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第三,对一些基础产业的进入限制过多,门槛很高,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这些行业的建设中,限制了这些基础产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了供给结构的调整。
因此,目前价格形势的特点充分反映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原有产业结构失衡,及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经济运行特征。
4.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
我国是原油、金属矿产等资源性商品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缺口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相应增大,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衔接的更加紧密。目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伊拉克战争,使这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正处在上升时期,影响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相随上行。同时也带动居民用电、液化气等公共用品价格的上涨。
二、2003年价格走势预测
2003年价格合理形成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向有利方面转化,价格将在回升通道中平稳运行,但也存在一些影响价格稳定的因素,值得重视。
(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三大需求持续增长有利于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
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明显表现出中国经济自身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已经预示着经济开始由政府政策主导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入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将使社会需求持续增长,为物价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投资准入政策的逐步完善,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的逐渐破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使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以及连续多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带动作用,激发了国内外社会资金投资的热情。民间投资进一步活跃,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我国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投资品市场将继续购销两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汽车、住房和高档家用电器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的消费对象,各种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结构的升级,使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
出口贸易方面,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加快,国际贸易的前景进一步看好;我国入世后,较好的投资环境、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加快了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之我国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出口贸易也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品等出口商品的需求。
(二)市场经济内在机制自发性的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逐步增强
虽然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绝大部分商品仍表现为供大于求,但供求关系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内在机制将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发性的进行自我调整,消费品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加快。据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600种主要商品200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进行了排队分析。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87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14.5%,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5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85.5%,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5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说明通过消费需求的拉动和企业自我产品结构的调整,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的商品增加,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反映出消费品价格变化的发展趋势。
(三)当前仍然存在影响价格稳定的因素
1.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目前,石油、天然橡胶、钢材、生铁等基础性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有些上涨超出正常范围,将产生负面影响。一是高价引起部分商家囤积居奇,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经济稳定性;二是过高的价格,增加了下游家电类与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由于原料价格上涨而成品价格因竞争激烈成刚性,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挤占利润空间。当加工企业承受不了成本上升的压力后,将因停产,供给下降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三是非正常的价格将会误导社会投资,产生新的产业结构失衡。
2.进口增加过快。旺盛的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和较高的价格,加快了进口商品的增长速度。一季度进口增长52.4%,比上年同期增加47.3个百分点,6年来首次出现了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其中,资源性商品进口大幅度增长,1~2月累计,进口原油比上年同期增长62.2%,钢材增长95.3%,初级形状塑料增长20.2%,铁矿砂及精矿增长66.6%。进口量的增大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下游产业的成本压力。同时也削弱了这些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3.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出现发展过热的倾向。随着经济的加速增长,部分地区又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电力、运输、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供应偏紧的现象。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旺盛,调动了对此投资热情(见表4),这将有利于经济结构,平衡市场供求。但一些地方出于局部利益,大上钢厂、大搞开发区建设,不惜一切手段吸引外资。同时,一度被关闭的“五小企业”又有死灰复燃之势。其后果,一是一些重工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增速明显超常,钢、钢材生产分别增长18.1%和16.6%,有色金属增长20.3%,金属切削机床增长45.4%,发电设备增长61.0%,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程度;二是大部分投资建设的仍然是技术含量低、生产能力过剩的大路商品,重复建设抬头,恶化了产业结构;三是“五小企业”的复出,不利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4.“非典”疫情对价格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随着时间推移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
首先,“非典”疫情迫使人们缩小了活动范围,将影响旅游、文教娱乐、餐饮与服务、交通等的直接消费。其次,影响我国商品信誉和对外出口,因商务活动机会减少影响订货合同的签订,进而影响工业生产。第三,使有疫情的地区市场供应和物价产生波动。最后,影响了疫区居民消费的情绪和消费信心,需求减少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价格水平回升。“非典”疫情的影响将有2~3个月的滞后期,疫情延续的时间越长,对经济和价格的影响越大。但“非典”疫情仅仅是在部分大中城市发生,工农业经济基础和整个经济秩序并没有受到波及,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和局部的,将随着疫情的控制而逐步消失,不会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运行轨迹。
(四)2003年市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全年价格总水平将稳步回升
展望全年价格走势,从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基础、市场潜力和体制环境看,已经具有实现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能力,为价格稳步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较雄厚的工农业产业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能力,大部分商品市场仍然是买方市场,将不会出现价格上涨过猛的局面。2003年后几个季度,经济快速增长将继续使生产资料市场供求两旺,将拉动价格稳步上行。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增强,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商品进口将因弥补资源缺口、品种、档次调剂和加工出口而持续扩大,资源性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走势将使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消费品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状况的改善,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加重,将继续稳步回升。预计后几个季度价格将平稳运行,在一季度回升的基础上,缓慢上行,全年总水平将在1%左右。但“非点”疫情将对经济增长及价格运行产生影响,如果上半年疫情可以控制住,下半年经济将恢复活力,居民的消费信心也将恢复,价格总水平将维持在现有水平以上。
三、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采取政策和措施的立足点既要保持社会需求的持续增长,改善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也要控制不正常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