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如何刺激企业R&D:韩国案例研究
R&D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技术供给多于技术需求,因为只要政策决策者愿意投资于R&D,前者总能通过政府推动的投资政策得以实现。
有必要指出的是,通过有效的措施积累起来的技术供给最终唤起了技术需求,为此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工业化初期,必须持续投资于R&D,这是刺激私人企业开展R&D的必要前提。
除了政府的技术供给政策外,市场环境也逐步成熟,例如价格机制趋于完善,从而提供了刺激技术需求的合适条件,事实上,正是市场迫使公司认识到R&D对于公司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性。
2.决定技术需求的要素
我们从技术需求的角度,尝试分析发展中国家市场环境的特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面对下面两个难题“:价格机制失灵和市场缺乏活力,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体系有效配置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在生产者中间公平分配利润、保证供需平衡
的重要手段。
这就意味着,在充分获取信息和无交易成本的假设下,一个产品只能有唯一价格,在竞争条件下,所有产品都以最低价格参与交易,出最低价的人拿走所有的收益直到出现更低的价格,赢者通吃,这样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这就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方法降低成本,即使在政府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也必须如此,如果公司觉得没有必要降低成本,只能说明价格机制并未发挥作用,而这恰恰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实情况,这些国家的市场竞争不是围绕价格进行,而是由一些非经济的因素,譬如说政治、种族和文化所决定,一个企业如果可以通过价格以外的一些因素保持自己市场地位的话,它就不会有动力去从事R&D,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个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R&D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市场缺乏活力和机会,这意味着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关系没有随着质量和数量而变,即使不改进产品,公司仍然可以获得利润。生产者没有必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市场细分,但实际上这些因素是非常有助于推动企业变革和发展的。
这个封闭的、沉闷的市场可以说是失灵的价格机制的必然结果,也许还是对国内市场过分保护政策的产物,在进口替代的口号下,限制进口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比比皆是。
发展中国家有它们独特的、内生的特性,那些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却达不到同样效果,这就启发了我们,在针对一个特定情况选择政策工具时,一定要恰当的分析所有相关要素。正如上面已经讨论过的,创新政策尤其是刺激机制的效果,严重依赖于国家既定的经济环境,包括价格机制、市场结构,风险来源等等。
概括而言,我们可以把政府支持私人企业投资R&D的政策分为两大类: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直接手段是指那些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达到降低成本、帮助企业取得成本领先优势效果,而无论企业R&D项目本身能否成功的政策措施,所以,直接方式与企业是否愿意投资R&D有关,反过来则刺激了企业的技术需求。
直接手段包括政府补贴、降低税负和金融支持,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经常使用的手段,因为效果快捷。但是,在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价格不是由供需而是由市场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所决定的情况下,在政府R&D支持下获得的成本优势,并不一定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
间接手段,它们并不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在R&D投资风险较大——例如存在不稳定的原材料、最终产品和资本市场时尤为有效,间接手段主要与技术供给以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关,例如政府采购、技术担保、人力资源培训,都可用来减少R&D投资风险,一般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支持私人企业投资于R&D。
所以,要弄清刺激R&D的市场环境因素,我们不仅要分析最终产品市场和市场竞争的机制,还必须分析原材料、设备和资本市场。与创新政策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国家产业发展目标;价格机制:竞争的程度和类型;市场容量;风险因素;工业化阶段;技术发展目标。上面这些因素中,价格机制最为关键,如果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运作,公司将没有动力投资于R&D,以降低成本和细分市场。如果非价格因素侵入经济体,政府必须在引入支持私人企业R&D投资的政策工具之前首先建立起价格机制,必须促进信息流动,通过制定规则保护公平竞争。
另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因素是市场竞争的类型和程度,对于一个垄断市场来说,直接手段较间接手段更为有效,政府直接支持有助于抵消垄断对资源低效配置的影响,直接干涉价格和成本使边际成本曲线外移,从而降低价格,增加产出。但是,垄断在总体上来说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R&D的积极性,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努力建设更具竞争、而非垄断的市场的原因。
风险因素也值得政策制定者认真考虑,政策有效性受风险披露程度的影响,如果产品或原材料市场由于供需冲突而混乱,政府必须竭尽全力采取所有间接措施以减少R&D的风险。
除上述提到的以外,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前,还必须考虑一些反映特定经济环境的因素。例如韩国,无论原材料市场,还是最终产品市场,都容易受国外供需冲突的影响,而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对日本和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市场的不稳定性就更加明显。
但尽管如此,韩国还是成功地建立起直接的政策工具,这个成功归功于大多数战略产业将它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部分摆脱了国内市场的影响。对于那些出口企业来说,政府的优惠贷款和国外贷款担保减少了它们从事投资、原材料进口、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风险,也大大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尽管国内价格机制并不完善,政府仍然通过直接补贴、贷款和投资以及干预资本市场等手段,使其创新政策行之有效。
二、韩国公共/私人R&D支出
