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发展依据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投资者(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所有权包括资产权、管理权等。如果职工不是企业股东,就没有企业所有权,也没有管理权。所以没有管理权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有者与职工分享管理权。管理权分享制与所谓的“经理革命”是不同的。经理革命是指在股份公司里,在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背景下,没有企业所有权的职业经理成为企业管理权的实际控制者。但是,应该明确的是,职业经理的管理权来自董事会的授权,即来自所有者的授权,而不是职业经理与企业所有者分享管理权。职业经理尽管可以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必须先满足股东的利益,否则就可能被公司董事会解雇。而且,职业经理一般并不代表全体职工的利益。管理权分享制则是,职工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参与企业管理,代表全体职工利益。职工的“管理权”来自法规、习惯或惯例的力量,而不是来自企业所有权或所有者的授权。
  在国际上,德国是实行企业管理权分享制的典型。目前,德国有职工2200多万人,其中国共产党有1860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占职工总数的85%。(李维安和武立东编著,2002,第431页)尽管近年来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安排在德国遇到了失业增加的冲击,具体的参与方式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总体制和总原则,却并未受到挑战。(Michael  Gold  and  Manfred  Weiss,eds,1999,pp.84-85)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从德国实行企业管理权分享制的方式来看,职工参与管理主要发生在两个层面。其一,选派职工代表进入公司领导机构,如监事会和理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董事会,理事会是公司的日常管理机构。其二,选举职工委员会,通过职工委员会参与管理。从德国实行企业管理权分享制的规则来看,职工参与管理的权利是逐步得到了法律保障。例如,德国先是制订了《煤钢行业参与决定法》,接着颁布了《企业组织法》,然后又颁布了《参与决定法》。也就是说,大约经过了30年的时间,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才在各行各业逐步得到了推广和认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人数越多,职工的权利就越受到法律的关注。例如,根据德国的有关法律规定,职工在5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设立“企业职工委员会”;职工在500人以上的公司,监事会成员的1/3必须由职工代表担任;职工在2000人以上的公司,监事会由劳资双方的代表组成,比例为各占50%。职工代表的参与决定权包括:监督关于职工利益的法律和劳资协议的执行情况,在工资和福利问题上享有与资方对等的参与决定权,享有企业经营知情权和咨询权。因此,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安排被视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永杰主编,1997,第167-168页)
  总之,企业管理权分享制的存在表明,马克思笔下的资本所有者独揽企业一切权力的局面,在当代许多发达国家中已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传统式的资本雇佣劳动方式所造成的两极激烈对立的格局,在很多企业已让位于由职业企业家为中介的多元主体的多层合约关系,以及劳资之间的集体协商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演变下,剩余价值到底是如何分配的,显然需要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可以预感到,所有上述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不仅为剩余价值理论的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说明劳动的作用、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以及分享劳动剩余的合理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简短的结论
  马克思所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虽然已经有了将近140年的历史,但它的理论影响力至今仍不减当年,其基本原因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揭露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恩格斯,中译本,1972,第3卷,第42页)显然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要存在着雇佣劳动制度,只要存在着剥削现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会发挥威力。因此我们对于联合国在2000年所发出的“体面工作”,远离剥削“的

宗旨就不会感到惊奇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译本,2001)
【参考文献】
  1  何传启,2001:《分配革命——按贡献分配》,经济管理出版社。
  2  胡国成、韦伟、王荣军,2002:《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
  3  李维安和武立东编著,2002:《公司治理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李永杰主编,1997:《国外股份经济100年》,广州出版社。
  5  李达昌等,2000:《战后西方国家股份制的新变化》,商务印书馆。
  6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1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
  8  恩格斯,197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
  9  瞿宁武,1989:《西欧行会制》,《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0  宋则行和樊亢主编,1998:《世界经济史》(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11  舒尔茨,2001:《报酬递增的源泉》,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  斯蒂格利茨,1998:《〈经济学〉小品和案例》,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  Andrew  Pendland,2001,Employee  ownership,Participationand  Governance,Routledge.

  14  Lesley  Baddon,1989,people's  capitalism:a  criticalanalysis  of  profit-sharing  and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London:Routledge.
  15  Michael  Gold  and  Manfred  Weiss,eds,1999,Employment  andIndustrial  Relations  in
  Europ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Nettherland.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898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