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马哲论文 >> 正文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国的重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极大地促进了钢铁、冶金,化工、煤炭能源部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虽然重工业发展战略并不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协调均衡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状况仍然得以延续下来。这是因为,虽然经过前30年的积累,中国工业水平相对于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中国工业化过程远未结束,到目前为止尚处于中期阶段。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客观上必须加速发展以加工制造业为中心的第二产业。此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各地为了发展经济,提高GDP数量,主观上有不断地将投资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愿望。
二是重工业加速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阻碍物质循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有机物,包括各种动植物及其加工品,它与自然界保持着有机的联系,属于可再生资源。第二产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那一部分加工型的轻工业使用的也是有机且可再生资源,可以实现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而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如化工、钢铁、制造等行业消耗的却是无机原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不可能实现与第一产业之间的物质变换。因此,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得越多,物质循环存在的障碍就越多,也就越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而且第二产业中还存在大量污染密集产业,如煤炭、石油、化工、冶炼,部分采矿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排放出大量工业“三废”,从而又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如果超过了自然界自我净化能力,则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又会受到破坏,导致环境中的恶性循环。
(二)外向型经济政策与国内外物质循环的单项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立了以外商投资推动、以对外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格局。这种经济发展政策较好地利用了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抢占一席之地。但由于产品大量出口,产品的消费地在国外、生产地在国内,出口产(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品的生产消耗了大量国内的能源和资源,客观上造成中国国内资源能源向国外的单项流动,使中国与国外之间物质循环难以实现。再加上中国产品低廉,资源的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资源存在估价过低的状况,这必然会导致以国内资源和能源低价出口而补贴他国的局面,导致国际上购买力相对下降,更加不利于物质循环的实现。
中国之所以会选择外向型经济政策,采取鼓励扩大出口的经济战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和人口红利,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吸纳国际产业的大转移。此外,中国工业技术落后,要进口设备和技术需要大量外汇,中国长期以来通过鼓励出口以换取外汇。为了换取外汇,国家采取了鼓励出口政策,制定了包括出口退税等各种措施。在政策鼓励下,各地纷纷建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政策。与此同时,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也为我国外贸出口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对外贸易量逐年上升,出口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得到确认和强化。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之一。
然而,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不仅附加值低,而且对环境影响大,不利于国内自然资源的物质循环。首先,从出口产品的结构上来看,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占比很大。出口的农产品、畜产品、部分与第一产业紧密相关的轻工业产品,如蔬菜、鲜花、大米、小麦、玉米、棉花棉布、羊毛等农产品、木材、鱼类、畜产品等,都属于有机物质。其次,这些出口产品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较多,附加值不高。如出口的棉花棉布,经过国外加工后再返销,外商可以赚取数倍、数十倍的利润。而国内只能获得微薄的劳力报酬。再次,出口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的制成品,如纸张、农药、化工原料,或者会消耗大量能源的产品,甚至出口了大量能源。如以出口较多的电解铝为例,生产1吨电解铝需消耗电1.5万千瓦时,2003年中国电解铝出口104万吨,2004年为141万吨,2005年虽有所下降,仍达到1 14万吨,相当于分别向世界出口电量156亿、212亿和171亿千瓦时。此外,中国每年还有大量的能源直接出口,2005年向国际市场净出口4551万吨煤炭和1276万吨焦炭,其中焦炭出口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贸易量的60%左右。大量资源能源的出口造成国内环境资源的流失不利于国内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这一状况虽有所改变,但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中国进口产业的结构来看,资源、能源所占比重非常小,绝大部分属于从国外引进的附加值极高的知识产权、成套设备、管理技术、咨询服务、产品标准等。这类产品或服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国外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而无助于补偿我国失衡的生态环境。
因此,这种以消耗资源能源的产品或直接以资源形式对外的出口,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对于我国国内物质变换是极为不利的,它造成了我国资源能源对外的单向流动,使我国国土范围内的物质变换难以实现。因此.改变出口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的层级,逐步培育并建立以知识产权、各类咨询和服务、文化产品和高附加值机械产品等为主的出口结构将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国内生态的正常再生产,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三)化石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与能源环境再生产的阻碍
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与生态环境关系十分紧密。能源来自于自然界,能源的消费应该有助f环境的再生产,有利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然而,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不仅难以实现能源的再生产,而且会造成环境的重大污染,直接危害生态环境的平衡,增加环境自我净化的负担,不利于能源环境的平衡发展。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基础上,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据统计,1978-200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同期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也保持了年均增长5. 16%的速度,实现了能源90%以上的自给率。这说明,中国不仅是能源消费大国,而且能源供给主要来自于国内。从能源生产总量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开放初的3.29倍,约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3. 6%。然而,在能源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92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马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