并通过与俄方加强协商和政策协调,完善相互投资和合作环境。对于一些已经制定的,如给予进行木材加工合作项目的中方企业予以贴息支持等措施,应当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资金额度和银行操作层面给予保障。
(六)加强引导,逐步提升中俄投资与工程劳务合作的层次
为了改变中俄投资合作中的小型化、零散化现象,提高中方企业的商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水平。应当利用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