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
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 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 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江泽民:《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曾经经历的灾难和不幸决不是我们一定要重复的悲剧。倘若承 认这些灾难和不幸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付出的代价,那就从根本上背 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客观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 史,在努力限制、克服或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方面,在对实施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的人和社会、人和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方面,应该说,是付出了 巨大的努力的。这一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虽然 决定了实现高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杂程度很高,而且还需要很 长的时间,但应该检讨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实现方式上并没有得到完整体现,这就 必然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态的最终实现。在欢呼改革开放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 们不无发现,仅仅20多年的时间,生产盲目性和生产过剩现象恶性发展、资源浪费和环 境污染严重、失业增多与贫富分化加剧、拜金主义思想和社会腐化现象回潮等资本主义 现代化过程中的弊病正越来越多地呈现。如何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依然 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四、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辩证分析
我们还不能不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外部条件予以重点思考。20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不仅仅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苏东剧变 标志着两个平行市场的结束,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显示这一时间的特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确有要求合作的一面。这一面集中体现在经济上 ,即西方对我国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的需求上。而我国之所以融入经济全球化就是在利 用这一优势,通过广泛学习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利用西方资本来达到迅速提升综合国 力的目的。可以认为,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以加速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是新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尝试。
实际上,从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 本主义合作、交流和矛盾、对抗中发展和完善自己。(参见本刊记者:《马克思主义理 论研究的新境界——访经济学教授顾海良》,载《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9期)这一主 题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尤为突出。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采取简单对抗的历 史同时向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表明:仅仅通过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把对方置于 死地的思维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这一点对于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认识应当更为深刻。因此,在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的条件下,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 件下,应该抓住机会,在坚持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前提 下,主动和积极地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经济、技术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吸 收西方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尽快地壮大自身的力量。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动机从来不曾放弃过。而且,20 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关系的历史业已证明,“和平演变”已经逐渐代替武装干 涉、经济封锁越来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颠覆社会主义的基础性手段和策略。所谓“和平 演变”,实质是西方帝国主义在通过军事和经济的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受挫后的一种 新的战略选择。1953年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突出强调了“和平演变”战略的意义。 他提出,应该使社会主义国家“被奴役的人民”得到“解放”,成为“自由的人民”, 而“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它必须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并把希望 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代、第四代人的身上。毛泽东对此早有深刻揭示:这表明美国 是在利用更富有欺骗性的策略来推行它的侵略和扩张的野心,阴谋使资本主义复辟。( 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8页)
在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演变”也必然会继续成为西 方资本主义颠覆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1989年,邓小平就强调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 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 资本主义的轨道。”(《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在加入WT O后不久,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了西方的这一企图。(注:江泽民同志2002年在中央党 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从本质上看, 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不会放弃遏制我发展的政策,把我作为其潜在的对手的策略不 会改变。它是有自己的战略考虑的,我们还是不可天真。通过推行经济上的自由化来推 行所谓政治上的自由化,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分化”、“西化”的一个重要战 略手段。美国与我达成世贸组
通过辩证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在更为直接和方便地吸收西方一切肯定的文明成果的同 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削减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价值原则的可能性。 这样,就面临着以往社会主义实践所不曾经历的新的风险。孤军奋战于西方资本主义包 围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若想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和复杂。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由于苏联、东欧各国放弃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中国作为幸存的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 众矢之敌。另一方面,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作为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举措,以及为更快 地发展生产力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行动,也使资本主义进行“和平演变”变得更为直 接可行,确实在客观上增加了捍卫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复杂程度,也增大 了被“西化”和“分化”的危险。如何在积极吸收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肯定的成果的同 时,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就成为特别需要加以关注的课题。
从来没有类似的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基本是在与资 本主义体系对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的。我们当然也不能指望马克思的具体支 持,他给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就足够了。而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依然高举社会 主义旗帜的中国的经验表明,只要对西方的政治图谋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社 会主义道路,就能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同时,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 立,避免成为资本主义附庸的危险。尽管这一课题十分复杂,但有几个原则却是必须予 以考虑的:
首先,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现代化进程的社会 主义属性。我们固然需要追求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对于社会主义来说,经济增长并非全 部。我们还必须考虑分配的公平、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 标。我们虽然选择了市场经济,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 市场经济应与欧洲原发的市场经济有着重大区别,它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641.html
