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化企业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加快建立和发展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的参与。三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建立文化单位注册登记制度,合理划分文化单位的类型与功能,实行分类指导。对于公益性单位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竞争性单位要更多运用市场机制。但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和弱质文化产业的现状,也应本着“放水养鱼”原则给予优惠。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做好战略定位。例如要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和主导结构(基础、主导、核心)。又如要对文化产业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国家过度垄断局面,进一步理顺产权,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作战略性调整,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提高竞争力。再如要积极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要洞察文化产业部门兴衰的先机,娱乐文化、影视文化、旅游文化、出版文化等的高新科技先导作用突出,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是未来极具潜力的文化产业。还如,现阶段文化产业建设的重点应是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和“文化产业组建”,从基础建设抓起,以实现文化的真正“市场化”和“产业化”。
第四,科技和人才是文化产业腾飞的两只翅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要从投资、财税、准入许可、文化产品流通诸方面给予开发、研制、引进使用高新技术以政策优惠,鼓励采用现代网络技术、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数码影视技术和照排技术、宽带信息传输技术等,提高文化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这也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为此,要运用艺术和经济手段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和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并同时通过美育教育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和文化市场的消费者。
第五,发展文化产业,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国民族文化要大胆地“走出去”,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风采。交流就是有进有出,如果在国内文化市场上满眼都是异国“风景”,大人小孩只是简单模仿“舶来品”文化;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造”却寥若晨星,岂能说我们的文化是安全的,文化产业是壮大的?加快壮大自己的文化跨国公司,已经是中国文化产业直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举措。为此要借鉴我国灵活、宽松、自由的外贸政策,大胆放宽文化产品的出口审批权;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鼓励国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或非股权联系的跨国战略联盟(例如江、浙、沪的“国际会展经济”兴起,尤其是上海为配合“申博”将与国际合作建成一个非常壮观的会展产业带);加大中文输出力度,促进中文语言的国际传播,以此作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中文应力争成为因特网上通用语言、在周边国家设立中文学校、把中文推广作为援助附带条件);在世界重要城市树立带有民族文化标志性的景观(标志性场馆、餐饮、服饰);办出高质量的国际一流大学,使之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吸收外国留学生、举办高级培训班、大师级人物互访及重大国际级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文化刊物出版发行、派出访问学者);在国际机构里要有一批本民族的精英担任要职,扩大和推销中国文化输出等等。
我们坚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善于抓住机遇就是最好的迎接挑战;也只有主动迎接挑战,才是抓住了最好的机遇。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和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资源大国,一定会在新世纪若干年后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产业大国。
附图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756.html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做好战略定位。例如要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和主导结构(基础、主导、核心)。又如要对文化产业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国家过度垄断局面,进一步理顺产权,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作战略性调整,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提高竞争力。再如要积极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要洞察文化产业部门兴衰的先机,娱乐文化、影视文化、旅游文化、出版文化等的高新科技先导作用突出,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是未来极具潜力的文化产业。还如,现阶段文化产业建设的重点应是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和“文化产业组建”,从基础建设抓起,以实现文化的真正“市场化”和“产业化”。
第四,科技和人才是文化产业腾飞的两只翅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要从投资、财税、准入许可、文化产品流通诸方面给予开发、研制、引进使用高新技术以政策优惠,鼓励采用现代网络技术、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数码影视技术和照排技术、宽带信息传输技术等,提高文化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这也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为此,要运用艺术和经济手段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和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并同时通过美育教育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和文化市场的消费者。
第五,发展文化产业,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国民族文化要大胆地“走出去”,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风采。交流就是有进有出,如果在国内文化市场上满眼都是异国“风景”,大人小孩只是简单模仿“舶来品”文化;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造”却寥若晨星,岂能说我们的文化是安全的,文化产业是壮大的?加快壮大自己的文化跨国公司,已经是中国文化产业直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举措。为此要借鉴我国灵活、宽松、自由的外贸政策,大胆放宽文化产品的出口审批权;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鼓励国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或非股权联系的跨国战略联盟(例如江、浙、沪的“国际会展经济”兴起,尤其是上海为配合“申博”将与国际合作建成一个非常壮观的会展产业带);加大中文输出力度,促进中文语言的国际传播,以此作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中文应力争成为因特网上通用语言、在周边国家设立中文学校、把中文推广作为援助附带条件);在世界重要城市树立带有民族文化标志性的景观(标志性场馆、餐饮、服饰);办出高质量的国际一流大学,使之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吸收外国留学生、举办高级培训班、大师级人物互访及重大国际级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文化刊物出版发行、派出访问学者);在国际机构里要有一批本民族的精英担任要职,扩大和推销中国文化输出等等。
我们坚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善于抓住机遇就是最好的迎接挑战;也只有主动迎接挑战,才是抓住了最好的机遇。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和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资源大国,一定会在新世纪若干年后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产业大国。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