刺激私人企业投资于R&D的确不是件轻松的事,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因为很少公司愿意在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823.html
有必要指出的是,通过有效的措施积累起来的技术供给最终唤起了技术需求,为此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工业化初期,必须持续投资于R&D,这是刺激私人企业开展R&D的必要前提。
除了政府的技术供给政策外,市场环境也逐步成熟,例如价格机制趋于完善,从而提供了刺激技术需求的合适条件,事实上,正是市场迫使公司认识到R&D对于公司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性。
2.决定技术需求的要素
我们从技术需求的角度,尝试分析发展中国家市场环境的特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面对下面两个难题“:价格机制失灵和市场缺乏活力,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体系有效配置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在生产者中间公平分配利润、保证供需平衡
的重要手段。
这就意味着,在充分获取信息和无交易成本的假设下,一个产品只能有唯一价格,在竞争条件下,所有产品都以最低价格参与交易,出最低价的人拿走所有的收益直到出现更低的价格,赢者通吃,这样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这就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方法降低成本,即使在政府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也必须如此,如果公司觉得没有必要降低成本,只能说明价格机制并未发挥作用,而这恰恰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实情况,这些国家的市场竞争不是围绕价格进行,而是由一些非经济的因素,譬如说政治、种族和文化所决定,一个企业如果可以通过价格以外的一些因素保持自己市场地位的话,它就不会有动力去从事R&D,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个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R&D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市场缺乏活力和机会,这意味着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关系没有随着质量和数量而变,即使不改进产品,公司仍然可以获得利润。生产者没有必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市场细分,但实际上这些因素是非常有助于推动企业变革和发展的。
这个封闭的、沉闷的市场可以说是失灵的价格机制的必然结果,也许还是对国内市场过分保护政策的产物,在进口替代的口号下,限制进口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比比皆是。
发展中国家有它们独特的、内生的特性,那些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却达不到同样效果,这就启发了我们,在针对一个特定情况选择政策工具时,一定要恰当的分析所有相关要素。正如上面已经讨论过的,创新政策尤其是刺激机制的效果,严重依赖于国家既定的经济环境,包括价格机制、市场结构,风险来源等等。
概括而言,我们可以把政府支持私人企业投资R&D的政策分为两大类: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直接手段是指那些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达到降低成本、帮助企业取得成本领先优势效果,而无论企业R&D项目本身能否成功的政策措施,所以,直接方式与企业是否愿意投资R&D有关,反过来则刺激了企业的技术需求。
直接手段包括政府补贴、降低税负和金融支持,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经常使用的手段,因为效果快捷。但是,在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价格不是由供需而是由市场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所决定的情况下,在政府R&D支持下获得的成本优势,并不一定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
间接手段,它们并不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在R&D投资风险较大——例如存在不稳定的原材料、最终产品和资本市场时尤为有效,间接手段主要与技术供给以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关,例如政府采购、技术担保、人力资源培训,都可用来减少R&D投资风险,一般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支持私人企业投资于R&D。
所以,要弄清刺激R&D的市场环境因素,我们不仅要分析最终产品市场和市场竞争的机制,还必须分析原材料、设备和资本市场。与创新政策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国家产业发展目标;价格机制:竞争的程度和类型;市场容量;风险因素;工业化阶段;技术发展目标。上面这些因素中,价格机制最为关键,如果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运作,公司将没有动力投资于R&D,以降低成本和细分市场。如果非价格因素侵入经济体,政府必须在引入支持私人企业R&D投资的政策工具之前首先建立起价格机制,必须促进信息流动,通过制定规则保护公平竞争。
另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因素是市场竞争的类型和程度,对于一个垄断市场来说,直接手段较间接手段更为有效,政府直接支持有助于抵消垄断对资源低效配置的影响,直接干涉价格和成本使边际成本曲线外移,从而降低价格,增加产出。但是,垄断在总体上来说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R&D的积极性,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努力建设更具竞争、而非垄断的市场的原因。
风险因素也值得政策制定者认真考虑,政策有效性受风险披露程度的影响,如果产品或原材料市场由于供需冲突而混乱,政府必须竭尽全力采取所有间接措施以减少R&D的风险。
除上述提到的以外,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前,还必须考虑一些反映特定经济环境的因素。例如韩国,无论原材料市场,还是最终产品市场,都容易受国外供需冲突的影响,而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对日本和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市场的不稳定性就更加明显。
但尽管如此,韩国还是成功地建立起直接的政策工具,这个成功归功于大多数战略产业将它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部分摆脱了国内市场的影响。对于那些出口企业来说,政府的优惠贷款和国外贷款担保减少了它们从事投资、原材料进口、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风险,也大大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尽管国内价格机制并不完善,政府仍然通过直接补贴、贷款和投资以及干预资本市场等手段,使其创新政策行之有效。
二、韩国公共/私人R&D支出
刺激私人企业投资于R&D的确不是件轻松的事,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因为很少公司愿意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