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曾经经历的灾难和不幸决不是我们一定要重复的悲剧。倘若承 认这些灾难和不幸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付出的代价,那就从根本上背 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客观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 史,在努力限制、克服或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方面,在对实施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的人和社会、人和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方面,应该说,是付出了 巨大的努力的。这一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虽然 决定了实现高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杂程度很高,而且还需要很 长的时间,但应该检讨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实现方式上并没有得到完整体现,这就 必然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态的最终实现。在欢呼改革开放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 们不无发现,仅仅20多年的时间,生产盲目性和生产过剩现象恶性发展、资源浪费和环 境污染严重、失业增多与贫富分化加剧、拜金主义思想和社会腐化现象回潮等资本主义 现代化过程中的弊病正越来越多地呈现。如何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依然 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四、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辩证分析
我们还不能不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外部条件予以重点思考。20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不仅仅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苏东剧变 标志着两个平行市场的结束,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显示这一时间的特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确有要求合作的一面。这一面集中体现在经济上 ,即西方对我国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的需求上。而我国之所以融入经济全球化就是在利 用这一优势,通过广泛学习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利用西方资本来达到迅速提升综合国 力的目的。可以认为,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以加速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是新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尝试。
实际上,从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 本主义合作、交流和矛盾、对抗中发展和完善自己。(参见本刊记者:《马克思主义理 论研究的新境界——访经济学教授顾海良》,载《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9期)这一主 题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尤为突出。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采取简单对抗的历 史同时向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表明:仅仅通过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把对方置于 死地的思维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这一点对于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认识应当更为深刻。因此,在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的条件下,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 件下,应该抓住机会,在坚持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前提 下,主动和积极地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经济、技术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吸 收西方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尽快地壮大自身的力量。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动机从来不曾放弃过。而且,20 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关系的历史业已证明,“和平演变”已经逐渐代替武装干 涉、经济封锁越来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颠覆社会主义的基础性手段和策略。所谓“和平 演变”,实质是西方帝国主义在通过军事和经济的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受挫后的一种 新的战略选择。1953年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突出强调了“和平演变”战略的意义。 他提出,应该使社会主义国家“被奴役的人民”得到“解放”,成为“自由的人民”, 而“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它必须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并把希望 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代、第四代人的身上。毛泽东对此早有深刻揭示:这表明美国 是在利用更富有欺骗性的策略来推行它的侵略和扩张的野心,阴谋使资本主义复辟。( 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8页)
在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演变”也必然会继续成为西 方资本主义颠覆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1989年,邓小平就强调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 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 资本主义的轨道。”(《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在加入WT O后不久,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了西方的这一企图。(注:江泽民同志2002年在中央党 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从本质上看, 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不会放弃遏制我发展的政策,把我作为其潜在的对手的策略不 会改变。它是有自己的战略考虑的,我们还是不可天真。通过推行经济上的自由化来推 行所谓政治上的自由化,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分化”、“西化”的一个重要战 略手段。美国与我达成世贸组
织协议,是与其全球战略紧密相连的。这一点,克林顿曾 明确作了表露。他在《关于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问题致国会的声明》中说:‘加 入世贸组织只将给千百万中国人以政府不可能控制的方式带来信息革命。这将加速中国 国有企业的瓦解。这一过程就是使政府远离人们的生活,并催发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变革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一面,依然集中体现资本 主义在政治上试图进行和平演变,在经济上力图维持“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在意 识形态上力图用资本主义价值观替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 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就其狭隘的利己性而言,其本质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范 围内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反向清算和逆向报复。”(参见中国社会科 学院《重大理论动态》课题组:《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2年9月17日)它就不可避免地充当西方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
通过辩证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在更为直接和方便地吸收西方一切肯定的文明成果的同 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削减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价值原则的可能性。 这样,就面临着以往社会主义实践所不曾经历的新的风险。孤军奋战于西方资本主义包 围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若想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和复杂。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由于苏联、东欧各国放弃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中国作为幸存的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 众矢之敌。另一方面,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作为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举措,以及为更快 地发展生产力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行动,也使资本主义进行“和平演变”变得更为直 接可行,确实在客观上增加了捍卫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复杂程度,也增大 了被“西化”和“分化”的危险。如何在积极吸收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肯定的成果的同 时,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就成为特别需要加以关注的课题。
从来没有类似的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基本是在与资 本主义体系对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的。我们当然也不能指望马克思的具体支 持,他给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就足够了。而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依然高举社会 主义旗帜的中国的经验表明,只要对西方的政治图谋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社 会主义道路,就能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同时,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 立,避免成为资本主义附庸的危险。尽管这一课题十分复杂,但有几个原则却是必须予 以考虑的:
首先,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现代化进程的社会 主义属性。我们固然需要追求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对于社会主义来说,经济增长并非全 部。我们还必须考虑分配的公平、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 标。我们虽然选择了市场经济,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 市场经济应与欧洲原发的市场经济有着重大区别,它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