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西方失业回滞理论述评


期经济的均衡失业率更接近于上一期的实际失业率。
    四、失业回滞的传导机制
  对于失业回滞现象的存在性,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欧洲、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失业率的计量分析,已经给予了肯定。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要解释回滞是如何形成的,即上期的实际失业率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自然失业率,这就是失业回滞的传导机制问题。费尔普斯最初在1972年将“回滞”引入到失业中时,便提出了“工会制度”与“边干边学”两个传导机制。之后,布兰查德、萨默斯、克罗斯、莱亚德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可能的传导机制。
  费尔普斯认为,工会力量保护了就业者的利益,使得厂商企图通过降低工资来扩大雇用量的行为大大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只有当经济高涨时,一些不受工会保护的劳动者才会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加入到就业队伍中来,而一旦加入进来之后,他们就会维护这个就业机会,从而减轻了工资的上涨压力,使得工会成员和非工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这样,当实际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会因此而改变,从而使得自然失业率也随之下降。
  阿罗在1962年的文章《边干边学》中指出,在生产与学习过程中,由于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本品而积累的更多知识,使得所有劳动力和固定资产在生产最终产品时的效率都会有所提高。那么,当实际失业率较低时,将会有相当多的工人在工作和在职培训中积累更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这样就提高了全体就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而无意中促使了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减少,从而降低了自然失业率水平。
  1986年,布兰查德和萨默斯在《回滞和欧洲的失业问题》一文中归纳了失业回滞的三个传导机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高失业率伴随的是物质资本积累的减少,而资本积累的减少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降低了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失业率的持续高涨,自然失业率也将上升。当然,对于这一传导机制,布兰查德认为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是很难得到支持的。
  人力资本积累的减少而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个传导机制与“边干边学”基本类同。劳动者在失业期间将会失去通过劳动而维持和提高自身技能的机会,尤其是长期失业的劳动者,其技能的萎缩与劳动力市场的无效供给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对于厂商来说,宁愿雇用那些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的工人,而不愿雇用失业工人。另一方面,在一个高失业率的经济环境中,一些有能力的失业工人很难通过获得工作或提升来显示其才能,这样厂商就会因为无法挑选所需要的工人而减少其雇用量,于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总需求就会减少。可见,高的实际失业率导致了人力资本积累的减少,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上充斥无效的供给和“惰性”的需求,最终引起自然失业率的上升。
  第三个传导机制是由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关系给出的。从极端的角度来看,工资总是由从业人员即内部人与厂商谈判得到,而外部人在这个谈判中不起任何作用。内部人所关心的仅仅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保证外部人的就业。这样,当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外部冲击时,任何已有的内部人就业水平都会通过内部人的工资调整而得以维持;而当劳动力市场出现外部冲击时,例如一个反向冲击,使得总就业量下降,于是一部分工人就会失去其内部人地位,那些仍在业的内部人将会通过工资调整来维持由于外部冲击而新形成的低就业水平,而外部人就无法使得工资降低以重新就业。这样,就业率和失业率在冲击后没有向冲击前的水平回归的趋势,而是体现了冲击的轨迹。因此,由外部冲击而引起的高的实际失业率,通过内部人的控制,使得自然失业率同样沿着冲击轨迹而上升。
  另外,莱亚德、克罗斯等人在分析失业周期的时候发现,高失业率造就的不仅是更多的劳动者失去工作,而更重要的是造就了失业期限的延长,使得长期失业者的数量增加。而一个人的失业经历在其工作寻找中有着逆向的作用,如果他长期处于失业,那么他就很难再回到工作中来。这意味着在一次严重的经济收缩之后,由于结构性失业问题恶化,高失业率将会停留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对于平均失业期限的影响,除了宏观经济状态之外,政府的失业救济水平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失业救济水平高,平均失业期限就长;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Blanchard,O.J.and  Summers,L.H.1986,Hysteresis  and  the  European  Unemployment  
Problem.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2]Blanchard.O.J.and  Summers,L.H,1987,Hysteresis  in  Unemploy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February/March.
  [3]Blanchard.O.J.and  Summers.L.H,1988,Beyond  the  Natural  Rate  Hypothe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y.
  [4]Cross,R.(wd.).1988,Unemployment.Hysteresis  and  the  Natural  Rate  Hypothesis,Oxford:Basil  
Blackwell.
  [5]Cross,R.,1995.The  Natural 

; Rate  of  Unemployment,Reflections  on  25  Years  of  the 
 Hypothes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Hargreaves—Heap,S.P.,1980,Choosing  the  Wrong  Natural  Rate:Accelerating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Employment  and  Growth?Economic  Journal,September.
  [7]  Layard,R.Nickell,S.and  Jackman,R.,1991,Unemployment,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abor  Marke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布赖恩·斯诺登等,1998,《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商务印书馆。
  [9]袁志刚,1997,《失业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65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