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的高度
一、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
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边贸易潜在市场巨大。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平稳推进和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使双边贸易关系取得稳步的发展。两国贸易发展状况详见表1。
表1 我国对俄双边贸易发展走势(单位:亿美元)
注:此表引自《今日俄罗斯市场》第233页,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2年至今,中俄两国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较快,199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6.6亿美元的高峰。这一阶段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滑坡,国内商品十分匮乏,急需我国进口商品。我国对易货贸易也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两国政府为这一时期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1994~1996年),199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开始下降(50.8亿美元),比上年降幅达33.8%。主要原因是1993年俄方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使我国出口商品盈利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与此同时,俄方大幅度降低出口关税,鼓励出口,所以使1995、1996年我国对俄国的进口额有所回升。但由于贸易方式由易货贸易逐步向现汇贸易过渡,双方企业均缺乏资金,且俄出口商品也逐渐失去其价格优势,所以这一时期的双边贸易始终未能超过1993年的水平。
第三阶段(1997~1998年),由于上述原因的持续效应,这一阶段双方贸易额依然下滑。1997年贸易额为61.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0.5%,其中我出口20.3亿美元,增长20.3%,进口40.9亿美元,下降20.7%;1998年贸易额54.8亿美元,同比又下降10.5%,其中出口18.4亿美元,下降9.4%,进口36.4亿美元,下降11%。
但是这一时期两国边境地方贸易发展较快,1998年边地贸易额比1997年增长20%以上,约占两国贸易总额的1/3。
第四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两国贸易止跌回升,2000年中俄签署了《中俄政府间2001~2005年贸易协定》,2001年7月两国又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使中俄贸易渡过了10年的磨合和过渡时期,走入了快车道。2000~2001年中俄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我对外贸易总额增长速度。2000年我对外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1.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7.8%;进口同比增长35.8%,创20年来外贸额和增长速度两个新高。而中俄贸易增长速度更快,同比增长39.90%,其中我对俄出口同比增长48.70%,进口同比增长36.70%,双边贸易额突破了1993年的历史最高记录,为80亿美元。2001年,中俄贸易额约达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3.38%,再创历史新高。2002年中俄贸易水平依然是大幅度提高的增长势头,预计还要创造历史新高。
中俄双边贸易互补性强,进出口商品呈如下结构:目前,我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仍以服装、鞋类、土特产品、粮食、食品等传统大宗商品为主,近年来机电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我自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和原材料性商品为主,主要品种有飞机、钢坯、肥料、原木、冻鱼、成品油、钢材、船舶、纸浆、塑料等。详见表2和表3。
表2 2001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主要商品额结构(单位:万美元)
注:此表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制作。
表3 200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主要商品额结构(单位:万美元)
注:此表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制作。
二、将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的高度
目前,中俄双边贸易额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例还不够大,因此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中俄双方的贸易无非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它,这显然是不对的。纵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展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势头,实现外贸市场多元化的目标,减轻世界经济低迷的负面影响,适应两国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把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的高度是两国未来发展的必然抉择。
(一)两国资源秉赋是将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高度的客观基础
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资源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2~28%,木材蓄积量占25%,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较少允许资源大量出口的国家之一。俄贸易部拟定的《俄联邦2010~2015年对外经济活动构想方案》指出,2010~2015年“燃料、原料商品将构成俄罗斯出口基础”。目前这种资源性产品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60~80%。虽然俄罗斯也期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但从中近期来看,出口原材料产品的格局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我国虽然也是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大多数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加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在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只有21种可以满足需求,其中石油制品缺口将达1亿吨以上。中俄两国有着4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运距较近,贸易成本较低。总之,两国贸易额的增长存在巨大的空间。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虽然不高,但人力资源十分充足,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劳动人口供过于求的趋势依然存在。而俄罗斯的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在广大地区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采矿业、种植业和伐木及林业产品深加工将使中国充足的人力资源大有用武之地,这样一方面可使中方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俄罗斯广大东部地区的持续发展,总之,两国资源秉赋是将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高度的客观基础。 (二)两国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是将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高度的客观需要
中俄两国经济为了持续发展,都在国际市场比较优势的引导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劳动人口供过于求,且大量劳动者素质偏低。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可向俄罗斯长期出口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俄罗斯科技力量雄厚,劳动者素质较高,劳动人口短缺,俄罗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可大力发展军工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中俄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产业结构的互补达到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互补,这将为两国实施长远经济发展战略注入源源不竭的经济活力。
(三)中俄大型科技贸易项目对促进两
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发展放缓,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两国都需要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开展大型经贸项目合作,以减缓世界经济低迷对中俄出口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俄大型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如两国总理于2001年9月7日共同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根据协议,2005年管道投入运营,每年俄方向中方输送2000~3000万吨原油,至少输送25年,这将使中俄能源产品的贸易额大幅度上升,对中国战略资源的储备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中俄合作的连云港核电站2005年投产,年发电量达140亿千瓦时,将有望超过中法合作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最近,俄罗斯政府已决定将苏一30战斗机生产线引进中国,这将有利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俄两国政府间重大的科技贸易项目协议有300多项已经达成或正在达成,可以预见,中俄大型科技贸易项目为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阶段开辟了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