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形成到成熟的关键一环——从意识形态宣传视域的解读
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实现了的价值会引导着人们去探索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着真理的发展。另外,两者的各自形成与之间相互关系的发生也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实践。
在长征这一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相互交融,孕育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说,长征精神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体现,强调的是无产阶级在把真理性认识变为具体实践时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所必须要表现出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熔铸与提升、丰富与发展。长征精神的孕育形成,表明了党在长征期间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正确性,也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长征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就是靠宝贵的革命精神。”而对于“长征精神”的内涵,在坚持基本要义的前提下党结合不同的时代特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长征精神”作了全面深刻的概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内涵的理论概括是长征结束后的事情,但精神的要义在长征中始终被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这不仅表现在长征期间党的革命斗争中,也表现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如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说,宣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意,是其逻辑内涵展开的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层涵义,即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而这种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也客观上促进了长征精神的形成。“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长征精神形成的内核”。具体表现在:第一,灌输革命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如在1934年10月《总政治部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中要求“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工作,兴奋全体战士准备进入反攻的战斗精神与对胜利的信心,反对一切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动摇”。在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强调“必须在部队中坚决反对各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这种动摇是由于对于敌人力量的过分估计,夸大敌人的力量,看不到敌人内部力量的削弱,而同时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所产生的”。第二,发扬革命斗志,不怕流血牺牲。如在1934年10月,党在《总政治部对于目前进攻战斗的政治工作训令》中指出“以紧张的政治工作发扬部队高度的战斗情绪与攻击精神,争取当前进攻战斗的完满胜利,是目前各级政治委员与政治机关的迫切任务”,“要利用各种的小传单、捷报,迅速把胜利消息传播全军,鼓历[励]战斗,并即时提出新的战斗口号(如追击等)”。第三,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独立自主。“党必须拿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教育我们的党员与红军指战员,冷静的来估计敌我力量的对比与目前的形势。只有这种正确的估计才能使我们正确的提出党的任务与口号,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拥护真理而反对欺骗。”在1934年2月《中央书记处给项英及中央分局的指示》中要求“对所有干部应解释清楚,万一被敌人冲散或隔断时,应有决心独立进行工作,顽强奋斗”。第四,强调顾全大局、增强党内团结。“使全体党员与红色指战员象一个人一样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这是以后胜利的保障。”“一、四方面军兄弟的团结,是完成创造川陕甘苏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一切有意无意的破坏一、四方面军团结一致的倾向,都是对于红军有害,对于敌人有利的。”第五,关心群众疾苦,培育群众观念。“加强部队中关于苏维埃政策与群众工作的教育,进行进出宣传与纪律检查,坚决的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特别要根据当地群众迫切的具体要求,提出斗争口号,领导群众斗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7]艾思齐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王彦深,吴鹏.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J].河北学刊,2005,(2).
[9]高凤林,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0]徐松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J].求实,2006,(8).
[11]陈金龙.领袖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理论学刊,2009,(11).
[1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4]严帆,万里播火者——红军长征岁月的新闻宣传[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15][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M].杜蒲,李玉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16]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8]何义圣.论长征精神与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6,(11).
《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形成到成熟的关键一环——从意识形态宣传视域的解读(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054.html
在长征这一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相互交融,孕育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说,长征精神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体现,强调的是无产阶级在把真理性认识变为具体实践时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所必须要表现出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熔铸与提升、丰富与发展。长征精神的孕育形成,表明了党在长征期间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正确性,也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长征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就是靠宝贵的革命精神。”而对于“长征精神”的内涵,在坚持基本要义的前提下党结合不同的时代特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长征精神”作了全面深刻的概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内涵的理论概括是长征结束后的事情,但精神的要义在长征中始终被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这不仅表现在长征期间党的革命斗争中,也表现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如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说,宣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意,是其逻辑内涵展开的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层涵义,即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而这种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也客观上促进了长征精神的形成。“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长征精神形成的内核”。具体表现在:第一,灌输革命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如在1934年10月《总政治部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中要求“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工作,兴奋全体战士准备进入反攻的战斗精神与对胜利的信心,反对一切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动摇”。在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强调“必须在部队中坚决反对各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这种动摇是由于对于敌人力量的过分估计,夸大敌人的力量,看不到敌人内部力量的削弱,而同时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所产生的”。第二,发扬革命斗志,不怕流血牺牲。如在1934年10月,党在《总政治部对于目前进攻战斗的政治工作训令》中指出“以紧张的政治工作发扬部队高度的战斗情绪与攻击精神,争取当前进攻战斗的完满胜利,是目前各级政治委员与政治机关的迫切任务”,“要利用各种的小传单、捷报,迅速把胜利消息传播全军,鼓历[励]战斗,并即时提出新的战斗口号(如追击等)”。第三,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独立自主。“党必须拿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教育我们的党员与红军指战员,冷静的来估计敌我力量的对比与目前的形势。只有这种正确的估计才能使我们正确的提出党的任务与口号,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拥护真理而反对欺骗。”在1934年2月《中央书记处给项英及中央分局的指示》中要求“对所有干部应解释清楚,万一被敌人冲散或隔断时,应有决心独立进行工作,顽强奋斗”。第四,强调顾全大局、增强党内团结。“使全体党员与红色指战员象一个人一样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这是以后胜利的保障。”“一、四方面军兄弟的团结,是完成创造川陕甘苏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一切有意无意的破坏一、四方面军团结一致的倾向,都是对于红军有害,对于敌人有利的。”第五,关心群众疾苦,培育群众观念。“加强部队中关于苏维埃政策与群众工作的教育,进行进出宣传与纪律检查,坚决的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特别要根据当地群众迫切的具体要求,提出斗争口号,领导群众斗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7]艾思齐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王彦深,吴鹏.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J].河北学刊,2005,(2).
[9]高凤林,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0]徐松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J].求实,2006,(8).
[11]陈金龙.领袖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理论学刊,2009,(11).
[1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4]严帆,万里播火者——红军长征岁月的新闻宣传[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15][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M].杜蒲,李玉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16]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8]何义圣.论长征精神与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6,(11).
《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形成到成熟的关键一环——从意识形态宣传视域的解读(第5页)》