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由于结构效应,资源从能源密集型部门流向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工业中的耗能大户(金属冶炼、化学工业)多数萎缩,产出下降,带来能源消耗的下降。而那些产出上升最快的部门(纺织、服装)均是能源强度较低的部门。技术效应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耗下降的趋势。产品效应则促进能源消耗结构发生变化,增加更清洁能源的使用。三种效应都会促进大气污染的减轻。
而BIOAIR(排放到空气中的生物积累的有毒金属物质)的下降主要在于对其排放有决定影响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几个部门产出的下降。
在大气污染普遍下降的同时,有三个指标上升了。TOXAIR(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物质)的上升主要归因于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出的上升,这两个部门是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污染的主要来源。而VOC(挥发性有毒化合物)的略微上升是此项污染严重的部门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产出上升和石油加工业、饮料制造业产出下降的综合结果。
NO2排放比基准情形上升了2.57%,NO2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硝酸、氮肥和有机合成工业及电镀工业)和交通运输(黄润华、贾振邦,1997)。在前两种来源都下降的情况下,加入WTO后NO?2的上升主要归因于交通运输排放的增长。由于贸易自由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带来物流的畅通和增加,所以交通运输业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NO2排放的增加。
总体而言,由于我国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WTO的加入促使资源由能源密集型行业向劳动密集型转移,与基准情形相比,加入WTO后,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减缓了大气污染的压力。但这个程度是轻微的,各污染指标下降都不到1%。而规模效应依然是决定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因素,未来大气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
3.固体污染排放的变化
与固体污染有关的是两个指标:TOXSOL(排放到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和BIOSOL(排放到土壤中的生物积累的有毒金属物质)。与基准情形相比,TOXSOL上升0.43%,BIOSOL下降3.96%。
与BIOAIR的状况类似,BIOSOL下降在于对此项污染有决定影响的部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几个部门产出的下降。
BIOSOL的情况较为复杂,对此项污染影响较大的部门产出下降的有: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印刷业、化学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而产出上升的部门有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考虑到农业部门萎缩对此项污染排放的减少,总体而言,第一二产业在此项污染的排放是下降的。
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了中国CGE模型来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对其环境的影响。
模型的结果表明生产结构的显著变化会导致污染排放的结构和总量的变化。但加入WTO对环境的整体效应几乎是中性的。模型的结果显示6种污染排放有所增加(三种有毒物质:NO2、VOC、BOD),而其他污染排放降低。主要由于“多纤维协定”的取消所导致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整体经济趋向更为清洁的产业结构,其污染强度有所下降。综合贸易自由化的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产品效应,加入WTO有助于缓解我国污染的压力,但这种程度很小。污染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以上的结果对于中国加入WTO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加入WTO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资本、土地的相对匮乏和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存在,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一国情是中国未来战略选择的基本决定因素。WTO的加入使得中国经济更深地与世界经济结为一体,中国将从中有所获益。因此,中国加入WTO是与其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
中国需要切实地贯彻对外开放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将环境保护、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纪议程的发展中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规定要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经济结构调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主线。我们认为,在经
济结构的调整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包括:在工业化中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适用技术,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并结合国情进行创新;提倡节约能源的工业化模式;在原料、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处置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严格的环境指标控制;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各种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使发展得以持续;在工业化中提倡循环使用、回收再用、重复利用,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和产品的绿色化程度。 为了在对外贸易的增长中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中国需要不断提高环境标准、完善环境法规和加强环境管理。在建立和完善环境质量标准方面,加强环境标志制度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卓有成效的两种制度。在环境管理方面,中国在加强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时,需要引进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等更为适合经济状况变化的手段,用以有效保护环境。
中国需要及时跟踪国外环境壁垒动态,适时采取对策。一是要搜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搜集工作;二是要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或逐步接轨。要投入必要的资金以完善检测的技术条件,使部分有条件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以获取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授权,并力争成为相关国际组织的成员;第三,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秩序,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坚决禁止严重污染环境产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工业制成品的质量的提高是突破国际市场环境壁垒的关键。因此应该在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中,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我国的大、中、小企业都要重视发达国家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注意发达国家市场发展动向,建立起“产业链”间的协作伙伴关系,并用“生态标志”要求提高自身的技术与产品质量水平。同时,为防止“环境壁垒”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既要用于适应发达国家“生态标志”产品的要求,更要用于自身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上。ISO14000系列环境标准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标准,它的实施已成为国际潮流。在我国,ISO14000管理体系的实施还刚刚起步,需进一步发展和推进。我们要尽快配置环境管理的硬件设备和完善各种法规,积极推行ISO14000,促进环境友好产品出口的贸易。
由于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产品效应和技术效应,为引入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大力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创造了条件。加入WTO后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应该成为对外贸易扩张的重要目标之一。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李善同 翟凡 宣晓伟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