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产业集群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丰富的,但在经济方面有四个要求:一是到2020年,我国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二是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三是经过20年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取得历史性的进展;四是要使人们的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化与城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村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突破性的增长,它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性增长,从而促进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推进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这已为理论和国内外的经济实践所证明,尤其是浙江省近些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充分显示了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有效性。通过全面发展产业集群,2002年浙江省的人均GDP已达到16570元,仅次于上海、北京与天津,位居全国省区之首,尤其是实现了全省经济的比较均衡发展和较高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距全面小康社会仅一步之遥,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为其他省市区提供了学习的楷模。?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寄希望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户,占工商部门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的99%,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创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国家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跃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是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承担者。?
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着一些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自身缺陷与环境因素。就自身缺陷而言,主要问题有:一是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较低;二是技术开发能力低,创新能力差;三是产品大路货偏多,市场竞争力弱;四是信息与人才缺乏,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差。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一是政策不公平,管理体制不合理;二是市场歧视,融资困难重重;三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生存难度大;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外部中介难依赖。?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有多种,需要多方的努力,但“聚集成群”的产业集群战略却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一些固有问题与面临的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不仅容易创立、生存,而且也容易成长。意大利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而浙江省的一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功发展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如浙江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1978年出现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到1998年底,12平方公里的柳市镇上已有1400多家电器厂家,无论是产量与产值都占全国低压电器市场的1/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但也培育出了8家全国性无区域的集团公司,而“正泰”、“德力西”、“天正”与“新华”四家企业集团更是年产值为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史晋川等,2002)。?
(三)“中国制造”有赖于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而成为现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被誉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在解决就业、创造外汇收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总量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国。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全世界销售一半的摄像机、30%的电视机和空调、25%的洗衣机和20%的冰箱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海关统计也表明,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纺织品、服装、鞋、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近些年来,机电产品中的移动电话、激光唱机、显示器、空调机、集装箱、光学元件、电动工具、小家电等出口也升至世界首位。 ?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尤其是近些年来跨国公司的制造基地纷纷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雏形初现。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既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的相当份额,也体现在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而中国的制造业,无论从其产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产品档次,还是从工业整体创新能力看,和真正的世界工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制造业的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需要适宜的生产组织方式才能获得很强的竞争力。从“工厂制”到“精益生产”,国际企业管理领域中许多重大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首先都是发生在制造业。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最初也是从制造业中产生的,并且也是各产业中最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我国具有成为“世界工厂”的良好基础与有利时机,而产业集群则是“中国制造”成为现实的必要途径。?
(四)众多的工业园区需要借助于产业集群而走出困境(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区的土地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许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企业、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企业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工业园区包括工业园、工业村、科学园、技术园、技术城、企业区、出口加工区等(顾强、王缉慈,2003)。)
从1985年中国第一个高技术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的成立,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5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不同层次政府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我国的工业园区数以万计。?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园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除少数工业园区发展较好外,众多的工业园区前景不容乐观。其原因有多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缺少一定的产业联系,工业园区成为各类企业的简单扎堆。其结果是,一些入驻的企业利用工业园区提供的条件与优惠政策,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发展,但工业园区本身并没有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加而产生某种聚集效应,并因此而未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纵观国内外工业园区的
发展,一些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专业化的园区,即入驻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某种产业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产业集群。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区、我国台湾的新竹园区与北京的中关村高新技术园等,莫不如此。事实上,产业集群就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相关的企业在某地域的集中,它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的产业区。工业园区不一定是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却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工业区。因此,我国的众多工业园区需要借助产业集群战略予以调整,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
除以上四个方面外,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战略的实施需要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则需要以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