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根到底就是建设民族精神。”江泽民认为,精神 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指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 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7](p.647-648)因此,要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就必须把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 状态。再次,创新是文化现代化的生命力。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于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 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 处,不断创新。
  2.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 战略目标的新征途中,把邓小平理论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起来,更加鲜 明地提出要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并且要求不断推 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刻理解“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正确处 理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都充分强调“社 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 业”,“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 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这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 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从全面发展的高度赋予了人才思想新的内涵,更加明确指出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 件,只有正确处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才能全面实现现代 化。
  第一,社会全面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产物,离 开了人就不可能有社会;而人总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 。尤其是全面发展的个人,更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人自身的发展历史与 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是同一过程中彼此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人的发展既是经 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又有赖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文化基础,而且人的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一定阶段的社会发展战略,作为各种社 会关系中发挥纲领性、导向性作用的因素,既影响和规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 ,同时也规定着人的发展倾向和发展目标。离揩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 改善,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就谈不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已经解决温饱并且 正在积极向小康迈进的情况下,在实施社会全面进步战略已经初见成效的条件下,江泽 民进一步提出了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 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做到的。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决定因素。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战略的过程中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决定因素。因为作为现代 化关键的科技现代化,不仅需要具有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去创造,而且还必须具有一 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去操作;作为现代化核心的经济现代化,不仅需要从技 术上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而且必须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 的人来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现代化重要特征和根本保障的政治民主化,同样必须由具有 现代文明意识的人来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和组成称职的公务员队伍。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 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社会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 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第三,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的互动过程。社会全面进 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而不能割裂开来。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 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 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 ,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还深刻阐明这种互动关系统一于 不断提升的历史过程之中,即:“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 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 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与推进 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统一起来;在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不断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也就是说,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不断改善人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又要不断提高人自身的素质,只有二者同步推进、互为因果,才能 全面实现现代化。
      二、政党现代化的战略思维
  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 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在党的 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在十六中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 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建党思想和现代化建 设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不仅强调了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而 且提出了党的现代化的战略思维,为我们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搞好自身现代化建设、 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指明了方向。
  1.政党现代化是政党发展普遍规律的要求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第一,党的现代化是政党发展普遍规律的必然趋向。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有一个重要 原理,就是“党在发展”。这实际上提出了党的现代化问题,即政党必然要

随着现代化 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基本精神在于:党既要坚持自己的根本性 质、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新的任务,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二,党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提出全面现代化思想,即包括经 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政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政 治现代化,包含了党的现代化。如果党不实现现代化,就会影响政治现代化,政治不能 现代化,我们国家就不能全面实现现代化,那样,现代化就将是残缺不全的。毋庸置疑 ,党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第三,党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国非常艰 巨。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自身必须走向现代化,只 有具备领导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思想理论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及决策能力 、驾驭能力、拒腐防变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党才能不负历史重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领导现代化事业走向成功。
  2.党实现现代化必须完全克服历史的局限
  伴随着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党的建设运作也有一个适应现代化要求而科学化制度化的 过程,即政党现代化。毫无疑问,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政党来领导。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取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政治体制的改革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 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以往我们党的许多失误以及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碰 到的大量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与党实现领导的体制 和机制、活动方式和方法、党自身运作等方面存在的历史局限有关,因此,党必须完全 克服历史的局限才能真正实现政党现代化。
  第一,必须克服苏共模式的长期影响。苏共模式是布尔什维克党在领导革命武装暴动 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其基本特点就是高度集权。苏共模式对我们党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选择(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62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