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小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在测报的120多个品种中,真正达到优质小麦国家标准的只有6~7个。这种状况应该说是正常的,毕竟优良品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有关部门的材料,目前我国优质小麦品种总共只有20多种。由此看来,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国内优质小麦在短期内迅速全面替代进口小麦是不现实的。目前国内小麦与进口小麦的质量差距,还有待于经过科研加以解决。
目前,在优质小麦科研中,各小麦主产省均培育出优质品种。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省的品种,主要在本省内推广,有关部门虽然搞过全国性的评比,评选出的优质品种,仍然难以在各小麦主产省迅速全面推广。同时,也就难以迅速全面提高国内小麦的质量。这个问题有待于今后逐步解决。
不过,从生产厂家来看,小麦品质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价格高低似乎更重要。也就是说,在厂家看来,小麦质量体现于容重、杂质、水分、粉色等因素,杂质1%相当于每吨20元,质量不稳每吨30元,容重每吨15元,粉色每吨20元,水分每吨20元。目前只要国内小麦价格低于进口小麦100元/吨以上,就可以考虑使用国内小麦降低成本。近几年小麦进口量不大,表明国内小麦由于价格的优势,已经在大量替代进口小麦。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假如未来由于灾害,国内小麦供求出现比较大的缺口,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国内外小麦价格差距拉大,同时国内小麦库存不足以弥补产销缺口,由于进口小麦质量好,价格低,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小麦大量进口。那时,就很有可能达到或超过配额的数量。不过,由于超配额的进口,关税税率高达65%,我国想多进口,出口国未必愿意接受这样高的关税。由此可见,配额管理实际上更有利于出口国,它使出口国在配额的范围内享受低关税,而进口国需要进口量大时,却受到限制。
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进口小麦相对于国内小麦具有价格优势,而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国内小麦在价格上处于劣势,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成本太高。
2000年我国小麦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为50.43元,而生产成本为47.14元(其中物质费用30.06元),含税成本则为52.01元,收益已是负数。再加上成本外支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负担),农民的收益更是将近-8元。因此,目前国内小麦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小麦价格,而由于生产成本高,麦农已经是亏本经营。不过,这里所说的亏本,实际上更多体现在农民种麦用工无法获得报酬。
那么,我国小麦生产成本高在哪里?从有关农产品成本资料看,2000年小麦生产成本中(不包括税金),分为物质费用和用工作价两大项,其中物质费用占63.77%,用工作价占36.23%。目前由于小麦价格比较低,农民用工作价已无法实现,同时,小麦每亩用工仅有8.1个,因此减少用工量和作价的潜力已不大。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只能从减少物质费用入手,而物质费用列在前几位的是化肥费、机械作业费、种籽费、排灌费等,特别是化肥和机械作业费用居高不下,这两项就占物质费用的53.15%。因此,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就可以降低成本。
在传统农业时代,农民是不用化肥的。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粮食供应紧张,为了增产,不得不使用化肥,而且使用量越来越大,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同时,粮食产量增加了,品质却有所下降,而且还造成土壤情况恶化。
因此,在目前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有助于提高小麦品质。近期,北方可以通过推广免耕法,让秸杆就地还田,既可避免焚烧,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墒情,同时增施有机肥。多年来,由于有机肥已很少使用,人畜粪便多不能及时处理,对环境多有污染。不过,使用有机肥,在目前的品种条件下,小麦产量将下降比较大,除非人们对绿色食品愿意支付至少高一倍的价格,否则使用有机肥的小麦将降低麦农的收入。如果能够培育出使用有机肥同时又高产的小麦品种,才有可能增加麦农收入。
至于减少机械作业费,只有逐步增大生产的规模才有可能。生产规模扩大了,才能减少固定资产折旧,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降低国内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小麦品种品质,才有可能减少小麦进口。同时,建立健全配额管理制度,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后,我国是能够解决小麦的生产流通以及进口的关系,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